这一天,光绪皇帝谕召正在位于天津东南的小站督练北洋新建陆军的直隶按察使袁世凯来京。光绪皇帝是在与康有为、谭嗣同等人商量了很久之后,才作出这个也许蕴藏着无限危险的决定的,直到作出这个决定的那一刻,他都在犹疑着,可是,他毕竟作出这个决定了……
--自从光绪皇帝任命谭嗣同等四人为军机四卿以来,朝廷上、宫廷内的形势都越来越紧张,有关慈禧太后要将光绪皇帝给废了、另立新皇帝的传言此起彼伏。光绪皇帝相信,他那位可怕的姨妈慈禧太后想在哪一天将他给废了,就可以在哪一天将他给废了,因为,整个朝廷的最高军政实权几乎都掌握在她的手里。康有为想出了一个自以为可以解决眼前危机的绝妙主意,那就是由光绪皇帝将那个自称也赞成维新变法的袁世凯加以重用,将袁世凯所掌握的兵力作为实行宫廷政变的军事资本,以达到在慈禧太后先下手之前就拘杀慈禧太后之目的。为此,康有为还想出了一套自以为非常缜密的具体实施步骤:由于慈禧太后这些日子一直居住在北京西郊的颐和园,几乎从不回北京城内的紫禁城皇宫,那就命令袁世凯在近期内的某一天带领其手下军队突然从天津赶到北京西郊,以重兵将颐和园围住,这样,在袁世凯所部军队的配合下,维新人物可以同时率领一些愿意参加拘杀慈禧太后这一行动的江湖会党的武装,冲进颐和园,将慈禧太后拘捕、杀掉!康有为的这个主意实在太冒险,成功的可能也实在太小,因为,北京、天津的军队全部都在慈禧太后的"奶弟弟"荣禄的掌握之中,袁世凯不过是荣禄的一名部将而已,他手下的军队也不过是荣禄所掌握的军队中的一小部分而已。光绪皇帝听了康有为的这个主意之后,唯有犹疑彷徨,于是,他就让谭嗣同等人与康有为商量究竟该怎么办。谭嗣同非常冷静、非常理智地认为康有为的这个主意完全不可行,可是,康有为坚持这个主意是可行的,并且喋喋不休了许多天,终于让光绪皇帝勉强同意按照这个主意行动。在光绪皇帝谕召袁世凯来京之前,康有为特意请一个名叫徐仁甫的人去小站打探袁世凯的态度。徐仁甫是一个举人,他是近来新权礼部右侍郎的徐致靖的胞侄,他与众多维新人物来往紧密,尤其与谭嗣同意气相投。徐仁甫在亲赴小站之前,先请他的一位在小站担任袁世凯的幕僚的姻亲言敦源向袁世凯通报了自己将要到来的消息。袁世凯在知道了这个消息之后,心有所悟,于是,他立刻悄悄地与他的幕僚长徐世昌如此这般地商量布置了一番……徐仁甫到达小站之后,袁世凯率领徐世昌还有其他幕僚阮忠枢、言敦源等人一起,对他热烈欢迎,不仅大排盛筵地款待他,还郑重其事地请他阅兵。徐仁甫逢此经历,高兴不已,于是,他就找了许多机会向袁世凯游说,劝其今后应一心拥护光绪皇帝、排除腐旧势力……徐仁甫将话说得很含蓄,袁世凯则皆以首肯示意。徐仁甫离开小站回北京之前,袁世凯向他厚赠一笔程仪。本来就已经因为自觉此行获得了巨大成功而得意万分的徐仁甫连忙将这笔程仪全部笑纳,更觉自己没白来小站辛苦一趟。徐仁甫回到北京之后,将他在小站的所见、所闻、所历、所言、所想都对康有为、谭嗣同高谈阔论了一番,并且斩钉截铁地宣布说:"将来天下事,举手定矣!"康有为大受鼓舞,于是,他极力撺掇谭嗣同等军机四卿向光绪皇帝报告徐仁甫这次去小站与袁世凯接洽的过程和结果,并求徐致靖向光绪皇帝推荐袁世凯、力请将其重用。光绪皇帝在知道了徐仁甫此次小站之行的详细情况之后,终于在犹豫和徘徊之中,作出了谕召袁世凯来京的决定……
光绪二十四年七月二十七日(1898年9月12日),光绪皇帝颁布了一道上谕,郑重地向全国重申一定要向西方学习、一定要变法行新政。这道上谕是谭嗣同所拟。--"戊寅,谕内阁:国家振兴庶政,兼采西法,诚以为民立政,中西所同,而西人考究较勤,故可以补我所未及。今士大夫昧于域外之观者,几若彼中全无条教,不知西国政治之学,千端万绪,主于为民开其智慧,裕其身家,其精者乃能美人性质,延人寿命。凡生人应得之利益,务令其推扩无遗。朕夙夜孜孜,改图百度,岂为崇尚新奇?乃眷怀赤子,皆上天之所畀,祖宗之所遗,非悉使之康乐和亲,朕躬未为尽职。加以各国环处,陵迫为忧,非取人之所长,不能全我之所有。朕用心至苦,而黎庶犹有未知。职由不肖官吏与守旧之士大夫不能广宣朕意,乃反胥动浮言,使小民摇惑惊恐。山谷扶杖之民,有不获闻新政者,朕实为叹恨!今将变法之意,布告天下,使百姓咸喻朕心,共知其君之可恃,上下同心,以成新政,以强中国,朕不胜厚望。著查照四月二十三日以后所有关乎新政之谕旨,各省督抚均迅速照录,刊刻謄黄,切实开导。著各州县教官详切宣讲,务令家喻户晓。各省藩臬道府饬令上书言事,毋事隐默顾忌。其州县官应由督抚代递者,即由督抚将原封呈递,不得稍有阻格。总期民隐尽能上达,督抚无从营私作弊为要。此次谕旨,并著悬挂各省督抚衙门大堂,俾众共观,庶无壅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