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最可怕的就是不图进取,对已取得的成绩固步自封,沾沾自喜,整日沉浸在那些过往的成就中。如此,不仅事业不能进一步扩大,就连原来的底子也会被败坏干净。梦想更大成就的人,要目光高远,勇于奋斗,去看看人生更美丽的景色。 曹操从来都是积极进取,不甘心停留在某场小战役的胜利中。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奋斗一生,从不满足,一手打下了江山,开拓了一片更为广阔的天空。那么,积极进取在曹操身上又是如何体现的呢? “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袁绍虎视四州,强盛没人敢与之对敌。太祖运筹演谋,用兵海内,采用申不害、商鞅的法令政策,运用韩信、白起出奇制胜的策略,按入的不同才能,授与不同官职,克制感情,不念旧恶,终;厂掌握国家大权,完成宏大事业,这实在是和他明察秋毫,谋略出众分不开的。真可称之为是非常之人,超世之杰。”这是《三国志》里对曹操最好的评说。
然而,对于曹魏的建立之法却众说纷纭,很多人把其归为“夺”。但是,曹氏掌握政权后,并没有急于称帝,而是保留了汉室的正统。这种适可而止的做法,恰恰又是曹操的高明之处。对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同时代的其他军阀那里找到答案。 动荡的年代,给许多人提供了施展抱负的机会。但是,积极进取,成就大业,并非甘做“土皇帝”。因为,这种表面上的荣耀禁不住推敲,还会因为贪图安逸而一败涂地,大事难成。甘做“土皇帝”的例子确实不少,刘表就是其中一个。他是东汉末年割据一方的豪强,曾占有湖北、湖南等地方。军阀混战之际,他选择观望,失去了进取之心。 刘表的在从政思想上一贯采用安于稳态,这看似高明却暗藏了深重的危机和后患。董卓旧部李催、郭汜攻入长安后,想联合刘表作为外援,便封刘表为镇南将军、荆州牧,封成武侯、假节。这时,皇帝被曹操迎到许昌,并以许昌为都城。刘表一方面向皇帝纳贡,同时又与北方的袁绍相勾结,从而周旋于董卓旧部、袁绍、曹操这三大势力之间。他手下的治中邓羲劝刘表不要这样做,刘表不听,结果为自己埋下了祸患。 在战场上,刘表总是习惯喜悦于每次战争的小成就中,一旦尝到甜头就止步于前,不思进取了。长沙太守张羡背叛刘表,刘表围之连年不下。后来,张羡病死,其子张怿代立,刘表随即攻打张怿,取得了胜利。于是刘表“南收零、桂,北据汉川,地方数千里,带甲十余万”。 说到刘表安于现状,追求所谓的安全,稳固地位,还有一事:曹操与袁绍在官渡相互对峙;袁绍曾振人向刘表求助,刘表答应了却不派兵去,但也不帮助曹操,“欲保江汉间。观天下变。”显然,刘表是一个怕担当风险,无所作为的君主。 与之相比,曹操的政治眼光和进取之心就不可同日而语了。他相信,有作为的君主需要进取,有远大志向,不能满足于一时的安逸,做土皇帝,要居安思危。 作为执掌政权的领导,采取什么方法统揽天下呢?中国古代王朝更迭之法有二:一曰夺天下;一曰打江山。所谓“夺天下”,夺时必是幼主当国,孤儿寡妇好不凄惨;或者主虽不幼,但却很弱,手无实权。而“夺”天下之人肯定是位高权重,久怀不臣之心,趁机而动。 王莽篡汉就是“夺天下”的典范。另外,司马氏代魏、南北朝时期北朝的北周代西魏、北齐代东魏及南朝宋、齐、梁、陈的更送、隋文帝杨坚代北周、朱温灭唐、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等都是靠夺天下开始了显赫的政治生涯。江山并不是他们打来的,而是趁人之危,捡了个大便宜。当然,这里面也有些王朝,如西晋、隋、北宋在建立后也进行了统一战争。但王朝的建立主要不是靠“打”,而是“夺”。 “打江山”必是微贱布衣或低级官吏,提三尺剑,凭集团之力,亲冒矢石,出没军阵,逐灭群雄,定鼎新朝。典型如西汉高祖刘邦,这样一个不入流的小官终于战胜强悍无比的西楚霸王,最后成就大业;东汉光武帝刘秀,没落皇族子弟,降赤眉、破绿林,得陇望蜀,才得续延汉祚。曹操生逢乱世,遇到了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机遇,他卖掉家财招募士兵,一步步扩展自己的地盘,也是打天下的英雄。 在前进的道路上,曹操始终瞄准军权的掌握,逐一消灭了各地的割据势力。难能可贵的是,曹操在拥兵天下之后,并没有称帝,这又显示了他进取心之外的睿智。
“成事之道”积极进取,奋斗无止境曹操的一生是积极奋进的一生,他对成功的理解在他不懈的追求上有了最完美的体现。《龟虽寿》中“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正是对他奋进不止步于安逸的最好描写。如果当年的曹操遇到安逸的小富环境就怡然自乐,安于享受的话,那么他的伟业也会在半路荒废。 小富即安是成功的大敌。现在的官场中也不免有在其位不谋其政,安于享受现有成就的官员。成功的源泉生生不息,不能因为暂时的安乐迷失方向,要有更加长远的眼光,看到更加光明的前程。 曹操的一生坎坷多变,他有野心成大业贵在坚持与奋进。奋斗是无止境的,唯有积极进取,把握未来的方向,有更为长远的打算,并且不畏艰难,勇于开拓才能打造辉煌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