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先生是中国人民的杰出画家。他在艺术创造上勤练笃学的精神,足为大家模范,他的克己节俭也是大家的风范。
徐悲鸿先生为国家创造过巨大的财富,他曾经无数次慷慨地帮助了许多人,但是他对自己永远严格和节俭。在临逝世之前,他身上穿的只是一套洗得褪了色的灰布中山装和一双从旧货摊上买来的旧皮鞋。一块用了三十多年的旧怀表,曾经日夜不停地伴随着他,度过了三十多年艰难的岁月,直到他停止了呼吸,这块怀表也才停止了转动。
1943年,徐悲鸿在重庆中央图书馆举办个人画展。这次画展卖出的一部分画,所得的画款很多。他照例是帮助一些穷朋友、穷学生购买书籍字画。许多人来伸手借钱,他都慷慨地赠给。他年轻时的痛苦遭遇使他永远同情处于困境中的人。
徐悲鸿先生长期过着艰苦的生活。他在中国美术学院工作的时候,吃着集体伙食,和大家一起包饭,吃的常常是发霉的“评价米”,喝的是田地里的水。他只有一间不大的卧室兼画室,室内有一张充当画案的写字台。一张木床,一个木柜,两把藤椅,而且这些家具还都是未曾油漆过的。他在冬天总是穿一件蓝布棉袍,夏天穿着夏布衫,从不穿绸料衣服。有时,有重要的社会活动,才穿西服。他的自奉之俭,是令人难以想象的。
1946年,徐悲鸿和夫人来到北平。他们租住在东裱褙胡同22号的东西厢房里。房屋的主人住在北屋,他们有时邀人打麻将,打到深夜,夜阑人静之际,客人散去时,一片喧嚣,吵得徐悲鸿夫妇不能安眠。徐悲鸿夫妇想租一个比较安静的住处。
一天,北平艺专一位总务科的职员告诉徐悲鸿夫妇,说有一处很安静的住房出租,地址在东四牌楼不远。他已去看过,觉得很适合他们夫妇住。于是,由他带领徐悲鸿夫妇一同去看房。像北京许多讲究的住宅一样,这座住宅有两扇朱红油漆的大门;大门两旁立着一对昂首的石狮子,显得气派恢弘。走进院内,房屋确实宽阔整洁,油饰一新,画栋雕梁,十分美观;院内植有花木,异常幽静。朝南的北屋宽大明朗,室内家具齐全,有雕花的嵌大理石红木书案,正是可作徐先生的画案;还有上等的席梦思弹簧床,式样新颖的沙发,色泽雅致的地毯,长垂及地的金丝绒窗帘,等等。房主人极愿意以较为低廉的房价出租,但是徐悲鸿先生回绝了。他的夫人惊讶地说:“回绝了?这样好的房子你还觉得不行?”徐先生说:“不是不好,是太好了,太富丽堂皇了,这不是我这样身份的人住的,我们应该有书生本色。”
后来,他们仍旧回到东裱褙胡同的房子里。直到这年年底,他们才租到小椿树胡同九号的一所普通的四合院房子,搬了进去。房屋陈旧,院子不大,院内仅有一棵小小的槐树,他们在这里住了将近一年。直到有一天院墙忽然倒坍,他们只好另觅住处,才搬到东受禄街16号。
东受禄的房子是徐悲鸿用卖画的钱买下来的。房屋并不十分宽大,但院内有宽阔的空地。院内杂草丛生,一片荒芜。徐悲鸿夫妇搬进后,自己动手,铲除了杂草,种上了许多果树。还种了许多蔬菜。那些鲜红的番茄,碧绿的黄瓜、紫红色的苋菜和紫苏,既点缀了他们的院子,又成了他们餐桌上的美味。徐悲鸿先生在工作之余,常在院子里劳动,给那些果树苗和蔬菜浇水施肥……
徐悲鸿自奉之俭,是值得敬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