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01800000011

第11章 穿越到明朝去当兵

如果一旦穿越回明朝当军人,做横刀立马的将军,自然是无比盼望的。然而要成为将军,在明朝也是不容易的。明朝将军的来源,早期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世袭的将军,也就是明朝开国名将的后人,靠着家族爵位的世袭一步到位。另一种就是草根出身的将军,也就是本身是个士兵,通过屡立战功,最终走向将军的高位,无论哪一种,都是不容易的。

最不容易的,自然是从小兵干起的那种。穿越成这一种,首先就要先从小兵干起。而要干好,就要首先了解明朝建国后的军事制度。明朝建国的军制,叫卫所制。按照官职等级的划分,最高军事机关叫“五军都督府”,也就是设中,左,右,前,后五个都督府,五个都督府不相统辖,分别管理京城以及各地的军队。地方各省的军事长官,叫做都指挥使,指挥使下面,就是基层军事单位卫所。卫所中的“卫”和“所”,其实是两级军事单位,卫的士兵总数为5600人,管辖五个所,每个所的人数在1120人。卫所的最大特点,一是军事保障自给自足,国家划拨给卫所土地,称为军屯,军队除了操练之外,还要耕种土地维持生活。卫所的成员除了士兵外,还有士兵家属,称为“军户”,属于世袭当兵。划给军队的土地,则称为军屯。这种制度的好处,就是国家节约了大量的军费开支,而且可以保证维持数目庞大的常备军,军屯的生产更能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按照朱元璋的话说,就是“养兵百万,不费国家一粒钱粮”。二,则是确保军队的绝对忠诚,卫所制度确立后,军队的权力也被拆分,五军都督府虽然是军队的最高机关,但是都督府对于军队只有管辖权而无调度权,统兵打仗调度军队,要有文官负责的兵部来执行,没有兵部的命令,调动百人以上军队就形同谋反。而一旦遭遇对外战争,明朝军队的集结,则是通过向各卫所调兵的方式,再给予统兵大将带兵权,称作专征,虽说打仗的时候在一块,但打完了仗后,参战的士兵,哪个卫所来的回哪里去,相互间不相统属,比起唐朝同样性质的府兵制来,卫所对于士兵的控制力更强,既保证士兵的战斗力,也能杜绝将领培植私人势力。所以终整个明朝,军队始终保持着对中央集权的绝对拱卫,除了由藩王引发的“靖难之役”外,从未发生过地方军事长官脱离中央割据自立的事。而在这套制度下,明朝军队的总人数,也创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记录——洪武年间在册的军队总数,多达一百八十万。

而如果你穿越成为卫所制度下的一个士兵,那么在明朝的户口本上,你的户口写的就是“军籍”,和普通老百姓是不一样的,普通老百姓的户口叫“民籍”,是归明朝“六部”中的户部来管辖,而你则是由卫所所属的都督府来管辖。如果你入了军籍,那你全家都是军籍,而且世代不能脱籍为民,可谓一人当兵,全家都是兵,而且代代都是兵。你的家属,就被称为军户,家里当兵的你,被称为正军,你的儿子,则被称为余丁。如果“正军”在战斗中不幸牺牲了,那么这个名额就由这个家中的“余丁”来继承。如果说这个家庭所有的人都牺牲了的话,那么这个家庭的军户名额,就需要从这个家庭的籍贯所在地,重新找一户家庭来递补。而在待遇方面,军户家庭是有一些好处的,比如国家会划拨给军户家庭私田,由军属来耕种,并按照户部的赋税规定缴纳赋税,但家中当兵的“正军”,却要去耕种国家的土地——军田,军田产权属于部队,早期由士兵耕种,后期因为士兵逃亡过多,主要招纳流民耕种,需要缴纳规定的赋税,其实就是给国家当佃农,公田的收益,就是明朝早期军费开支的主要来源。同时,军丁还需要负担戍守京城的任务,一旦被选中了,那么每年农忙过后,就要调度到京城守卫,路费要自理,而且要到第二年农忙开始前才能回来,可谓来回折腾。

而作为一个普通士兵,在这个体制下的艰辛是很多的,首先是任务重,明朝卫所制规定,边境上百分之三十的军队用于作战,百分之七十的士兵用于种地。而在内地卫所,通常是百分之八十的士兵用于种地,百分之二十的士兵用于作战。虽然明朝早期设定了严格的军事训练和考核制度,定期就要抽调考核训练,还要给予赏罚,尤其是作战部队成员,通常都是考核中的优秀者。但是绝大多数的士兵,日常的主要工作还是种地。而且即使是种地,受的盘剥也是极重的,你家里的地,要按照民田的赋税缴税,而你工作中重的地,要按照比民田高得多的税,向部队缴税。另外定期还需要抽调服役,到京城值班。一旦遇到战事,如果你编入了作战部队,更需要按照命令开赴边境,执行保家卫国的使命。

而随着明朝政治的日益腐败,卫所制也出现了大问题,其中直接的问题就是:军队的士兵和土地大量流失,被划为了私产。士兵的流失,主要有几个原因,一是土地兼并,大量本来属于军户的私田,被豪强地主以及军队将领,用各种名目私吞,军户没了地,却还要承担国家的赋税,最后没办法只要跑路。同时正军所负担耕种的军田,也容易被当地军事将官吞并,原本给国家当佃户的士兵,变成了给将领自己家当佃户。发展到明朝中后期,士兵的地位更加底下,在明朝初期的时候,擅自调动一百名士兵就形同谋反,可到了中后期,士兵们经常被调动,给达官贵人家里干私活。没有了土地经济的保障,士兵人员也严重缺编,经常是账册上有数目庞大的士兵数量,仔细一查对却完全不是这么回事,而且仅有的士兵,也经常是一些老弱残兵。如此一来,曾经横扫天下的大明军队,就变得越来越不给力了。明朝战斗力的退化,从中期开始局面就非常严重。比如“土木堡之变”后,名将郭登临危受命,担任边防重镇大同的总兵。到任后才发现,按照账册,大同原本应该有兵马八万多,实际却只有一万多。边防重地尚且如此,其他地区可想而知。嘉靖年间,蒙古鞑靼部可汗阿勒坦发动庚戍之变,率军打到北京城下,当时号称明朝最精锐的十二团营,却多些老弱残兵,根本不敢迎战,逼得明王朝无法,只得假装媾和拖时间,等着各地增援部队赶来了,这才把阿勒坦逼退。

而相比于卫所制的这些问题,对于士兵们来说,卫所制的另一大问题,就是它的僵化,在这套制度下,将领的后代永远是将领,士兵的后代永远是士兵,当兵的种地打粮或者修墙铺路,都基本上很难出头,除非是战场上立了大功,可具体到卫所里,进入作战部队的几率,在边境是百分之三十,在内地是百分之二十,进了作战部队,碰到立功机会,也同样是困难的,如此一来,士兵自然没积极性。随着明王朝的演进,越发失去保障且没有积极性的明军,战斗力也一度直线下降。

所以如果穿越到明朝,成了一个普通士兵,那么在卫所制的体制下,出头最终成为名将,一般都是很难的。相对而言,最容易出头的,却是在明朝中后期的一种新制度下——募兵制。

和中国历代封建王朝一样,每当国家传统军事制度世兵制走向衰落的时候,募兵制就开始地位渐重,然而对比唐宋各朝,明朝的募兵制却也有其自己特点,首先是虽然募兵制,形成了以将领个人威权为核心的军队,但没有任何一位建功立业的将领,可以威胁到国家的威权,这点和唐朝藩镇割据时代的骄兵悍将是不一样的。明朝封建体制的成熟之处正在于,他可以通过有效的监管,对募兵施行监督,既确保军队打胜仗,又确保军队的忠诚。

明朝的募兵制度,从建国早期就有,比如明朝洪武年间,就有地方卫所招募民壮,用于边境防御,明朝正统,景泰年间的土木堡之变以及之后的北京保卫战中,明王朝也多次以国家名义招募壮丁,参加对瓦剌部的作战。然而那时候的募兵,还处于附属阶段,一般都是招来了打仗,打完仗领钱回家,并非明朝常备的军事制度。募兵真正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是在明朝弘治(1487年—1505年)年间,弘治二年(1489年),明孝宗颁布了《佥民壮》法,规定各省必须要从民户中,抽调精壮百姓为民壮,这些人平时训练,战时若有需要参加战斗,作战经费由朝廷划拨,立功有赏。严格意义上说,民壮和募兵还是不一样的,民壮是一种民兵组织,其成员身份,也只是临时壮丁,而非正式国家军队,然而这个法令的颁布,却为明朝中后期大规模募兵奠定了基础——募兵的选择范围,主要就是以当地民壮为基础。

而相比于民壮的民兵身份,募兵的成本显然要高的多,一旦招募为兵,就要按月发军饷。而在这之前的朝代,募兵之所以容易造成悍将割据,主要由于募兵是由将领主持,选进来的兵,自然就成了将领自己的兵,日久天长,这支招募来的部队,就成了将领自己的军队。等于是拿着国家的钱,养了自己的兵。这种傻事明朝显然是不干的,从头到尾,明朝募兵有有一套严格的审判程序,地方官是没有权力私自募兵的,每招募一支新军队,都需要朝廷批准,并且由朝廷派专人主持,这支军队成立后,其监管也是相当严格的,虽然部队由武将带,但上头有文官统帅,部队里也有监军督查,相互间互相制约。因此再强悍的部队,也无法割据自立。

而对于士兵来说,募兵的好处,自然要好过卫所制,首先是利益保障,要让士兵打仗,就要真金白银的给钱,然后是升官机会多多,虽然少不了腐败,但要想升官,就需要有实打实的军功,一个数据就可以佐证,在明朝中期之前,明朝有名的军事将领,特别是武将,绝大多数都是世袭官X代出身,由中下级军官升上来的少之又少,士兵出身的则更少。而募兵制下,由士兵出身,最终成为方面大将的,却绝不止个例。比如抗倭名将邓子龙,就是以平民身份应募,在节节立功中,最终成为一代名将。

募兵机会大,但也要分成为谁的兵,虽然明朝募兵管理严格,但军队要想打胜仗,关键还要看将领,所以跟对人就显得尤其重要,明朝带有募兵性质的军队,通常会被外人以将领姓氏代称,称为“X家军”,以嘉靖年间为例,北方大同总兵马芳的军队,被称为“马家军”,南方抗倭名将戚继光和俞大猷的军队,被称为“戚家军”和“俞家军”,而辽东李成梁的军队,则被称为“李家军”。这几支部队,都是明朝募兵制下的模范军队,如果真穿越到这几支部队里,哪怕是个普通小兵,只要好好打仗并且能幸运活下来,横刀立马当将军的可能也是很大的。

放在募兵制度下的具体部队中,作为一个普通士兵,出头的机会,既比卫所制下简单的多,也要大得多,只要是刻苦训练,奋勇作战,就有机会出人头地。而放在名将统帅的募兵制军队中,士兵要向熬成将军,首先要成为一类人——家兵。所谓家兵,就是一支募兵制军队中,带兵将领亲自挑选军队中的精壮,组成的贴身嫡系将领卫队,人数通常不多,作用却极其重要,而且升迁的机会也足够大。通常被选为家兵的士兵,都是将领绝对看重信任,并且引以为心腹者,甚至表现好的家兵,不但有可能升官,更有可能被将领引以为接班人。比如嘉靖时期的大同守将马芳,他就有一支百人的家兵部队,这支部队除了在作战中担负他的护卫任务外,还担负着战前侦查,警戒等任务。辽东总兵李成梁,也组建了他的李府家兵,并且在他退休后,由他的儿子李如松继承,万历抗倭援朝战争的碧蹄馆之战中,李如松遭到倭寇数倍于自己的军队围困,关键时刻正是李府家兵们奋勇作战,保护着李如松成功杀出重围。一旦成为家兵,不但有极高的军事待遇,还有额外收入,比如李成梁的家兵,拿着高工资不说,辽东屯垦的土地,也被李成梁按照人头,分配给他们,几乎每一个家兵,都有良田一片的大地主。然而有时候,太高赏赐反而是反作用,还是以李成梁家族为例,到了万历晚期,昔日横扫天下的辽东铁骑早已腐化不堪,在努尔哈赤崛起辽东后,很快被打的稀里哗啦。

相比之下,在募兵制的制度上,贡献最大的明朝名将当属戚继光,相比于明朝其他将领的募兵,戚继光最大的不同点是:其他的将领都是靠其个人的威信恩典,来维持整个军队的战斗力。戚继光却认定,制度比人更靠谱,他所打造的戚家军,是一支无论他在于不在,都能依靠严格的制度与坚决的执行力,从始至终保持高昂的士气,决死的勇气,顽强的斗志,一往无前的精神的军队。他最终做到了。戚家军的特点,首先是条令格外严格,如果穿越进了戚家军,从做士兵角度说,也许是最苦逼的,因为其训练内容及其细化,比如练武艺,训练的时候,基本的格斗技术,都是俩人一组拿着木制兵器对练,你要被人家打趴下了,不但要扣工资,还要被惩罚加练,你如果打趴下了对手,则会涨工资,涨完工资后,会安排更厉害的战友和你对练,如果不幸被打趴下,照样扣工资。另外诸如骑马,射箭等各种军事技能,不但每天有严格的训练,按月更有严格的考核。戚家军士兵的基本月薪,大约是五两白银,本身就不高,如果你日常训练表现不好,那更可能连个零头都拿不到。

除了训练苦外,戚家军更要命的是他的惩罚制度严格。戚继光的惩罚方式,除了犯下罪大恶极的罪过要杀头外,其他的罪过,主要就是罚款和打板子,但规矩极其多,比如不许在军中赌博,不许奸淫掳掠,不许泄露机密,作战的时候,听到号令不敢前进呢,战后也要秋后算账受罚,没接到命令就擅自冲锋的,就算立了功照样要受罚,当然也有比较宽容的一面,如果士兵是犯的小错,而且又是初犯,可以免于初犯,但一旦再犯,就要加重处罚,不过有五项过错,就算是初犯,也绝对要重罚的——赌博,奸盗,泄密,杀人,谋反。一个纪律不好的士兵,如果放在戚家军中,就算没死在战场上,罚也能被罚死。

当然,为了士兵不被罚死,在选兵上,戚继光也有严格的规矩,有可能被罚死的士兵,在选拔的环节里,大多都被淘汰了:在衙门里做过事的人不要,性格暴躁的不要,相貌油滑的不要。甚至有城市户口的,在城里打过工的也统统不要。戚家军招人的时候最容易面试通过的,是那些性格憨厚,身体强壮的农民。所以如果穿越到明朝,想要入选戚家军,这些条件一定要牢记。

当然,仅靠严格的惩罚,是不足以让戚家军横扫天下的,其实仔细研究一下戚家军的制度就会发现,只要好好干,在戚家军里不但发财容易,升官也是大有希望的。

戚家军最被后人称道的,就是他的奖励制度,奖金最丰厚的奖励项目,就是戚家军每年正月,四月,七月,十月的初二,是戚家军搞大比武的日子,也就是所有的士兵在每年的这四天,都要接受军事技能的考核,而且还要根据考核的成绩排出名次,差的扣钱,好的奖励,如果你能在考核中表现突出,不但可以拿到大笔的奖金,而且还能成为军官的培养对象。更值得一提的是,每次考核中排名第一的士兵,会拿到这次考核最高的奖金:五百两白银,如果一个士兵,可以在每年的四次考核中全都拿到第一,那么获得“大满贯”的他,总奖金高达两千两,按照汇率换算成人民币,相当于今天一百二十万快。考试考的好,在戚家军里混成百万富翁绝不是神话。当然戚家军也不止重考试,打仗的时候,如果你杀死一个敌人,就可以奖励三十两白银,折合人民币一万八千块。如果作战的时候,在冲锋命令下达后你冲锋勇敢,也可以获得十两白银的奖励。另外每次打完仗后,缴获的战利品,也都折合成白银由士兵们平分,只要打胜仗多,奖金也就多。惩罚严格的戚家军,其实发财机会多多。升官的机会也同样多,戚继光是极重士兵提拔的,每次战斗后,都要把作战勇敢的士兵统计在册,只要能够持续表现良好,很快就能获得升迁。看看明朝中后期的将领名目就可以看到,万历年间的武将,由士兵身份成为将军的人,戚家军出身的占了很高比例。比如抗倭名将吴惟忠正是此例。

而这也正是戚家军强大的原因,严明的军纪,公平的赏罚,严格的管理,另外还有一条,就是坚定的信仰,戚继光极其重视思想教育,不但把忠君思想,编成文盲都能听得懂的歌谣,在军营里传唱,同时每支部队都设立了战旗,战旗上绘有不同内容的图腾,作为军队的标志,把忠君的思想,几乎渗透进士兵的骨髓。他的这些带兵奥妙,都写入了他自己的军事著作《练兵纪实》中,晚清军事家曾国藩等人练兵时,也从中受益颇深。在明朝当时,这套新军事制度也产生了巨大的效用,嘉靖后的隆庆,万历两代,由于张居正改革实现了国家的富庶,明朝有了更多的资金来进行募兵,同时考成法的推行,增加了官场效率遏制了贪污腐败,因为明军的武备也为之一振,著名的“万历三大征”时代,明军可以获得全线大捷,军力强大正是基础。

而在尝到募兵的甜头后,从明朝嘉靖年间开始,明朝募兵的比重越来越大,传统卫所制下的士兵,越来越多的都弃之不用,尤其是北方边防重镇,基本都用募兵来镇守,虽然明朝严格的监管体制,有效杜绝了募兵制可能造成的将领专权,但另一个问题又浮出水面:募兵的效果打了折扣,监管过多,所选士兵的质量也就下降,除非是遇上戚继光,俞大猷这样的名将,否则如果摊上一般的将领,那可以说白花钱。晚明面临辽东后金和农民军起义的重大压力,募兵的比重也大为增加,可也经常出现这样的笑话,经常是士兵招募起来,拿了赏钱后立刻一哄而散,等于是被白坑钱,之所以会有这种现象,还是因为明朝严格的募兵监管,与明朝政治体制的清明程度息息相关,如果遇到政治严重腐败,效率极其低下的情况,募兵的结果,也基本是无用功的。因为募兵由中央派员主持,派来的如果是庸才,自然招不到好兵,募兵的钱是由国家发放,如果摊上层层克扣,最后拿到士兵手里的杯水车薪,当然没人买账。即使赏钱丰厚,如果执行募兵工作的人收黑钱,招进来的全是酒囊饭袋,那花了钱等于去送死。而更大的隐患却是,募兵越来越多,军费开支自然越来越大,等到了国家经济难以承受的时候,国家必然破产完蛋。明朝晚期,国家军费开支每年高达近五百万两,即使如此,军饷还经常拖欠,就算是辽东这种身负抗击后金重任的前线,军饷也不能保证按时发放,一般都是过几个月补齐,像其他地方自不用说,拿不到工资的士兵,在求告无门的情况下,也只能干一件事——造反,最终灭亡了明王朝的李自成起义,其百万起义军中,相当一大部分都是原明朝军队的士兵,好多都是因为拿不到工资走上了造反的道路。而且随着明朝募兵越来越多,许多募兵的军种,其实也越发失去了效用,反而成了财政负担,晚明也曾多次裁减军队,减轻负担,但裁减的结果,也是把这些士兵,在生计无着的情况下逼上了造反的道路。亲手把明朝送上死路的李自成,其本人就是被裁撤的驿卒。明朝最后的灭亡,或者可以这么说:是被本来担负保卫他的军人反水,最终送上了绝路。

同类推荐
  • 明月英雄志

    明月英雄志

    看我最快、整理最好的版本请到:http://www.*****.com/?Book27266或者百度《盗墓劫明》(第一个)。《逆战歌》男主诗:汉家骁骑绕龙城,胡蹄踏雪马不鸣。垓心炽炙沙浸甲,瀚海雪困百战兵。《春叹》女主诗:笑看桃花凋敝扇,小楼昨夜又逢春。去时吴侬相媚好,燕子归来不识君。这部书很难定义:明线将主人公的个人发展,有机融合于真实历史走向;暗线又是主人公抗击日本秘密组织的侵华野心;既有侠骨柔情、刀光剑影,又有权谋奇策、铁马箫声!重战略,讲战法,尊览!
  • 宋画江山

    宋画江山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不忘告乃翁”南宋虽在苟延残喘,但仍不失有志之士能收复山河。他们不知百年后的他们连残喘之地都失去,崖山之战标志着古典意义华夏文明的衰弱与陨落,崖山之后无中华。看一介书生指点江山,他是否能挽救一个甲子后的华夏文明,靠什么打败强大蒙古铁骑,这一切的一切看他是否能力挽狂澜。ps:这跟画没有一毛钱关系。
  • 异世界乱穿

    异世界乱穿

    一个带着系统在别的位面装逼的故事。无敌流,更新非常慢,请谨慎决定是否入坑。
  • 大明残云

    大明残云

    明末纷争,投降,委曲求全者不计其数,国人的精神去哪了?一个现代人穿越到了那个多变的时代,历经感情,事业的坎坷征途,渴望延续华夏文明的源远流长。第一部将主要以两国间谍战,官场上的权钱交易,尔虞我诈为主,主角借“势”游刃于各种势力之间,为自己争取到更多的“资源”。第二部“铁壁关”,内容将以军事战争为主,金戈铁马,初试锋芒。第三部“西南变局”,主要内容是“抵御大西军”“计赚李定国”“舌战朱由榔”“奇袭吴三桂”。PS:非快餐文,流水帐爱好者慎入,另因结构紧密,不建议跳读。
  • 秦汉情史

    秦汉情史

    他是为人称道的吴中奇士,是项羽崛起的幕后推手,然而却在历史上销声匿迹,他就是桓楚!因替秦始皇设计陵墓,楚桓一家厄运连连,然而一卷《神匠谱》让他保留着复兴的希望!神匠技成之日,莫测神机,所向披靡!国仇家恨,儿女情长,最终让桓楚踏上一条疯狂不归路……
热门推荐
  • 青春有性

    青春有性

    这是我第一次以男性的视角,抒写的关于梦想和现实的故事。一如既往的紧贴现实。试图描写出我认为的理想生活。希望大家喜欢,并支持!
  • 人类——开端

    人类——开端

    杨闵,平凡的名字,不平凡的人。一个天才的故事。生活,爱情,金钱,友情。代入感强,贴近生活。
  • 网游之懒人养成计划

    网游之懒人养成计划

    一个懒了二十年的人被家人逼进了游戏,即使进了游戏还是那么懒,升级找宝宝打,他边睡觉边等着分经验,有人想抢他东西,没关系,他找人保护,NPC基本是他的亲戚,强人基本是他的朋友,不懂事的敌人硬是打扰了他的偷懒计划,一怒之下风起云涌。“梦游”的江湖从次不再安宁。且看龙家少爷如何将懒人计划进行到底。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武者的综漫

    武者的综漫

    小妮露满脸泪痕拽着一刀的衣角:“一刀哥哥不要丢下我一个人啊!”佩谢与唐多恰卡两人额头黑线纵横,被完全无视了好不好!“巴瓦!巴瓦!”某宠物不满道。“额...”大妮露:“一刀哥哥,这些穿着绿马甲的人是干什么的啊。居然还有这么奇怪的发带。”......卡卡西:“......”综漫同人。死神起...喜者收藏养肥再杀。
  • 千年卢城

    千年卢城

    小说《千年卢城》讲述一千二百年前渤海人的聪明智慧和勤劳勇敢,繁育了发达的民族经济和灿烂的渤海文化,促进了东北边陲的进一步开发,丰富了中国大统一的历史涵量。创造了“海东盛国”的辉煌。据《新唐书?渤海传》记载:“俗所贵者,曰太白山之菟,栅城之豉,扶余之鹿,……,率宾之马,显州之布,……,卢城之稻,……。”其中:最著名的历史性大米品牌、贡品“卢城之稻”,证明渤海人是把水稻种植在北纬42度水稻黄金种植地带第一人。据学者考证,日本的越光米、韩国的釜山稻其母本竭来自于“卢城之稻”。“卢城”乃安图石门一带。
  • 萌妻难养:男神,抱一抱

    萌妻难养:男神,抱一抱

    “我陆小易岂是那种颜控!””一见钟情是什么我不知道“但仿佛某男神出现以后,她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都遭到了颠覆。”“我下面硬了怎么办?多加点水就好了”席锦言是我的!我不要跟她们分!所以某小易毅然决然踏上演艺圈。她的梦想也由此变成了亲男神,睡男神,泡男神,还有气男神
  • 绯红色日记

    绯红色日记

    故事发生在未来世界。有一天,一如往常的平静日子,被纱也加姐姐带回的重磅消息打破,咦?公主要来我们家寄宿,这不会是在做梦吧……
  • 结案报告一之爱入绝境

    结案报告一之爱入绝境

    我想起苏河,总是在盛夏来临的时候,伴随着一波波如潮水般的蝉鸣,席卷过我的全身。我总是在一阵冷颤后开始觉得难过,也许这种感觉并不是难过,我没有办法形容,如同震后余生般,坍塌着那场浩劫过后的废墟,随着时间的沉淀,尘烟散尽,那片废墟却愈加清晰与狰狞。没有人再提起苏河,甚至没有人再提起那个案子。可我却终究忘不了,在宣判死刑的那一刻,苏河第一次在我面前的失声痛哭,行刑时他带着笑的嘴角,以及我走出那扇大门看到远处的一片金黄和远远传来的蝉鸣声。如果真的,从一开始我就可以置身事外,那么对于我这也只不过是一个阳光盛开的夏天……
  • 异世邪君:幻兽物语

    异世邪君:幻兽物语

    一名被遗弃的少年,在不平凡的履历中逐渐找到真正的自我,更从此成为传奇式游侠的故事。伴随着少年的成长,跟随着召唤兽进化,一个又一个离奇故事,一段又一段传奇经历,那感人肺腑的兄弟真情,那致死不虞的忠贞爱情,权利与亲情,金钱与信念,生与死,爱与恨,一切的一切都将呈现在《幻兽物语》的文字空间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