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是佛教的创始人,相传他29岁出家修行,在深山密林中历尽艰辛,静坐苦修六年方悟道成佛。他随后到各地传播佛法,建立僧团,成为信徒非常敬重和崇拜的“智者”和“觉者”。
甘肃省陇西县博物馆现藏一尊释迦牟尼佛像,高90厘米,系檀香木雕刻镏金而成,整体为释迦牟尼结跏趺坐于莲花台之上,两手搭膝上仰,双指相扣作禅定的形象。佛像头顶饰螺髻,身披锦袈裟,宽额圆脸,两耳悬垂,修眉慈目,含笑下视,端庄而雅致,刚毅中流露慈祥。整座佛像制作工艺精湛,灼灼放彩,肃穆典雅,栩栩照人。
关于这尊释迦牟尼佛像“落户”陇西,还有一段奇巧的故事。清代康熙年间,有一位高僧名比丘无达,朝拜浙江东海普陀山后,以募资奉请了释迦牟尼、韦陀、关公和观音四尊檀香木佛像,用一条扁担肩挑这四尊佛像,发愿要徒步万里,沿丝绸之路西行去西天。他沿途募化,风餐露宿,历尽艰辛。由于长途跋涉,朝夕沿途化斋,他身体日渐消瘦,于康熙七年(1668)抵达丝绸之路南路重镇——陇西翔秦门(何家门)时,竟倒地不起,恰遇一位胡姓居士相救,将其搀扶回家歇息医病。比丘无达和尚终因劳累过度而逝世,临终之前托付胡居士将释迦牟尼、韦陀、关公和观音四尊佛像留在陇西建寺安座。胡居士遵嘱与陇西众佛教信徒集资于陇西北关建起一座宏伟的“补陀西院”(俗称普陀寺)。大殿坐西朝东,始建于清康熙七年(1668),进深12米,高10米,32朵斗拱,歇山屋顶,飞檐翘角,檐下共施32朵斗拱。殿顶九脊十鸥吻,角科为如意斗拱。殿前有明廊,石砌台基。内部为九檩八椽三架梁结构,造型十分精美。这尊檀香木释迦牟尼佛像与其他三尊佛像这才在陇西“安家落户”,接受众僧俗的礼拜,为陇西文化古城增光添彩。普陀寺于清咸丰七年(1858)又进行了维修。现为陇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300多年过去了,这尊精美的檀香木释迦牟尼佛像依然端坐在普陀寺大殿莲花台之上,含笑俯视今日之盛世美景,永远流露着智慧与关注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