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节俗文化体系中,四月八日的浴佛节并不在主要节日之内,但在佛教文化流行的时代,传说为佛祖诞生日的浴佛日,是僧俗两界重要的活动时日。
浴佛节,又叫佛诞节、龙华会,这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起的宗教节日,但是又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浴佛的时间在史籍中有不同记载。蒙古族、藏族地区以四月十五日为佛诞日,即佛成道日、佛涅盘日,所以在这天举行浴佛仪式。北朝时汉族地区佛教多在四月八日举行,后不断变更、发展,北方改在十二月八日(腊八节)举行,南方则仍是四月八日举行,一直相沿至今,所以浴佛节也称“四月八”。
浴佛节的历史很悠久,早在汉末三国时就已经出现,魏晋南北朝时期已成为民俗节日。这是因为魏晋南北朝是佛教文化深入社会的时期,当时帝王都信仰并提倡佛教,民俗信仰中也融入了众多的佛教文化。在这种因素的推动下,人们有选择地接受了佛教的时间观念,并将它与中国固有的传统时节结合,推出了浴佛节这样的新型节日。浴佛节的主要习俗有浴佛、舍豆结缘、放生和求子等。
浴佛
之所以要浴佛,据说在2500多年前的4月8日,印度迦毗罗卫国的王后摩耶夫人,在蓝毗尼花园的无忧树下,生下了悉达多太子,也就是后来出家成道的佛陀。随即有两股水从天泻下,沐浴在王子的身上。后来,佛教徒每年为庆祝佛陀诞辰,就沿用此例举行浴佛仪式。一般的佛教徒都在这天举行浴佛仪式,庆祝佛祖诞辰。
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四月八日,诸寺各设斋,以五色香汤浴佛,共作龙华会,以为弥勒下生之征也。”《高僧传》具体描述了浴佛的情形:“四月八日浴佛,以都梁香为青色水,郁金香为赤色水,丘隆香为白色水,附子香为黄色水,安息香为黑色水,以灌佛顶。”用“五色香汤”浴佛,既包含了中国自古相传的香汤沐浴习俗,也引入了阴阳五行的观念,香水的五色象征着五方力量的汇聚。
南北朝时的浴佛活动不仅在主要寺庙中进行,有些人在家庙中也进行。如东晋镇北将军刘牢之的儿子刘敬宣8岁丧母,昼夜号泣,人们都为其感动。四月八日,刘敬宣见众人灌佛,于是取下头上的金镜为母亲灌像,悲泣不能自已。由此可见,浴佛中蕴涵了中国人的孝亲观念。
舍豆结缘
由于佛祖认为人与人之间的相识是前世已经结下的缘分,又由于黄豆是圆的,“圆“与”缘“谐音,所以在浴佛节就有了舍豆食豆、以圆结缘的习俗。这个习俗起于元代,盛于清代。清宫内每到四月初八这一天,都要给大臣、太监以及宫女发放煮熟的五香黄豆。这个习俗在寺庙和民间流行更广。四月初八,人们焚香拜佛后,还要将带来的熟黄豆倒在寺庙的笸箩里,以代表跟佛祖结缘。
求子
在四月的天空,苍龙星座跃出了地平线,苍龙为阳物,苍龙的出现象征着阳气的旺盛,而苍龙的尾宿在古代被视为主掌生育的星辰,尾宿既是妃嫔的象征,又是生殖星神。人们在四月八日浴佛节的一项活动也与尾宿有关,即求子。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四月八日,长沙寺阁下有九子母神,是日,市肆之人无子者,供养薄饼以乞子,往往有验。”九子母神显然是尾宿在人间的化身,有着非凡的生殖力。明清时期,四月八日仍是婚姻求子的吉日,如江南泰州的有关记载说:“四月八日为浴佛日,妇女有相约诣尼庵拜礼及祈求子息还愿者。”
放生
佛教主张不杀生,所以在浴佛节期间也有放生的习俗。如北京一些寺庙的僧侣和平民百姓常在这一天把自己养的或买来的小龟、小鸟、小鱼带到河边或山野放生。
此外,由于立夏之后,暑气渐盛,人们需要防病除灾。所以,在浴佛节还有拜药王的习俗,希望通过拜神求佛,解除疾病。
延伸阅读
“浴佛”的另一种说法
关于浴佛节为什么要浴佛,在民间还流传着另外一种说法。相传,佛祖释牟尼落地时就异常聪慧,不仅会走路,还会说话。他前、后、左、右各走七步后,一手指着天、一手指着地说:“天上地下,唯我独尊。”大地为他的出生而感动,就用九龙吐水为他浴。以后每到四月初八佛祖的诞生日,各个佛寺的僧侣都会以甘草茶煮成“香汤”,在寺庙的浴亭里对释牟尼佛像喷洒,对佛像进行一次洗浴。其实,在浴佛过程中不仅有纪念佛祖诞辰的含义,还有洗涤人心的污秽黑暗、洁净众生的心灵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