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99300000083

第83章 别有风味的董酒

中国名酒董酒产于贵州省遵义市董公寺镇,以其工艺独道、香气组成成分独特闻名于世,是中国老八大名酒之一。

遵义董公寺一带酿酒历史悠久,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这里便出现了用杂粮酿制的叫“咂酒”的发酵酒。《遵义府志》记载:

苗人以芦管吸酒饮之, 谓竿儿酒。

《峒溪纤志》记载:

咂酒又名钓藤酒,以米、杂草子为之以火酿成,不刍不酢,以藤吸取。

民间有酿制饮用时令酒的风俗。《贵州通志》记载:

遵义府,五月五日饮雄黄酒、菖蒲酒。九月九日煮蜀穄为咂酒,谓重阳酒,对年饮之,味绝香。

到元、明之际,这里已出现“烧酒”。据文献记载:“一切不正之酒‘经蒸馏’可得三分一好酒”。

董公寺酿酒史

清代末期,董公寺的酿酒业已有相当规模,小曲酒坊处处可见,酿造酒艺互通互融,仅董公寺至高坪就有小作坊十余家,尤以酿造世家程氏作坊所酿小曲酒最为出色。1927年,程氏后人程明坤汇聚前人酿技,创造出独树一帜的酿酒方法,使酒别有一番风味,颇受人们喜爱,被称为“程家窑酒”、“董公寺窑酒”。1942年,在一次宴会上,时任高坪区区长的伍朝华提议给窑酒取个名字,在场之人无不赞同。伍朝华说:“茅村出茅酒,董公寺出董酒,就取名叫‘董酒’吧!”程明坤欣然同意。于是,“董酒”便因产地而得名。

董酒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贵州遵义城外的董公寺有一酿酒作坊,主人有一个儿子名醇,聪明好学,一心扑在酿酒技术上。他的奶奶对他说:“在酒的故乡,有一座美丽的大花园,园里有一位酒花仙子,精通各种造酒技能,你长大后要去向她求教。她是非常圣洁的,不可冒犯,否则一无所得。”醇十七岁时,长成英俊的小伙子,向往到酒乡花园里去会见酒花仙子。一天傍晚,醇在郊外散步,天降大雨,迷失了方向,不知不觉中走到酒乡花园,巧遇酒花仙子。两人一见钟情。酒花仙子设宴招待醇,谈话间教了他酿造好酒的方法。喝了一会儿,双方都有点醉了。酒花仙子满面晕红,昏昏欲睡。醇也有醉意,面对酒花仙子的娇姿醉态,心有所动,但想起奶奶的教诲,顿时驱散了邪念,静卧在酒花仙子身旁。第二天,当醇醒过来时,却发现自己躺在水口寺地下泉水边。他回想起向酒花仙子求教得来的酿酒方怯,就用水口寺地下泉水酿酒,酿成了香味醇厚、口味香甜的好酒,著名的董酒就由此产生了。

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时路过遵义董公寺一带。当时这里酿酒作坊处处可见,真是“隔壁千家醉,开坛十里香。”然而,熏着酒香的红军官兵却没有一人擅自去老百姓家里喝酒。后来,指战员听说用“程家窑酒”疗伤、为伤口消毒十分见效,就带着警卫员去酒店购买。当红军指战员把银元送到酒店掌柜手上时,酒店掌柜顿时惊呆了,哆嗦着嘴唇,一个劲地说:“当兵的喝酒还给钱,我活了几十岁,还是头一次见到。真是自己的队伍到来了。”一传十、十传百,乡亲们笑呵呵地主动给红军送去酒水饭食。不少受伤的指战员在用程家窑酒消毒的手术中痊愈,程家窑酒为中国革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董酒内涵十分丰富,据有关报道,董酒含各种酸、脂、醇等微量成分达百余种,现在还有数十种未被认识,经贵州省轻工业科研所初步探明,董酒香味成分与其他名酒不一样,具有“三高一低”的特点,即丁酸乙脂、高级醇及总算含量较高,分别是其他名酒的3~5倍、2~3倍,乳酸乙脂含量则是其他名酒的二分之一以下,“脂香、醇香、药香”是构成董酒香型的几个重要方面。

延伸阅读

董酒的特点

董酒酒体清澈透明,展现着原始、自然的纯朴,不留任何雕琢,酒汁以经过高原砂石泥土筛滤过的地下泉水酿造,甜爽甘。其香气幽雅舒适,香郁不过头、恰到好处,香气幽雅而久远,飘渺如梦幻却又实实在在,没有香水和脂粉的华贵,酒香玲剔透,一派天成,多一分则浓,少一分而无味。董酒入口醇和浓郁,饮后甘爽味长。名酒名在质量,贵在风格。甘者,甜也;爽者,微酸也;以利喉为准,甘而不腻,微酸微甜略有药香,此为特点,饮后回味无穷,炎炎夏日品董酒,清爽生津,清气上扬浊气下降,上下贯通,醇和浓郁,甘爽味长乃协调平衡之道,细细品尝,妙不可言。

同类推荐
  • 宝带桥

    宝带桥

    “中国古代科技史话”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中国人自画像

    中国人自画像

    本书介绍了关于中国之家庭、宗教与哲学、婚姻、离婚、妇女、书面语言等方面的中国传统文化。
  • 典章制度(中国文化史丛书)

    典章制度(中国文化史丛书)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近5000年之久,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有文献可考的编年史从未间断,至今已近3000年,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绝无仅有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始终传承有序,从未中断。
  • 诗性的飞翔与心灵的冒险

    诗性的飞翔与心灵的冒险

    本书系国内实力派青年文学评论家张宗刚博士的评论自选集。书中所收文字及所评对象,显示了作者诸体兼擅的能力和评论多面手的风采。全书好处说好,坏处说坏,高屋建瓴,激浊扬清,既具美文路数,亦富思辨色彩,整体上堪称剑与歌的合鸣。
  • 三味书屋与寿氏家族

    三味书屋与寿氏家族

    本书试图以绍兴覆盆桥思仁堂寿氏家族作为首选的研究对象,力求全方位地搜集、发掘、梳理和研究这个家族史料,重点探究其清末民初鼎革时期的历史,感受其时代的风风雨雨,真实记录其文化传统的光与影,从而汲取我们所需求的思想、精神和其他有用的东西。在某种意义上讲,这个思仁堂寿氏家族就是当时社会的缩影,就是那个时代的缩影。
热门推荐
  • 锦衣儒生

    锦衣儒生

    这是一个与地球截然不同的世界,这里没有各种各样的高科技,却有着各式各样的法术,武技和神通!这里没有地球上多如牛毛的神仙,只有高悬天空的帝星,文武曲星和众多繁星,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修炼的根本就是源于星星的力量。这个世界和地球唯一相同的就只有如古代历史一样的朝廷与门派,这里的朝廷名为明皇朝!高智商反社会型人格的柳仙穿越到高武世界,成为了一名光荣的锦衣卫。原本是儒生要考科举的他如何用手中的绣春刀干掉一个又一个想取其性命的敌人?新人,新书,求推荐~挥泪求票~书友群:577728719
  • 绝尘飞羽

    绝尘飞羽

    词曰:清风白羽偶相逢,相顾淹没红尘。刀光饮恨,剑影生情,恩仇未解血尚温。自古霸业随逝水,误却多少缘份。天遥地远,风流云动,羽化萍踪何处问?
  • 殇影梦隳

    殇影梦隳

    我不知道你是谁,我想起来自内心的恐惧,我无法去抗拒你的威严。只要她在我的身边,我将不再畏惧,不再迷惘,朝向你一步步走去,最后,代替你,成为新的隳,同时,放弃一切,因为,我是——隳。
  • 都市主神高手

    都市主神高手

    古易只是一个堕落的普通男高中生,受尽老师同学的冷眼,还要被美女同桌鄙视。然而因为一次意外,他获得了冥王主神的传承,从此改变人生脚踏世界。“请叫我冥王大人!”“冥王阁下,能把人家收了嘛?”“伺候好了再说!”暂停更新
  • BOSS驾临:亲亲老婆不要躲

    BOSS驾临:亲亲老婆不要躲

    就是个魔鬼疯狂地掠夺了她的美好,从内到外,每一寸。“你这个混蛋,太无耻!”她咬牙骂道。邪恶的他在耳边说道:“小宝贝,我有没有齿,谁比你更清楚?”“住手,你这个大混蛋。”他笑得非常得意“好的,到了不用手的时候了。”
  • 镇魔录

    镇魔录

    圣主为守卫天灵大陆,他舍身将暗灵界的暗帝封印,两千年后封印的能量逐渐变弱,受到重创的暗帝冲破封印逃走。暗帝的逃离、种种诟骂与屈辱、肩负的责任让少年陈秋凡由以前的纨绔子弟蜕变,从而走上了历练之路,看他如何踏天镇魔……
  • 青司

    青司

    一场莫名其妙的赐婚,将两个毫无关系的两人拉扯在一起,一个是礼煜王次子,一个是礼部侍郎庶女。他说“杨小姐若是能破此残局,青司便求父亲出面解除婚约。”她说“越公子可知太后赐婚不可解除?!”他说“青司自有办法。”他名青司亦为青丝,他说:待你青丝绾正,铺十里红妆可愿?执一人之手,从青丝变成华发。她名未初,她说:你我初心未变,走十里长街可愿?一生不长,只愿你我从青丝变成华发,一生初心不变。
  • 高冷男神,有点馋!

    高冷男神,有点馋!

    天一黑,一道可怕的声音就会响起:“老婆,很晚了,我们睡吧。”她站在窗台威胁道:“滚滚滚!你敢过来我就跳下去!”他抱怀,漫不经心道:“你跳吧。”叶紫荆悲催的发现,他把窗户加了三层防护,她挤不下去……她作为一个优秀的医生,刚治好了这个男人的病,从此就走上了一条不归路,被他变着法的欺负,每天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 蓬莱群侠传

    蓬莱群侠传

    【注,本书原名人妖传说,由于特殊原因,不能见此书,所以只能想这个土的可以让我自己都只能撞墙的名字了】自古人妖不两立,然又有一些奇人怪妖,厌俗通婚,产下杂异,半人半妖,是为半妖。
  • 蓝眼孛端察儿

    蓝眼孛端察儿

    十三世纪是蒙古人的世纪。辉煌,霸权,横冲直撞,蒙古汗王和蒙古将士出足风头。凡读过蒙古历史的人都知道,大元王朝的创建人是忽必烈汗,伊儿汗王朝的创建人是旭烈兀汗,金帐汗王朝的创建人是拔都汗,而他们三人共同的祖父,正是蒙古帝国的开国汗王成吉思汗。这是一本描述成吉思汗家族的中短篇小说集。其中两个中篇“蓝眼孛端察儿”和“扎兰丁算端”,为《江南》杂志刊用。我国的文学杂志极少刊发古代题材的短篇小说,而本书的短篇“生死之间”、“帖木儿的最后结局”、“术赤之死”等,出现于《长江文艺》、《作品》、《当代小说》等杂志上,这在文坛上被视为罕见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