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感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感,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言论、行动、许诺等,持认真负责、积极主动的态度而产生的情绪体验。它能够有效地提高青年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自觉加强意志锻炼,促进个性的全面发展。
1、认识责任意识淡泊的原因
责任是指分内应做的事情,即承担应当承担的任务,完成应当完成的使命,做好应当做好的工作,在现在这样一个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社会中被更多的关注。
责任意识,就是知道什么是责任,并且自觉、认真地履行社会职责和参加社会活动过程中的责任,责任意识是不可缺少的,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影响,不少青年人的责任意识比较薄弱。那么导致青年社会责任意识淡泊的原因有哪些呢?
(1)不良行为影响
由于社会上的一些不良行为的泛滥,如随地吐痰、夹塞儿、“规则意识”淡、出租车“宰客”等。这些看似小节和个人习惯,其实质反映了人们个人意识过强,较少考虑社会和他人,缺少社会公德心,文明素养差。“小毛病”造成的直接后果是社会秩序混乱、城市环境凌乱、人们心态紊乱。这些恶习势必影响青年一代的心理健康。
(2)生活环境影响
现代的青年从小享受着家庭的温馨,父母的呵护,生活在关爱甚至溺爱之中。过于优越的环境造成了他们生活能力弱、个体意识强、心理脆弱、缺乏责任感的现状。
(3)应试教育影响
素质教育讲求“面向全体”和“全过程”,以培养品德和能力为核心。但在一些学校、一些部门、一些教师的思想中还存在着:重学习、轻品德;重知识、轻能力;重灌输、轻培养的现象。造成学生高分低能,放松对自己品德的陶冶,影响了青少年良好世界观的形成。
青年将承担起国家重任,迎接知识经济、国际竞争的挑战。没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没有健康良好的思想品德,没有应对挫折的能力是不可能完成这一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的。
2、培养社会责任意识的方法
现实社会生活中,青年朋友们的责任意识也在渐渐地淡化,重个人利益,轻社会集体利益,事不关己或对自己没有利益的事情就不去做,对自己行为不负责任,知行不一致,公德意识差等。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意识呢?
(1)家庭教育
家庭责任意识教育不仅是帮助孩子走向成熟的一种手段,更是造就人才和使家庭幸福的重要保障。
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不能过分宠爱,不能把孩子当做盆花养护,应改变一切包办代替的做法,要有意识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让他们从小就懂得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有自己应该尽的社会责任。
其次,要提高家长自身素质。家长要有不断接受新知识,接受新思想的意识,并通过不断地学习完善自己的各方面素质,注重自身修养的提高,要做孩子的好榜样,家长自身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心如何,对孩子来得到及时的保障。
(2)社会实践
青年责任意识的形成是其认识过程、行为过程和情感过程的统一,三者统一的基础就是实践。社会实践是公民磨炼意志、砥砺品格的重要方式。在实践的大课堂中,青年公民可以了解社会、认识国情,正确把握社会发展的主流和本质,认识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远景,树立起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承担责任
责任意识是一个人追求的内在动力,责任意识的培养直接影响到青年朋友们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和追求,影响到他们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对其今后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能够承担责任,善于承担责任,勇于承担责任的人才是可以信赖的人。决定一个人成功的重要因素不只是智商、领导力、沟通技巧等,还有责任意识。责任是实现人生价值和走向成功的阶梯。
总之,社会责任意识是人们道德情感的重要表现形式,它能强烈的折射出人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水准。它也直接关系到社会秩序的安定,社会文明的高低和民族的凝聚力、发展力。
贴心小提示
亲爱的朋友们,社会是不断进步发展的,所以培养自我的社会责任意识及其的重要,那么提高自我的社会责任感有哪些小对策呢?
一是提高认知水平,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应承担起更多社会责任和实现更大的社会价值,社会价值的最大实现才是自我价值的真正实现。理想信念是青年朋友们社会责任感的源泉和精神动力,远大的理想信念,能激发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社会责任感就要从具体工作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在具体的活动中培养。
二是树立心中的榜样,榜样示范既是一种责任教育方法,也是一种责任教育手段。在心中树立社会和道德行为的榜样,能够帮助帮助自己培养社会意识和责任心。
一般来说,社会责任感是基于对社会、国家的深厚热爱,并在这种强烈的感情支配下,主动承担义务和责任的精神。所以青年朋友们要培养这种情感,拥有一颗感恩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