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善于为别人着想的人,因为心中存满仁爱,他们就显得很安静,很快乐,即使不断的付出,心中的爱却不枯竭,付出得越多,心中的爱积蓄得也越多。
如果能把这种“爱”推而广之,那么就是与人为善。一个与人为善的人才真正是人,才具有人的尊严和神圣,才在社会生活中享有人的资格与权利。所以,与人为善实际是在善待自己,是在不停地为自己创造和争得人的尊严、资格、神圣和权利,是在不断地向社会、向世界证明自己具有人的尊严、资格、神圣和权利。
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因为人不但是一种物质存在,而且是一种精神存在。人有永恒的社会追求与精神追求,希望使社会、生活及自身日趋完美;另一方面,在这个追求不断进步、不断完美的过程中,有着许许多多的困难和障碍,老百姓常说“人生有九九八十一难”,就是这个意思。人过一辈子,无论是谁,都很不容易。人与人之间相互善待,处处为对方多做一点,是我们对付这“九九八十一难”最可靠的保障之一。
人生在世,总得和别人打交道,如果能够以友善、友爱的心来与人交往,那么就会给个人、家庭、社会带来友谊、成功、进步和幸福。
这是一个教授发出的感慨,能为别人着想,就是为自己着想。
学校最有名的一位教授要开设讲座了。教授来到时,讲堂里已经坐了几个人,都是在大讲堂里靠近讲台和过道两边的座位。而中间和后面那些出入不方便的座位,却还空着。这时,听讲座的同学陆续都到来了,大讲堂里的每一个座位上都坐着人。
时间到了,这位教授从坐着的椅子上站起来,他没有开始讲课,而是走下讲台,来到大讲堂最后面一排的座位上,指着座位中间的一个同学说:“同学们,在开始今天的讲座之前,请允许我向这位同学致敬。”说着,教授脱下礼帽,向那位同学深深地鞠了一躬。人们一时没明白教授此举的目的,大讲堂里一下变得鸦雀无声。教授缓缓地说道:“我之所以向这位同学鞠躬,是因为他选择坐里面位置的行动,让我充满敬意。”
一时间,讲堂里议论纷纷,都觉得教授有些小题大做,甚至是哗众取宠,教授没有反驳同学们的话,依然用不高的语调说道:“我今天是第一个来大讲堂的,在你们入场的时候,我特别注意观察了。我发现,许多先到的同学,一进来就抢占了靠近讲台和过道两边的座位,在他们看来,那一定是最好的位置了,好进好出,而且离讲台也近,听得也最清楚了。只有这位同学来的时候,我看到当时靠前和两边的位置还有很多,可是他却径直走到大讲堂的最后面,而且是坐在最中间,进出都不方便的位置。这位同学把好的位置留给了别人,自己却宁愿坐出入最不方便的位置。他的这种思想,难道不值得我们崇敬吗?”
学生们开始有所醒悟,纷纷赞同教授的观点,教授似乎意犹未尽,他接着说道:“我继续观察后发现:先前那些抢占了他们认为是好位置的同学,其实备受其苦,因为座位前排与后排之间的距离小,每一个后来者往里面进来时,靠边的同学都不得不起立一次,这样才能让后来者进去。我统计了一下,在半个小时之内,那些抢占了‘好位置’的同学,竟然为他们只想着自己的行为,付出了起立十多次的代价。然而,那位坐在后排中间‘最差位置’的同学,却一直安详地看着自己的书,没有被人打扰。”
从功利的角度来说,处处为他人着想,能较好地推动人们相互之间的理想和合作,做成做好各种事情;能较好地促进人们同心协力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不断提高所有人的生活质量;能较好地推进整个社会的全面发展和所有社会成员的全面发展,使这“两个全面发展”中的动力激发到最大,阻力减少到最小。
人活着,处处为了自己的私利,必然把麻烦也留给了自己,而那些情系他人的人,必然会获得别人的善待。从做人的角度看,与人为善,就是与人方便,同时与己方便。
反思与领悟:
为他人多做一点是人们最主要的幸福源泉。其原因仍在于上面所说的人是社会存在、精神存在,以及对社会的追求和精神的追求。人们追求的幸福各式各样,世界上的幸福千种万种,但历史表明,能与人生共长久的是精神幸福,而真正能经得起时间筛选的精神幸福,是因善待他人有益于社会而获得的幸福。
智慧新语:
当你为别人着想,自然而然会得到别人爱心的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