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难免要遭遇这样那样的诽谤,面对诽谤,你或许气愤,或许痛苦,这是人之常情,可是接下来你该怎么做,却能体现出你自己的修养。
班超曾奉汉章帝之命出使西域,他在西域联络了很多国家与汉朝和好,但龟兹恃强不从。班超便去结交乌孙国。乌孙国王派使者到长安来访问,受到汉朝友好的接待。使者告别返回,汉章帝派卫侯李邑携带不少礼品同行护送。
李邑一行人经天山南麓来到于阗,传来龟兹攻打疏勒的消息。胆小懦弱的李邑害怕战争,不敢前进,但是又不能不完成使命,于是李邑上书朝廷,中伤班超只顾在外享福,拥妻抱子,不思中原,还说班超联络乌孙,牵制龟兹的计划根本行不通。
一心恢复汉朝在西域的统治的班超知道了李邑从中作梗,叹息说:“我被人家说了坏话,恐怕难免见疑。”他便给朝廷上书申明情由。好在汉章帝相信班超的忠诚,下诏责备李邑说:“即使班超拥妻抱子,不思中原,难道跟随他的一千多人都不想回家吗?”诏书命令李邑与班超会合,并受班超的节制。汉章帝又诏令班超收留李邑,与他共事。
李邑接到诏书,硬着头皮去疏勒见了班超,准备接受班超的一切报复。但是班超友好地接待李邑。他改派别人护送乌孙使者回国,还劝乌孙王派王子去洛阳朝见汉帝。乌孙国王子启程时,班超打算派李邑陪同前往。有人对班超说:“过去李邑毁谤将军,破坏将军的名誉。这时正可以奉诏把他留下,另派别人执行护送任务,你怎么反倒放他回去呢?”
班超宽宏的一笑,说:“我不做这样没有气度的事,如果把李邑扣下的话,那就气量太小了。正因为他曾经说过我的坏话,所以让他回去。只要一心为朝廷出力,就不怕人说坏话。如果为了自己一时痛快,公报私仇,把他扣留,那就不是忠臣的行为。”李邑知道后,对班超十分感激,从此再也不诽谤他人。
面对诽谤,不以报复之心而是宽容之心对治,收获多多。孔子在《论语·阳货篇》中指出,做人应力求做到“恭、宽、信、敏、惠”五字。因为“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大千世界,凡是有人群的地方,就难免有矛盾,有勾心斗角,有被人诽谤,各种利害冲突使人不可能不发生摩擦。有君子,就有小人,有温情,就有冷漠。
中国人历来强调以和为贵,从不欣赏以诽谤对治诽谤。所以我们强调不多舌、不多事、不结怨、忍者安。一句话,吃亏是福。
佛言:有人闻吾守道,行大仁慈,故致骂佛,佛默不对,骂止,问曰:子以礼从人,其人不纳,礼归子乎?对曰:归矣。佛言,今子骂我,我今不纳,子自持祸,归子身矣。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有人听见佛是一个守护修道的人,又修行大仁慈的行门,他故意来到佛的面前骂佛,佛听见他骂,默然不出声。等他骂停止了,佛就问他了:你送礼物给别人,那个人不接受你的礼物,那么这个礼物是不是还是你的?那个人说是,还归我。佛于是说:你现在来骂我,我不接受你这个骂,那么这个骂就还要归还给你。
佛的智慧超凡,他告诫人们:对于别人的诽谤,根本就不要在意,你不在意自然不会伤害到你。因此,佛言:不要生瞠恨心,也不要责骂对方,那么这个来扰乱你的人最终只能是给他自己惹麻烦,破坏他自己。就好像有一个明镜似的,在这明镜里头现出很丑陋的一个相貌,这很丑陋的相貌,是他自己在镜子里现出来的,不是镜子本身是丑陋的。
面对诽谤,不理睬就是最好的对治方法,也是最有效的还击,不理睬是对诽谤的一种蔑视,也是人性高贵的一种象征。一日,寒山谓拾得:“今有人侮我、冷笑笑我、藐视目我、毁我伤我、嫌恶恨我、诡谲欺我,则奈何?”拾得曰:“子但忍受之,依他、让他、敬他、避他、苦苦耐他,装聋作哑,漠然置他。冷眼观之,看他如何结局。”
著名演员陈建斌也饱受被诽谤之苦,他与蒋勤勤结成伉俪之后,却传出种种谣言,说他对新婚妻子施暴,对此,陈建斌一开始还有些气愤:“媒体骚扰我没事,但骚扰一个孕妇就不太好了,这会对她和孩子的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可见陈建斌对娇妻很是关心。
后来,事情得到澄清,陈建斌重谈此事时大度地表示:“靳开文(他主演的《红磨坊》里的主人公)因为被诬陷,差点送命。比起他,生活中别人对自己的中伤算轻的了。关键是当事人如何对待,如果以牙还牙,内心是无法得到真正的释怀和宣泄的。我们应该怀着宽容积极的心态面对不公正的遭遇,只有看轻它,才能摆脱心灵上的煎熬。”
陈建斌敢于面对毫无道理的诽谤,以事实说话,才使得真相大白于天下,也因为他的宽容,才使得他的知名度日渐提升。
荀子曾说:“群子贤而能容黑,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这里讲的就是宽容为怀的道理。对治诽谤,就要有一颗宽容的心,这不但是做人的美德,更是明智的处事原则。
反思与领悟:
对待诽谤,要视而不见,要听而不入心,要保持做好自己,要更加完善自己,要证明自己,要以事实来反驳,那么所有的诽谤都会自动消失。
智慧新语:
诽谤伤害不了不动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