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弃6种处世之道,获得120分的高涨人气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一个人如果不懂得低调一些,不管他有多么高超的能力,都会被各种各样的明枪暗箭所伤害。不要以为自己有了才能,大家就一定要佩服你,锋芒毕露的人最容易遭到别人的嫉恨。
舍弃招摇过市、自吹自擂等愚蠢的处世之道,才能获得120分的高涨人气。
锋芒本意是刀剑的尖端,比喻显露出来的才干。一个人若无锋芒,那就是提不起来,所以有锋芒是好事,是事业成功的基础,在适当的场合显露一下既有必要,也是应当。但锋芒可以刺伤别人,也会刺伤自己,运用起来更应该小心翼翼,平时应插在剑鞘里。所谓物极必反,过分外露自己的才华只会导致自己的失败。尤其是做大事的人,锋芒毕露既不能达到事业成功的目的,还可能失去了政治前途,甚至身家性命。所以,有才华的人应该含而不露,该装糊涂时一定要装糊涂,这样你才会有双份的才华。
在我们的生活中,这真是一种深刻的矛盾:你不露锋芒,可能永远得不到重用;你太露锋芒,虽容易取得暂时的成功,却为自己掘好了坟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一山岂可容二虎?当你施展自己的才华时,也就埋下了深深的危机。
才华是不可不露但更不可毕露,适可而止吧。很多聪明人在成功时急流勇退,在辉煌时退向平淡,就是表示自己不再露锋芒,免得从高处摔下来。而那些不知进退的家伙当然就很难有好下场,这事实在怪不得别人。权力之争本来就是血淋淋的嘛!成功有时也是毒药啊。成功后还要贪恋,还要锋芒毕露,那就会遭人之忌了。这在中国历史上有数不胜数的事例。
李斯,秦代著名的政治家,可谓声名显赫,功绩卓著。年轻的他便对权势有着极度的热爱。他拜荀子为师,学习帝王之术、治国之道,以求将来有所成就。
公元前247年,李斯来到秦国,先在秦相吕不韦手下做门客,取得了吕不韦的信任,凭借他的推举,李斯当上了秦王嬴政的近侍。李斯利用经常接近秦王的机会,劝说秦王抓紧“万世之一时”的良机,“灭诸侯成帝业,终成天下一统”。秦王接受了李斯的建议,先任命他为长史,后又拜为客卿,命令他来制定统一天下的策略。
公元前237年,秦国宗室贵族利用各种借口要求秦王下令驱逐六国客卿,李斯也在被逐之列。李斯不甘这样走下历史舞台。于是,他写了《谏逐客书》,劝秦王收回成命。
秦王看了《谏逐客书》深受感动,于是,取消了逐客令,恢复了李斯的官职。他佐助秦王政,用了仅仅十年的时间,就先后灭了六国,统一了天下大业。李斯当上丞相以后,利用权职,大肆改革。历史上著名的惨剧“焚书坑儒”就是李斯建议的,为了打击儒生、诽谤朝政的倒行逆施。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后,李斯害怕自己的权贵地位因先帝的去世而受到影响。于是,为了保住他的利益,他和赵高狼狈为奸,伪造遗诏,立少子胡亥为帝。他一生精明,却万万没有想到赵高篡权后又施展阴谋,诬陷李斯“谋反”。
李斯就是因为私心而一时糊涂,从而落了身死族灭的下场。他临刑时和他儿子抱在一起痛哭说:“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
李斯可是一代宠臣,可是他的招摇过市,他的一系列针对他人的卑鄙行为,却给自己埋下了隐患,最后被“同盟”给诬陷了。
古语云:猛虎藏于山野之中,伺机而动;俊才隐于众生之中,待机而行。是故真人杰也,不彰,不矜,不显,不明,不扬,不呈,如此则外可保其才,内可养其性,为凡人所不能为之事,成凡人所不能成之大业也。
要学会韬光养晦,韬光是隐藏自己的光芒,养晦是处在一个相对不显眼的位置。它和低调的意思基本相同,这是一种优秀的策略。
人类社会的发展一直都处在一种竞争状态,为了维续生存,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生存本领。在自然界中,当相对弱小的动物受到强大对手的攻击时,它往往会以假死来蒙骗敌人、保护自己。同样,韬光养晦实际上也是一种类似假死的行为,人类社会和动物界一样处在竞争的状态,由于人比动物更聪明,这种竞争也更加复杂和残酷!
比如说,曹操就是一个极其多疑而没有安全感的人。为了防止别人暗杀自己,他连给他盖被的侍卫也杀了,且说:“吾梦中好杀人!”可见在古代和帝王权贵相处的危险性,难怪古书上有伴君如伴虎之说,真的一点都不为过。由于帝王权贵缺乏安全感,生性好疑,常好杀人!在其身边相对弱小的群体为了保护自己,韬光养晦这种生存艺术就诞生了。
实现韬光养晦的要旨在于:实施对象没有安全感、怕人谋害,就向他表示最大的忠诚和善意;实施对象怕有人威胁到他的位置,就向他表示自己淡泊名利的态度;实施对象害怕失去权威,就向他表达最大的敬畏与尊崇!当你成功地让实施对象相信你的这种意图,你就是一个成功地掌握韬光养晦这种艺术的人。
韬光养晦还包括谦卑的意思,就是甘愿让对方处在重要的位置,让自己处在次要的位置。易经谦卦说:谦卑是指人因为虚心所以能进入对方的心,被别人接纳。而在沟通时彼此接纳是很重要的,因此,谦卑作为一种品格也非常重要。如果你不谦卑,就不能够被别人接纳。不被别人接纳你就无法与别人沟通,无法与别人沟通你就什么事也别想做!如果人与人之间能够相互谦卑、互相尊重,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会很好,大家团结一致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
因此,韬光养晦不只是一种生存策略,也是一种美德。一个甘愿处于次要位置的人,一个谦卑的人,最后会赢得大家的尊重和爱戴,这样的人在领导位置上也能好好地领导他人。而一个骄傲的人,一个锋芒毕露的人,常常因为无法接纳他人的意见,从而失去他人的支持,最终常常被降到卑贱的地步。所以说,谦卑对一个人很重要。
史春生的一篇《低调》的文章中,讲了两个故事:
一个故事说:一位将军,在大军撤退时总是断后。人们都称赞他很勇敢。可将军把自己舍生忘死的无畏行为,说成是由于马走的太慢。将军的如此低调,不但不会矮化他的高大形象,反而会增加更多的亲和力,此人实在,厚道!
另一个故事说的是:两只大雁与一只青蛙结成了朋友。秋天来了,大雁要飞回南方,它们希望青蛙与其一道飞上天,青蛙灵机一动:让两只大雁衔住一根树枝,然后自己用嘴衔在树枝中间,三个好朋友一齐飞上了天。地上的青蛙们都羡慕地拍手叫绝,问:“是谁这么聪明?”那只青蛙只怕错过了表现自己的机会,于是大声说:“这是我……”话还没说完,青蛙便从空中狠狠地摔下去了。
文章的结尾用诗人鲁藜的见解:把自己当作泥土吧!老是把自己当作珍珠,就时时有被埋没的痛苦。文章暗寓现实生活中,人们对生存状态所持的不同态度,让人深思良久。
就是这样的,那些整天招摇过世的人总是没有低调的人存在得长久,他们即使有真本领也只能昙花一现,留下许多的遗憾给人们。我们要做长流的细水,韬光养晦,适当地掩饰自己的锋芒,在该露的时候再露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