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懂教育的家长。
——一位教育专家说
1.在坠落中学会飞翔
鹰妈妈一次生下四五只小鹰。由于它们的巢穴很高,所以猎捕回来的食物一次只能喂食一只。鹰妈妈的喂食方式并不是依照平等的原则,而是哪一只小鹰抢得凶就给谁吃。在此情况下,瘦弱的小鹰吃不到食物都死了,最凶狠的存活下来。
当幼鹰长到足够大的时候,鹰妈妈还会把巢穴里的铺垫物全部扔出去。这样,雏鹰们就会被树枝上的针刺扎痛,它们不得不爬到巢穴的边缘。
而这时,鹰妈妈就会把它们从巢穴的边缘赶下去。当这些雏鹰开始坠向谷底的时候,它们就会拼命地拍打翅膀来阻止自己继续往下落。最后,它们的性命保住了,因为它们掌握了作为一只老鹰所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本领——飞翔。
不幸才是最好的大学。教给孩子一些自己生存的方法——挫折教育是每一个生命后天都要接受的教育,毕竟生命的过程就是一个摆脱痛苦、追求快乐的过程。
2.妈妈,请记住这两只苹果
一位来自监狱的犯人在信中这样写道:小时候,有一天妈妈拿来几只苹果,红红的,大小各不同。小男孩一眼就看见中间一个又红又大的,十分喜欢,非常想要。这时,妈妈把苹果放在桌上,问他和弟弟:你们想要哪个?男孩刚想说想要最大最红的一个,这时弟弟抢先说出自己想说的话。妈妈听了,瞪了弟弟一眼,责备他说:好孩子要学会把好东西让给别人,不能总想着自己。
于是,男孩灵机一动,改口说:“妈妈,我想要那个最小的,把大的留给弟弟吧。”
妈妈听了,非常高兴,在小男孩的脸上亲了一下,并把那个又红又大的苹果奖励给他。他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从此,男孩学会了说谎。以后,他又学会了打架、偷、抢,为了得到想要得到的东西,他不择手段。后来,男孩被送进监狱。
这是来自另一个家庭的故事:小时候,有一天妈妈拿来几个苹果,红红的,大小各不同。小男孩和弟弟们都争着要大的,妈妈把那个最大最红的苹果举在手中,对孩子们说:“这个苹果最大最红最好吃,谁都想要得到它。很好,现在,让我们来做个比赛,我把门前的草坪分成三块,你们三人一人一块,负责修剪好,谁干得最快最好,谁就有权得到它!”
孩子们开始比赛除草,结果,小男孩赢了那个最大的苹果。
后来,这个男孩成了当地政府机构里的重要官员。
推动摇篮的手,就是推动世界的手。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你可以教他说第一句谎话,也可以教他做一个诚实的永远努力争第一的人。别让推动世界的手,变成促成邪恶的手。
3.给孩子写一本书
这是美国一家普通的幼儿园。
刚刚入园的儿童被老师带进幼儿图书馆,很随便地坐在地毯上,接受他们的人生第一课。
一位图书馆的老师微笑着走上来,她的背后是整架整架的图书。
“孩子们,我来给你们讲个故事好不好?”
“好!”孩子们答道。
于是老师从书架上抽下一本书,讲了一个很浅显的童话。
“孩子们,”老师讲完故事后说,“这个故事就写在这本书中,这本书是一个作家写的。你们长大了,也一样能写这样的书。”
教师停顿了一下,接着问:“哪一位小朋友也能来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一位小朋友立即站起来。“我有一个爸爸,还有一个妈妈,还有……”幼稚的童声在教室里回荡。
与此同时,老师用一张非常好的纸,很认真、很工整地把这个语无伦次的故事记录下来。
“下面,”老师说,“哪位小朋友来给这个故事配个插图呢?”
又一位小朋友站了起来,画一个“爸爸”,画一个“妈妈”,再画一个“我”。当然画得很不像样子,但老师同样认真地把它接过来,附在那一页故事的后面,然后取出一张精美的封皮纸,把它们装订在一起。封面上,写上作者的姓名、插图者的姓名,“出版”的年、月、日。
老师把这本“书”高高地举起来:“孩子,瞧,这是你写的第一本书。孩子们,写书并不难。你们还小,所以只能写这种小书;但是,等你们长大了,就能写大书,就能成为伟大的作家。”
美国孩子的人生第一课结束了。
对于孩子来说,成人的注意和赞赏是令他们最为兴奋和激动的。让孩子写一本书,这种爱将会使他们受益一生。
4.让小男子汉自己爬起来
公园里,绿草如茵,蓝天如碧。年轻的妈妈正幸福地望着草地上嬉笑追逐的孩子。忽然,由于跑得太快,孩子一下子跌倒在地,“哇哇”地哭开了。
小孩哭着等妈妈来扶,可那母亲坐那儿没动,微笑着对孩子说:“宝贝坚强,小男子汉,来,自己爬起来。”小孩哭了半天不见母亲过来扶,就自己爬起来,按照妈妈的吩咐,拍了拍土,擦了擦眼泪。
小孩又高兴地玩去了。不一会又跌倒了,他知道哭也无用,妈妈不喜欢跌倒了就哭的孩子,他很乖地自己站起来,拍拍土,又玩去了。
孩子是在摔倒中成长起来的。父母与其援手扶持,不如给予他们爬起来的勇气和方法。因为,没有受用一生的扶助,却有鼓舞终生的勇气和信心。
5.你是可爱的
一位老师布置了一道家庭作业,让每位学生写一篇周记,说说自己的优点。
一周后,全班35人只有10多人交了周记,老师发现,班上的尖子生在写优点时大都寥寥几笔,而缺点和不足之处却洋洋洒洒。老师只好把周记重新发回,再次强调只写自己的优点,遗憾的是,交上的周记还是“不足”多于“优点”,甚至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找不到自己的优点。
在课堂上,老师又问同学们:“你们觉得自己可爱吗?有这种感觉的,请举手。”
同学们面面相觑,万分窘迫。在期期艾艾中,有人说自己长得不好看,有人说自己的成绩不好,许多人干脆说,从没有人说过我可爱……
可是,这时有一个脚有残疾的小女孩很快地举起了手。同学们一阵窃窃私语,老师也感到有些意外。老师问她原因,小女孩说:“我妈妈说我是世界上最可爱的人,也是我家的宝贝。”
班上有那么多成绩优秀、身体健康的同学不能肯定自己,而一个残疾人却觉得自己很可爱。是自信使她觉得自己可爱,而这源头,是父母亲的信任和赞美,是对孩子的爱。女孩子因为爱而幸福,因为幸福而觉得自己可爱。
6.别打翻世上最美味的泡面
他是个单亲爸爸,独自抚养一个7岁的小男孩。每当孩子和朋友玩耍受伤回来,他对过世妻子留下的缺憾,便感受尤深,心底不免传来阵阵的悲凉。
这是他留下孩子出差当天发生的事。因为要赶火车,没时间陪孩子吃早餐,他便匆匆离开了家门。一路上担心孩子有没有吃饭,会不会哭,心老是放不下。即使抵达了出差地点,也不时打电话回家。可孩子总是很懂事地要他不要担心。然而因为心里牵挂不安,便草草处理完公事,踏上归途。回到家时孩子已经熟睡了,他这才松了一口气。旅途上的疲惫,让他全身无力。正准备就寝时,突然大吃一惊:棉被下面,竟然有一碗打翻了的泡面!
“这孩子!”他在盛怒之下,朝熟睡中的儿子的屁股,一阵狠打。
“为什么这么不乖,惹爸爸生气?你这样调皮,把棉被弄脏了?要谁给你洗?”这是妻子过世之后,他第一次体罚孩子。
“我没有……”孩子抽抽咽咽地辩解着:“我没有调皮,这……这是给爸爸吃的晚餐。”
原来孩子为了配合爸爸回家的时间,特地泡了两碗泡面,一碗自己吃,另一碗给爸爸。可是因为怕爸爸那碗面凉掉,所以放进了棉被底下保温。
爸爸听了,紧紧抱住孩子。看着碗里剩下那一半已经泡涨的泡面,动情的说:“啊!孩子,这是世上最……最美味的泡面啊!”
很多人都说要和孩子交朋友,但他们不知道交朋友的前提是平等。孩子即使再年幼,也有他们的尊严。如果父母发现错怪了孩子,要勇敢向他们说:“对不起!”
7.时时刻刻都在教育孩子
有一位宰相的妻子非常重视儿子的前途,她每天不辞劳苦地劝告儿子要努力读书,要有礼貌,要讲信用,要忠于国君,等等。宰相却早上离开家去上朝,晚上回来只自顾看书。
爱儿心切的夫人终于忍不住说:“你别只顾你的公事,回家就知道看书,你也该好好地管教管教你的儿子啊!”
这宰相却眼不离书地说:“我时时刻刻都在教育儿子啊!”
言教再多也不如身教有效。可惜的是社会上有数不清的父母,其身不正却希望自己的孩子出人头地。自己是一条虫却希望孩子成龙成风,这不是笑话吗?
8.惯子如杀子
有个叫小明的小孩,经常在学校内偷同学的东西。有一次,他偷了同学的书本,交给母亲。母亲不但没有责备他,还称赞了一番。过了几天,小明又偷了支钢笔,回来交给母亲,母亲对他更加夸奖。
慢慢小明长大了,偷窃成了他的习惯。有一回,他偷了一辆汽车,被警察发现押送到警局去。他母亲闻讯后赶来,捶胸痛哭。这时,小明便要求与母亲贴耳说几句话。当母亲俯下头时,小明便衔住母亲的耳朵,使劲咬了下来。母亲痛苦万分,痛骂小明不孝,做错事还不知改过,甚至将母亲的耳朵弄残。
小明回答说:“当初我偷书本交给你时,如果你打我一顿,我今天就不会落到这种地步了!”
如果你期望孩子能健康快乐地成长,那么请不要姑息和娇宠他。惯子如杀子,当初纵容小时候的一些小的坏毛病,定会在长大时毁了孩子一生。
9.把自己推上手术台
他来自农村,学的是医学专业,上了几年学,家里值钱的东西都被他上没了。医院不好进,没钱也没关系的他,混了几年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乡卫生员。
一辈子土里刨食、对他寄着太多希望的老父亲为此很着急,从百里外的农村老家赶来,带着他到医院求职。他成功地为某医院做了一例断肠结合手术。有热心人提醒他们父子要及时送礼。礼也送了——一壶家乡产的小磨香油,只是太轻了,轻得微不足道。院领导说,如果他能做断肢再植手术,就可以把他调进医院。
农民父亲听不出弦外之音,更着急不知要等到啥时候才会有断肢的病人来这小医院做接肢手术。即使有,也未必轮上儿子做。如果没有上手术台的机会,就意味着儿子还要一直等下去。
为了儿子的前途,生性笨拙的农民父亲突发奇想,情急之下剁掉了自己的一个手指,在手术台上指名要儿子做手术……
手术后拆线,看着还能弯动的手指,农民父亲笑了,儿子哭了,医院领导无话可说了。
当官的父亲可以用权为儿子疏通前途,经商的父亲可以用钱为儿子铺垫道路。这个父亲是农民,两手空空,但他的力量却很惊人,而且创意出奇,无人敢于仿效,令人叹为观止。
10.大画家胜于小画匠
有两位妈妈。令这两位妈妈骄傲的是,他们都各自生了一个爱画画的孩子。
第一个孩子的妈妈,给儿子准备了一叠纸、一捆笔,还有一面墙。妈妈告诉他:你的每一张画,都要贴在墙上,给所有来我们家的客人欣赏。
第二个孩子的妈妈,给儿子拿来一叠纸、一捆笔,还有一个纸篓。她告诉儿子:你的每一张画,都要扔在这个纸篓里,无论你自己对它满意,还是不满意。
3年以后,第一个孩子举办了画展:一墙的画,色彩鲜亮,构思完整,人人赞扬。第二个孩子没法展览,一纸篓的画,满了就倒掉,所有的人,都只看到他手里尚未画完的那一张。
30年以后,人们对第一个孩子一墙一墙地展览的画已不感兴趣,第二个孩子的画却横空出世,震惊了画坛。人们把第一个孩子贴在墙上的画揭下来,扔进纸篓,又将第二个孩子扔在纸篓里的画拿出来,贴在墙上。
那些一举成名的故事背后,都有一个积累的过程。可爱的母亲,尽管这个社会很需要绘画,但你的任务是培养一个让后人怀念的大画家,而不是一个小画匠。
11.你可以跳下来
在小房间工作一整天后,年轻人只想回家休息。走向电梯时,他听见尖叫声,看见黑烟和火焰如波浪般在走廊出现。
各种意念接连闪过他的脑际,惊慌抓住了他:“我在6层上面,绝对无法下去,我会死掉的。”照他看来唯一的生路——走廊——已被火焰吞噬,根本不可能通行。当他的思绪继续飞驰时,他听见救火车的警铃声,想起办公室旁边是一列高大的窗户,他一面咳嗽,一面摇晃着走向窗户,企图赶快跳窗逃离。但当他往下一看,透过火焰和烟雾,他见到一群人已经聚集在下面,连同消防员一起,他们都在喊:“跳下来!跳下来!”年轻人觉得自己被恐惧笼罩着。从扩音器中他听见大概是消防员的声音:“你唯一的生路是往下跳,我们会用救生网把你接住,你会很安全的。”
群众还在继续呼叫,但年轻人明白,他若看不见网,便没有勇气往下跳。他的双脚像粘在地上,一步也挪不动。后来,扩音器传来他父亲的声音:“孩子!没问题的,你可以跳下来。”当熟悉的声音传来,他终于觉得自己的双脚松开了。
父子之间早已建立起来的信任与爱心,使他有勇气安全地跳到网上。我们对父亲的信任和爱是否也有这般认识?
12.珍贵东西慢成长
从读小学起,他就一直很努力地学习,可成绩总是平平。有一段时间,他曾对自己失去了信心。
后来,父亲带他去公园,指着园内的两排树问:“你知道那些是什么树吗?”他一看,一排是白杨,一排是银杏,与高大的白杨相比,银杏显得十分矮小。
父亲说:“我特意问过公园管理员,这两排树是同时栽下的。刚栽下时,都一样高。它们享受同样的阳光,同样的水土,同样的条件,到后来,白杨为什么长得高大,而银杏却生得矮小呢?”
父亲见他回答不上来,接着说:“孩子,要知道,珍贵的东西总是慢慢成长。”
这诗意般的语言,像一道阳光,一下子照亮了他的心头。他努力着,努力着,从不放弃,到了高中,他的学习成绩终于有了质的飞跃,在全年级中名列前茅。高考那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一所名牌大学。
珍贵的东西总是慢慢成长。那些自以为愚笨的孩子,请好好记住这句话,它一定会照亮你人生的方向。
13.把欢笑带给全世界
同样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在作文中说他们将来的志愿是当小丑。
中国的老师斥之曰:“胸无大志,孺子不可教也!”
外国的老师说:“愿你把欢笑带给全世界!”
身担培育祖国未来栋梁重任的老师,不但要常常鼓励多于要求,更不要狭窄地界定了成功的定义。
14.为孩子营造心理磁场
孟子小的时候,他家住在一片坟地旁边,孟子就玩一些哭丧、埋人之类的游戏。
孟子的母亲认为这种环境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就举家搬迁到一个集镇上住下,结果孟子又玩些做买卖的游戏。
孟子的母亲还是不满意,又迁居到了一所学校旁边,孟子受到良好的影响,逐渐变成勤奋学习、彬彬有礼的孩子,于是孟子的母亲决定在学校旁边定居下来。
这就是几乎人人熟知的“孟母三迁”的故事。
为孩子营造一个和谐、向上的学习、生活、心理环境,无论是对于一个家庭,还是一个班级,一所学校,这点特别重要。宽容大度、幽默潇洒、善解人意等品质的培养需要榜样、需要氛围、需要这么一个强大的心理磁场!
15.先教会你的孩子剥鸡蛋
一位年轻的母亲向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请教:“怎样才能教育好我的孩子?”苏氏回答说:“先教会你的孩子剥鸡蛋壳吧!”
这件发生在前苏联的教育经典故事,在几十年后的中国找到了原型:北京某小学一位四年级的孩子,每天上学母亲总给他一个剥好了的熟鸡蛋放在书包里的饭盒中,以便在课间时给孩子充饥。
有一天,孩子看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这鸡蛋怎么有坚硬的外壳呢,而且一点缝都没有?无奈之下,孩子只好将鸡蛋带回家中,交给了母亲。
生活需要自己去体验、去感悟、去经受挫折、失败。学习也如此,为师者要把属于孩子们的时间,动手、思维的空间还给他们,把属于他们的独立生存权利还给他们。
16.言必行,行必果
孔子有个学生叫曾子。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上街,儿子哭闹着非要跟着去不可,妻子就哄儿子说:“你在家里等着,回来我给你杀猪炖肉吃。”儿子信以为真,就不再哭泣了。
妻子回来,见曾子正磨刀准备杀猪,赶忙阻拦说:“怎么你真的要杀猪给他吃?我原是跟他说着玩的。”曾子认真地说:“对小孩怎么能欺骗呢?我们的一言一行对孩子都有影响,父母说了不算数,孩子就不会再听我们的话了。”
曾子果真把猪杀了。
言必行,行必果。诚信乃做人之本,诚信乃民族强盛之本。在“诚信危机”的今天,我们的信誉教育更要注重从娃娃抓起。
17.船长到底几岁
一位法国教育心理专家曾给上海的孩子出了一道题目:“一艘船上有75头牛,32只羊,那么船长有几岁?”专家断言,如果有学生做出答案,那说明学校把孩子给教笨了。
1998年,用这则笑话测验我国沿海某市的小学生与初中生,结果做出答案的竟高达90%,即使在上海某重点中学的高三年级,也还是有10%的学生得到75-32=43岁的答案。只有10%的学生认为此题非常荒谬,无法解答。
当然,这10%的学生答对了,因为该题目只不过是一则欧洲笑话,不可能有答案。
这些做出答案的学生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教师出的题总是对的,不可能不能做。”“教师平时教育我们题目做了才能得分,不做的话一分也没有。”还有学生认为,如果用加法应当是107岁,这么大的年纪当船长不可能,因此只能是43岁。
法国专家感叹:中国学生很听教师的话,因为同一题目在法国小学做实验时,超过90%的同学提出了异议,甚至嘲笑教师是“糊涂蛋”。
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大胆去质疑,并努力驾驭自己的思维,我们的教育及教育出来的学生才会大有作为。
18.让孩子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
这是一个德国普通学校的课堂,小学二年级的孩子们正在上艺术课。老师并没有像我们想象的那样,给孩子一个物体,让孩子简单地去临摹,而是先给孩子们讲故事:一个小朋友搬到了一所新房子里,房子是用砖头砌成的,阳光射进屋子里面,房子的周围有一些小花,一条小河从房子的后面流过。
给了这几个条件以后,老师要求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想象把新家画下来。于是,有的孩子在新家的前面添加了停车场,画上了汽车;也有的孩子给新家画上了草坪,画上了小猫小狗;还有的孩子在屋顶画了栖息的小鸟。
老师并没有埋怨孩子们瞎画,而是表扬了孩子们的创造精神。
教育者的责任,是最大程度地开发、保护孩子的创造精神。要保护孩子的创造精神,首先应把重点放在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上,鼓励孩子相信自己的眼睛,使孩子悦纳自我,并勇于实现自我。给孩子表达想法的机会,让孩子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
19.别把大发明家枪毙了
有个母亲,因孩子把她刚刚买回家的一块金表当成新鲜玩具拆卸摆弄坏了,就狠狠地揍了孩子一顿,并把这件事告诉了孩子的老师。
老师幽默地说:“恐怕一个中国的‘爱迪生’被枪毙了。”
接着,这位老师进一步分析说:“孩子的这种行为是创造力的表现,您不该打孩子,要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从小有动手机会。”
“那我现在该怎么办呢?”这位母亲听了老师的话,觉得很有道理,感到有些后悔。
“补救的办法还是有的,”老师接着说道,“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把金表送到钟表铺,让孩子站在一旁看修表匠如何组装修理,这样,修表铺就成了课堂,修表匠成了先生,你的孩子就成学生,修表费成了学费,孩子的好奇心就可以得到满足了。”
保护孩子的好奇心,不要抹杀孩子的创造精神。我们的社会非常需要富有创造力的人。在这样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社会,光有书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要想抓住机会,迎接挑战,必须具备创造力,能够想他人不能想的事,做他人不能做的事,这样才能拥有一定的实力。
20.找到孩子喜爱的“萝卜”
在一条拥挤繁闹的街道上,躺在地上的一头驴子严重地阻碍了交通。几个壮汉推也推不动,拉也拉不走。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引来了交警,交警想尽办法,驴子还是躺在那里。交警最后掏出枪来,对着驴子说:“你再不走,我开枪了!”驴子只晃了晃它的耳朵,依然故我。
人们一筹莫展。这时候,从人群外挤进一个老农,手里拿着两个水灵灵的萝卜。他将萝卜在驴子眼前晃一晃,懒洋洋的驴子眼睛立刻亮了起来。它刚站起来,老农赶紧往后退了两步,这时人群自动让开一条通道,驴子跟随老农走了。
我们的教育方法不一定要多高明,讲的道理不一定多高深,但要巧妙。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也没有不会教的老师,只不过是我们某些老师还没有找到学生喜爱的“萝卜”。
21.把糖果奖给孩子
陶行知在任育才小学校长期间,一天在校园里看到王友同学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男生,当即制止了他,并叫他放学后到校长室去。
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王友已经等在门口准备挨训了。可一见面,陶行知却掏出了一块糖送给他,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王友惊疑地接过糖。
随后,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放到他手里,说:“这块糖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不让你打人时,你立即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你。”王友更惊疑了。
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应该奖励你啊!”王友感动极了,他流着眼泪承认错误。
陶行知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块糖递过去,说:“为你正确地认识了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可惜我只有这一块糖了,我的糖发完了,我看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吧!”
说完,就走出了校长室。
不到5分钟的谈话,却让王友心服口服,一生难忘。通过谈话,王友不仅认识了错误,还意识到了自己的优点,同时感受到理解和鼓励,进而从校长身上学会了处理问题的方法。
这就是教育家育人的艺术,这就是教育家的博爱、宽容与魅力。好习惯、好品格都是靠点滴积累的,让我们多用一点心思吧。为孩子创造机会,从点滴做起。
22.别辜负永不凋谢的玫瑰
校园的花房里开出了一朵最大的玫瑰花,全校的同学都非常惊讶,每天都有许多同学来观赏,那天早晨,苏霍姆林斯基在校园里散步,看幼儿园的一个4岁女孩在花房里摘下了那朵玫瑰花,抓在手中,从容地往外走。
苏霍姆林斯大林基很想知道这个小女孩为什么要摘花,他弯下腰,亲切地问:“孩子,你摘这朵花是送给谁的?能告诉我吗?”
小女孩害羞地说:“奶奶病得很重,我告诉她学校里有这样一朵大玫瑰花,奶奶有点不信,我现在摘下来送给她看,看过我就把花送回来。”
听了孩子天真的回答,苏霍姆林斯基的心颤动了,他牵着小女孩,从花房里又摘下两朵大玫瑰花,对孩子说:“这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得爱的孩子;这一朵是送给你妈妈的,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好的孩子。”
为了爱的教育,为了我们的孩子能像个真正的人一样地站立在这个世界上,我们的教育本来就应该这样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