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生的岁月很短暂,就像风吹东西一样,一下子就被吹走了。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应当怎样管好我们生命的日子呢?
换句话说,什么样的人生、什么样的生活才是智慧的人生呢?一个智慧的人生是敬畏生命的人生,敬畏生命的生活是得到智慧的基础。人生历程不能全由自己来安排,但人生的道路却全靠自己一步一步地去走。一个人在一生中,避免不了选择,只有分清主次,才懂得生活的深邃。
据说,虽然公认一昼夜是24小时,可是英国人却不这样认为,他们认为是23小时。为什么英国的时间是23小时呢?因为他们每天都习惯性地拿出一小时来,安安静静地坐在那里思考:思考自己的人生和工作;思考自己的计划;思考他已经做过的事情是不是合适;思考他将来要做的事情。不要觉得那是一种浪费,实际上绝不是的。我们从计划当中,就能够得到一个智慧的人生,并从中让我们学会冷静的思考。
一位大哲学家说,“思想是最宝贵的东西,胜过其余一切。”人的生命并不是永恒的,凡是有杰出成就的人都知道这一点。不过他们不会因此就变得消极悲观,反而因为明白人生有涯,不断鞭策自己向前,干劲十足、满怀热情地去逐步实现自己的愿望。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这是一种缘分。我们从呱呱坠地,就开始了一生的旅途。人生之旅难免挫折,这就需要另列“算式”。还记得林语堂先生讲过:“现实-梦想=禽兽;现实 梦想=心痛;现实 梦想 幽默=智慧。”用现代的话说,人如果仅满足于今天的享受而没有明天的梦想,就沦为动物;如果梦想做一件事结果迟迟不能实现,当然心痛;但在现实的支持下,用幽默感将梦想调和起来,才是真正的智慧。
因此,说到底,人来到这个世界本来就只有一件事:为自己,为别人,你要好好活着。活着有很多种形态:高居庙堂,权倾一方,呼风唤雨,前呼后拥,成大事、立伟业、赢得流芳百世或遗臭万年,这是一种活着;风里来,雨里去,在垃圾箱旁天天旁若无人捡拾残羹剩饭,生老病死听天有命,赤条条地来赤条条地去,这也是一种活着……绝大多数的人,不过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为了混个有模有样,为了过得有滋有味,忙忙碌碌,不敢闲着,这是一般人活着的方式。
不同的活着的形态,决定了活着的理由和位置:成功者,为了许多的宏大的理由,活在史册里;东游西逛的流浪汉,为了能让肚子不饿活在垃圾箱旁;普通百姓,活在平平淡淡、一地鸡毛的日子里。
有这样一则故事:
上帝问三个凡人:你们来到人世间是为了什么?
第一个回答:我来这个世界,是为了享受生活;
第二个说:我来这个世界,是为了承受痛苦;
第三人答曰:我来到这个世界,既要承担生活给我的磨难,又要享受生活赐予我的日子。
上帝给前两者打了50分,给第三人打了100分。
许多时候,我们缺乏在世上行事为人时的那种智慧、那种冷静、那种计划性,以至于在我们做了很多事情以后,我们自己也分辨不清,我们是凭着智慧做的呢,还是凭着我们自己的血气做的?其实我们从事情的效果就应该能够看得出来。有的时候,有的人能体会到;有的时候有的人不能体会到。在某些事情上我们能体会到;但在更多的事情上我们体会不到。人真正的需要不是物质上的,而是心灵上的,尤其现在世上最大的恐慌,就是心灵的空虚和心灵的需要。
有一对夫妻结婚好几年了,经常吵架,为鸡毛蒜皮的事情总是吵。两个人就做了这样一个决定,“这样好不好”,妻子对丈夫说,丈夫也同意道:“咱们呢,每一个礼拜六的晚上,咱们什么都不做,两个人坐下来,我们在这个地方一起反省,看我们做得不对?如果我们彼此之间有什么得罪,有什么不好的地方,求我们彼此能够学会饶恕,我们应长存慈悲和怜悯。好不好呢?”
于是,到周六的时候,两个人就坐下来,像一个小小的聚会一样,又像一个小小的组织一样,在那里,就彼此的说:“我们这一周做了什么样的事情,彼此不喜悦。我做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情,我没告诉你,本来你应该知道的。”当他们做了这第一次之后,第二周立竿见影就不再有什么争吵了。生活非常的和谐,直到如今,全家还都坚持这样的一种生活方式。
可见,生活并非是惯性地时间延续,更多时候,多一些对生命的管理,生活就会变得更有质量,一切将会变得越来越和谐。人生的旅途酸甜苦辣百味具有,唯有亲自尝过,才懂得什么是人生。一个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对生命做好管理,在攀登高山时一定会再下山,在下山时,一定不要停止,一定要休整好后,再朝另一座山上走,人生才不会再遗憾。
生命诚然可贵,不过对人生的自我设计更是重要!一个人对生命没有自我设计,人生将是盲目的。自我设计是自我实现的基础,自我实现是自我设计的结果!一个人在生命遇到暂时挫折的时候,只要坚信生命,不放弃自己,不抛弃自己,并对生命好好管理,就一定可以再奏出生命精彩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