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此短暂和宝贵,要做的事情太多,何必斤斤计较呢?该装傻时不妨装一下傻,你会发现很多事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难。
敢于碰硬,不失为一种壮举。可是,胳膊拧不过大腿,硬要拿着鸡蛋去与石头斗狠,只能算作是无谓的牺牲。同样的不懂得曲张进退的人。就像楚霸王,只因一时失败,就愤恨自杀,此等行为无异于软弱无能。只有懂得顺势低头的人,才能算得上真俊杰。当遇到逆境和顺境时,更应该做到能屈能伸,当机会在你手中的时候,要有掌控全局的豪气;当运气暂时远离时,也要有平凡的勇气。用能力和气度让人臣服,“该糊涂时就糊涂”,这才是处事大智慧。
毫无疑问,如何做人是一门精深的学问,多少不甘寂寞、试图领悟到人生真谛的人,用尽毕生精力,追求做人之道,探寻处世之理,苦苦攀登辉煌的人生。然而人生的复杂性使人们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洞察其全部内涵,但人们对人生的理解和感悟又总是局限在事件的启迪上,比如:做人不能太较真便是其中一理,这正是有人活得潇洒,有人活得累的原因所在。
做人固然不能玩世不恭,游戏人生,但也不能太较真,认死理。有道是“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太认真了,就会对什么都看不惯,连一个朋友都容不下,把自己同社会隔绝开。镜子很平,但在高倍放大镜下,就成了凹凸不平的“山峦”;肉眼看很干净的东西,拿到显微镜下,满目都是细菌。试想,如果我们“戴”着放大镜、显微镜生活,恐怕连饭都不敢吃了。再用放大镜去看别人的毛病,恐怕那家伙即便是偶然犯下小错也会变得罪不容诛、无可救药了。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与人相处就要互相谅解,经常以“难得糊涂”自勉,求大同存小异,有度量,能容人,你就会有许多朋友,且左右逢源,诸事遂愿;相反,“明察秋毫”,眼里容不得半粒沙子,过分挑剔,什么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要论个是非曲直,有理不饶人,无理搅三分,人家也会躲得远远的,最后,你只能关起门来“称孤道寡”,成为使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异己之徒。古今中外,凡是能成大事的人都具有一种优秀的品质,就是能容人所不能容,忍人所不能忍,善于求大同存小异,团结大多数人。他们极有胸怀,豁达而不拘小节,大处着眼而不会月光如豆,从不斤斤计较,纠缠于非原则的琐事,所以他们才能成大事、立大业,使自己成为不平凡的伟人。
不过,要真正做到不较真、能容人,也不是简单的事,需要有良好的修养,需要有善解人意的思维方法,需要从对方的角度设身处地地考虑和处理问题,多一些体谅和理解,就会多一些宽容,多一些和谐,多一些友谊。比如,有些人一旦做了官,便容不得下属出半点毛病,动辄捶胸顿足,横眉立月,属下畏之如虎,时间久了,必积怨成仇。想一想天下的事并不是你一人所能包揽的,何必囚一点点毛病便与人生气呢?可如若调换一下位置,挨训的人也许就理解了上司的急躁情绪。
小王的一位同事总抱怨他家附近小商店卖酱油的售货员态度不好,像谁欠了她二百吊似的,后来同事的妻子打听到了女售货员的身世:丈夫有外遇离了婚,老母瘫痪在床,上小学的女儿患哮喘病,每月只能开二三百元工资,住一间12平米的平房。难怪她一天到晚愁眉不展,这位同事从此再不计较她的态度了,甚至还想帮她一把,为她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在公共场所遇到不顺心的事,实在不值得生气:素不相识的人冒犯你肯定是别有原因的,不知哪一种烦心事使他这一天情绪恶劣,行为失控,正巧让你赶上了,只要不是侮辱了人格,我们就应宽大为怀,不以为意,或以柔克刚,晓之以理,总之,不能与这位与你原本无仇无怨的人瞪着眼睛较劲。假如较起真来,大动肝火,刀对刀、枪对枪地干起来,酿出个什么后果,那就犯不上了。跟萍水相逢的陌路人较真,实在不是聪明人做的事一假如对方没有文化,一较真就等于把自己降低到对方的水平,很没面子,另外,对方的触犯从某种程度上是发泄和转嫁痛苦,虽说我们没有分担他痛苦的义务,但客观上确实帮助了他,无形之中做了件善事。这样一想,也就原谅他了。
清官难断家务事,在家里更不要较真,否则你就愚不可及。老婆孩子之间哪有什么原则、立场的大是大非问题,都是一家人,非要用“阶级斗争”的眼光看问题,分出个对和错来,又有什么用呢?
人们在单位、在社会上充当着各种各样的规范化角色,恪尽职守的国家公务员、精明体面的商人,还有广大工人、职员,但一回到家里,脱去西装革履,也就是脱掉了你所扮演的这一角色的“行头”,即社会对这一角色的规矩和种种要求、束缚,还原了你的本来面目,使你尽可能地享受天伦之乐。假若你在家里还跟在社会上一样认真、一样循规蹈矩,每说一句话、做一件事还要考虑对错、妥否,顾忌影响、后果,掂量再三,那不仅可笑,也太累了。所以头脑一定要清楚,在家里你就是丈夫,就是妻子。所以,处理家庭琐事要采取“绥靖”政策,安抚为主,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和稀泥,当个笑口常开的和事佬。
在古老的希腊,有一个叫埃德文的人,每次生气和人起争执的时候,就以很快的速度跑回家去绕着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跑三圈,然后坐在田地边直喘气。埃德文工作非常勤劳努力,他的房子越来越大,土地也越来越多,但不管房地有多大,只要他与人争论,他还是会绕着房子和土地跑三圈。
所有认识埃德文的人,心里都起疑惑,但是不管怎么问他,埃德文都不愿意说明,直到有一天,埃德文老了,但是他的房子和土地变得更多了,他生气时,依然拄着拐杖艰难地绕着土地和房子走,等他好不容易走三圈,太阳都下山了。埃德文独自坐在田边喘气,他的孙子在身边恳求他:“阿公,这附近地区的人也没有人的土地比你更大了,您已经年纪大了,您不能再像从前,一生气就绕着土地跑啊!你为什么总是绕着土地跑啊。”
埃德文禁不起孙子的再三恳求,终于说出隐藏在心中多年的秘密,他说:“年轻时,我一和人吵架、争论、生气,就绕着房地跑三圈,边跑边想,我的房子这么小,土地这么少,我哪有时间,哪有什么资格去跟人家生气……一想到这里,气就消了,于是就把所有时间用来努力工作。”“我现在还是会生气,生气时绕着房地走三圈,边走边想,我的房子这么大,土地这么多,我又何必跟人计较?一想到这,气就消了。”
生活中,“聪明人”总是自恃聪明,对问题太执著。其实,应该学会和故事中的埃德文一样,“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凡事适可而止,不可太在意。人生如此短暂和宝贵,要做的事情太多,何必让不顺心的事烦着自己呢?斤斤计较的人应该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知道什么事情应该认真,什么事情可以不屑一顾。要真正做到这一点不容易,需要经过长期的磨练。如果明确了哪些事情可以不认真,可以敷衍了事,他们就能腾出时间和精力,全力以赴地去做那些有价值的事情,成功的几率就大大提升了。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