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出去的话就如泼出去的水,无论如何是收不回来的,因此,在说话之前一定要三思,想好再去说,千万不要说出让自己后悔的话。
所谓不说让自己后悔的话,就是没有把握的话绝对不要说,有把握的话,在不适当的对象面前也不要说。特别要注意的,就是千万不要轻易许下诺言,也就是“不轻诺”。“不轻诺”是人守信的基础。轻率许诺者,必是少有信义的人。与其最终成为失信的人,不如一开始就不对人许诺。
三国时代,吴国大夫鲁肃在诸葛孔明的如簧之舌煽动下,一时错乱,轻率地许诺作保把荆州借给了刘备。岂知这一许诺,使得东吴伤透了脑筋。围绕荆州,吴蜀你争我夺,东吴是“赔了夫人又折兵”,气死了周瑜,为难了鲁肃。
轻诺别人,不仅会给自己带来不守信的声誉,更会招致许多麻烦,而且有时还会严重地伤害别人。
甘茂在秦国为相,秦王却偏爱公孙衍。秦王有一次曾经许诺公孙衍,将来必定有所提拔。他亲自对公孙衍说:“我准备让你做相国。”甘茂手下的官吏在路上听到这个消息,就去告诉甘茂。甘茂因此进宫拜见秦王说:“大王得了贤相,斗胆给大王贺喜。”秦王说:“我把国家托付给你,哪里又得到贤相呢?”甘茂说:“大王将要立公孙衍为相。”秦王曰:“你从哪里听来的?”甘茂回答说:“公孙衍告诉我的。”秦王窘迫非常,于是就驱逐了公孙衍。
秦王轻诺公孙衍,事后又不兑现自己的诺言,结果成了失信于人之君主,同时也伤害了一直忠心耿耿的良臣甘茂。要做到不轻诺,除了要有自知之明之外,还必须养成对客观情况做比较深入和细致了解的习惯。谨慎许诺!一旦许诺,就要做到。这样才能成为守信、诚实、靠得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