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给自己一个清晰的定位,就要时刻保持清醒,认清自身具备的条件。
现实生活中,确有这样一种人,总是生活在哀声叹气和怨气尤人的牢骚之中。他们的眼睛、耳朵好像长得不合时宜,总是看这也不顺眼,听那也不对劲;要么对什么都看不惯,要么对周围的一切横挑鼻子竖挑眼;经常牢骚满腹,愤愤不平,抱怨命运,痛恨别人;不是大骂世事不公,就是哀叹老天无眼。要么骂自己没有一个好老子,再不就骂自己无能,在领导面前不会使乖弄巧,而很少从自己的心态、素质、工作能力等方面查查自己的原因,换一种说法,这种人之所以会抱怨连连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他们并没有认清自己。
有一则《井蛙归井》的寓言说:井里的青蛙向往大海,请大鳖带它去看海,大鳖欣然同意。青蛙见到一望无际的大海,惊叹不已,急不可待地扑进大海之中,却被一个巨浪打回海滩,摔得晕头转向。大鳖见状,就让青蛙趴在自己的背上,背着它游。青蛙逐渐适应了海水,能自己游一会儿了。过了一阵子,青蛙有些渴了,但它喝不了又苦又咸的海水;他又有些饿了,却怎么也找不到一只可以吃的虫子。青蛙对大鳖说:“大海的确很好,但以我的身体条件,不能适应海里的生活。看来,我还是要回到我的井里,那儿才是我的乐土。”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要正视自己,不要去做超越自己能力的事情;给自己以准确定位,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记住,井底之蛙有井底之蛙的生存空间,河边之蛙有河边蛙的生存环境,田间之蛙有田间蛙的生存条件。忽视自己的生存价值而盲目追求,是可怕的。
下边这则寓言中的草与青蛙正相反,形成鲜明的反差。有一棵草气急败坏地质问锄地的农夫:“瞧瞧你都干了些什么!你了解我的价值吗?我给人类带来了清新的空气,给大地带来了生命的绿意,我保护着堤坝不被雨水冲刷,我让世界充满了生机……在千里沙漠,在茫茫戈壁,人们会因为有我的踪迹而欢呼雀跃,而现在,你竟然愚蠢的要除去我!”但农夫听不懂草的语言,他挥汗如雨,一边疲惫地挥舞着锄头,一边嘟嘟嚷嚷地抱怨着:“这些草,什么地方不好长,偏偏长在我的麦田里!”
找到自己的位置固然重要,找准自己的位置则更重要。正像"草"所说的,如果它长在高山、堤坝保护水土流失,或许被人称赞;如果它长在城市花园美化环境,自然得到人们的关照。然而,它却长在了农夫的麦田里,其命运必然是被除掉。
草之所以抱不平,只不过是自己与自己过不去罢了,没有谁会把它看得那么重要。正如印度哲学大师奥修说的:“玫瑰就是玫瑰,莲花就是莲花,只要去看,不要比较。”因此,如果你是一棵草你就不要长在别人的麦田里,如果你是井底之蛙就要像青蛙一样回到你的井底。
每个人的性格、爱好、风格、专长都不一样,这些都是自己的"传家之宝"。如果知道自己的特质,并予以充分发挥,就会跟别人不一样。反之,如果将自己变成了“批量生产中的一个”,就会像一般的商品,即便做工再精细,充其量也只能将价格提高十元八元的,但永远不可能变成传家之宝。因此,每个人都应设法找出自己的优点,并且把它充分发挥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