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女人对于苦难总是比男人更加畏惧,更加不堪忍受。其实,苦难是一种财富,对男人来说是,对女人来说也是。因为苦难就算暂时会让你觉得痛苦、会让你觉得失去了风光无限的虚荣,会让你无脸面对别人的嘲笑和讽刺,但是,总会有一天,你会在这些苦难中练就坚强勇敢的本领,从而创造真正的辉煌。
逆境可以锻炼我们“战胜逆境”的种种能力。森林中的大树,要是不同狂风暴雨搏斗过千百回,树干就不能长得粗壮挺拔。同样,人不遭遇种种逆境,他的品格、本领,也是不会长得结实的。所以一切的挫折、忧苦与悲哀,都是足以帮助我们,锻炼我们的。
有许多人不到穷困潦倒时,就不会发现自己的力量,逆境的磨难,反能帮助他发现“自己”。逆境仿佛是将他的生命炼成“美好前程”的铁锤与斧头。
塞万提斯写《唐·吉诃德》是在他困处马瑞德狱中的时候。那时他贫困不堪,而在将完稿时,甚至无钱买纸,只得把皮革当作纸张。《鲁滨孙飘流记》是在狱中写成的。《天路历程》是彼特在福特监狱中写成的。拉莱在他13年的幽囚生活中,写成了他的《世界历史》。
路德被囚禁在瓦特堡的时候,把《圣经》译成了德文。大诗人但丁被判死刑,而过着流亡的生活达20年。
有史以来,被“压迫”,被驱赶简直是犹太人注定的命运。然而犹太人却创作了许多最可贵的诗歌、最巧妙的谚语、最华美的音乐。
席勒为病魔困扰15年,而他的最有价值的作品,也就是在这个时期中写成的。弥尔顿在双目失明、贫病交迫的时候,写下了他的名著。所以彭扬说:“为了要得到更多的幸福起见,我宁愿祈祷更多的忧患到临。”
一个坚强而勇敢的人,越为环境所迫,反而越加奋勇。因为忧患、困苦不足以损他毫发,反而增强了他的意志、力量与品格,使他成为了不起的人物——这真是世间最可敬佩、最可羡慕的一种人。
孟子有一句警世恒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要想成功,不可避免地要付出代价。这种代价,往往表现为挫折。
困难是值得我们去感谢的,因为有了困难,我们的斗志才更加坚定。我们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磨炼了自己,得到了进步与提高;我们是在战胜困难的同时,将自己推向了那条通往成功的道路。
俗话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遭受的痛苦越深,随之而来的喜悦也就越大。所以说,吃苦本身也是一种资本。没有经过饥饿的人,就不知道一粒米的宝贵;没有尝过寄人篱下的味道,你就不能记住原来别人会说风凉话;没有经历过寒流,你的身体里就不能生长出抗争的细胞。
李林在下岗之前,是一个普通的工厂工人,她干活兢兢业业,生怕失去了这份工作。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她还是被通知下岗了。
李林觉得天塌下来了,没有工作,以后可要怎么供两个孩子上学,怎么照顾病重的父亲啊!再看看那些没有被通知下岗的女工们,都有些幸灾乐祸地望着她,那一刻一向自尊心强的李林,觉得脸上热辣辣地烫。她觉得自己丢尽了面子,一直被别人说是那么勤奋地工作,却没想到自己成了头一批下岗的人。
她痛哭、她大喊、她抱怨老天为什么如此不公!但是,事己至止,这些都没用,最终没能改变她离开工厂的命运。
对于生活的无奈,这个脾气平和的人也动了火气,她想不通自己做错了什么。一怒之下她想:“下岗就下岗,不见得活不下去!”
但靠什么活呢?除了工厂的工作,她是个纯粹的家庭妇女。
仔细想了好几天。李林终于有了主意,她前两天看到超市里卖“净菜”,就是普通的蔬菜,洗干净,分拣好,价钱就高了一倍。她想,别的不能干,洗菜我还是在行的嘛!
于是她联络了几个一同下岗的女工,张罗了一个月后,成立了一家净菜加工厂,她任厂长。
转眼一个月过去了,一核算,竟挣了六千多元,比上班的工资高出几倍。
这时,她想:“命运真是奇怪,没想到我这个工人也能当起厂长来。下岗倒是下对了,要是不下岗,也许一辈子也不知道自己还有这个能耐。”
这样,李林终于用事实为自己挣回了丢失的“面子”。
一个人的命运有时真是这样富有戏剧性,当我们有时感到对目前的工作或是生活不很满意,但是由于人固有的一种思维惰性,我们往往没有足够的勇气去打破这种现状。如果此时,一个外在的刺激打破了这种现状,我们就会发现,原来置之死地而后生,也有如此强大的动力推着我们向前努力。
所以说,外在的刺激,即使看是坏的,也不见得真是件坏事,关键是,你要在这种刺激的驱使下,求新图变,最大限度地发挥你的潜能。要相信,只要你努力,世上没有什么做不到的。明白了这一点你就可以适当地给自己施加一些压力。你的承受力不像你想象的那么脆弱。其实这世界上别人能做到的大多数事情,你也能够做得到。
苦难是一所最好的学校,它能够磨炼你坚强的意志,能够锻炼你吃苦耐劳的本领,能够让你在困苦中更加清醒地思考,更加理智地判断,从而做出走向成功的决定。所以,让我们不要再惧怕苦难,世上最大的苦难就是让苦难将你吓倒,除此而外,没有什么可以让我们放弃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