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美国外科医生,他以善做面部整形手术而驰名遐迩。他创造了许多奇迹,经过整形,他把许多丑陋的人变成了漂亮的人。但他在工作中发现,有些经过手术的人,在成功完成了手术之后仍会说出很多怨言,说他们在手术后还是不漂亮,手术没有什么成效,面貌依然很丑。
后来,医生从一次次来访中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美与丑,并不仅仅在于一个人的本来面貌如何,还在于他是如何看待自己。
一个人如自惭形秽,那他就不会成为一个美人,同样,如果他不觉得自己聪明,那他就成不了聪明人,他不觉得自己心地善良——即使在心底隐隐地有此种感觉,那他也就成不了善良的人。
缺乏自信往往是性格软弱和事业不能成功的主要原因。一个人只要有自信,那么他就能成为他希望成为的那样的人。
有位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他从大学生中挑出一个最愚笨、最不招人喜爱的姑娘,并要求她的同学改变以往对她的看法。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大家都争先恐后地照顾这位姑娘,向她献殷勤,陪送她回家,大家以假作真地打心里认定她是位漂亮聪慧的姑娘。结果怎样呢?不到一年,这位姑娘出落得很好,连她的举止也同以前判若两人。她聪明地对人们说:她获得了新生。确实,她并没有变成另一个人——然而在她的身上却展现出每一个人都蕴藏的美,这种美只有在我们相信自己,周围的所有人也都相信我们,爱护我们的时候才会展现出来。
许多人以为,信心的有无是天生的,不变的。其实并非如此。童年时代受人喜爱的孩子,从小就感觉到自己是善良、聪明的,因此才获得别人的喜爱。于是他就尽力使自己的行为名副其实,造就自己成为他自信的那样的人。而那些不得宠的孩子呢?人们总是训斥他们:“你是个笨蛋、窝囊废、懒鬼,是个游手好闲的东西!”于是他们就真的养成了这些恶劣的品质,因为人的品行基本上是取决于自信的。
我们每个人心目中都有各自为人的标准,我们常常把自己的行为同这个标准进行对照,并据此去指导自己的行动。因而,我们要想使某个人变好,就应对他少加斥责,要帮助他提高自信力,修正他心目中的做人标准。
如果我们想进行自我改造,进行某方面的修养,我们就应首先改变对自己的看法。不然,我们自我改造的全部努力便会落空。对于人的改造,只能影响其内心世界,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这是人类心理的一条基本规律。
真善美的自信,对于我们至为重要。我们总是本能地竭力保持这种自信改造成的形象,有时也接受别人的批评,但所接受的只是那些善意的和那些我们认为对自己信任和爱护的人的批评。若是他人伤害我们的自尊心,即以己之见贬低我们,训斥我们,漫骂我们是笨蛋、呆子时,我们就会愤然而起,进行反击。这就是心理自发地护卫自己,所护卫的就是人最可宝贵的品格——自信心。如果你在这个时候被他人削弱了自信心,那你就会真的堕落,追求真善美的意志也会衰退。因而,我们应当从内心里产生一种自信,以此抵挡任何外来的攻击和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