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面指责别人,这只会造成对方顽强的反抗,而巧妙地暗示对方注意自己的错误,则会受到爱戴。你可以用神色、声调,或手势,告诉一个人他错了,和用语言一样有效,而如果你直接告诉他错了,你能让他心服口服吗?在卡耐基的一堂课上,学员查理·夏布向大家讲了这样一件事:有一天中午,查理·夏布偶然走进他的一家钢铁厂,撞见几个工人正在吸烟,而在那些工人头顶墙上,正悬着一面“禁止吸烟”的牌子。夏布是不是指着那面牌子,就向那些工人说:“你们是不是不识字?”不,没有,夏布绝不会这样做。他走到那些工人面前,拿出烟盒,给他们每人一只雪茄,然后说道:“弟兄们,如果你们能到外面吸烟,我会很感谢你们。”那些工人,已知道自己破坏规定,可是他们钦佩夏布先生不但丝毫没有责备他们,而且还给他们每人一只雪茄当礼物,使工人们觉得高贵。像这样的人,你能不敬重他吗?如果你要证明什么事,不要让任何人知道,要间接地去做,让人不觉得。约翰·瓦纳梅克是费城一家很大的百货公司的老板,他也喜欢运用这样的方法。瓦纳梅克每天去他百货公司。有一次,他看到一位女客人站在柜台外面,等着买东西,可是没有人理会她。售货员呢?他们都聚到柜台远处一角,在谈笑着。瓦纳梅克一声不响,悄悄走去柜台后面独自招呼那位女顾客。然后他把成交的货物,交给售货员去包装,而他自己却走开了。很少人有逻辑性,我们中的多数人是有成见的、偏执的。我们中的多数人受成见、嫉妒、猜疑、恐惧、嫉恨及傲慢所困,多数人不愿意改变他们的原有思想。所以,如果你想指正别人时,请你在每天早餐以前,读下面一段文字,这是从鲁滨逊教授明哲的思想中引申来的。我们觉得应该在没有任何抵触情绪的情况下,可以主动改变自己:但如果有人告诉我们错了,我们就会反对这种指责,而且不理会别人的意见。我们的信仰是如何形成的,我们不注意(这一点很令人费解),但当任何人想掠夺这些信仰时,我们意识中会立即充满不正常的反抗情绪。
很明显,不是信仰本身对我们有多宝贵,而是我们的自尊心受到了威胁……有一次,一位主妇雇用了一位室内装饰者为她家中做些帐幔,当账单送到时,她吓了一跳——价格确实够高的。
几天后,一位朋友来访,她看了这些帐幔,一提到价钱,她带着胜利的样子大声说:“什么?太不像话了,你上了他的大当。”真的吗?是的,她讲了真话,但很少人喜欢听反映他们判断力低下的真话。所以,她竭力为自己辩护,并指出最好的到底是最贵的,一个人不能用低廉的价格得到最好的品质和最高艺术品味等等。次日,另一位朋友来访,她赞赏那些帐幔,她的语调充满热情,她表示愿意她也有财力为她的家中置备这样精美的工艺品。她的反应就完全不同了。“哦,讲句老实话,”她说,“我也没有财力置备那些帐幔。我买得太贵了,我真后悔买了它们。”1987年3月8日,最善于布道的彼德牧师去世了。下一个星期日,艾鲍德牧师被邀登坛讲道。他尽其所能,想使这次讲道有完美的表现,所以他事前写了一篇讲道的稿子,准备到时应用。他一再修改、润色,才把那篇稿子完成,然后,读给他太太听。可是这篇讲道的演讲稿并不理想,就像普通演讲稿一样。如果他太太没有足够的修养和见解,一定会向他这样说:“艾鲍德,这篇演讲稿糟透了,那绝不能用。如果你用此稿的话,听的人一定会昏昏沉沉地睡去。它读起来就像百科全书一样枯燥无味;你讲道这么多年,应当很明白。老天爷,你为什么不像平常一样讲话,为什么不自然一些?”她当然可以向她丈夫这样说!试想一下,她这样说,后果又会如何呢?那位艾鲍德太太,因为她知道这回事,所以她巧妙地暗示她丈夫,如果把那篇讲道演讲稿拿到北美评论去发表,确实是一篇极好的文章。也就是说,她虽然赞美丈夫的杰作,同时却又向丈夫巧妙的暗示,他这篇演讲稿,并不适合讲道时用。艾鲍德明白了他妻子的暗示,就把他那篇绞尽脑汁所完成的演讲稿撕碎了。他什么也不准备,就去讲道了。我们要劝阻一件事,永远躲开正面的批评,这是必须要记住的。如果有这个必要的话,我们不妨旁敲侧击的去暗示对方。对人正面的批评,那会毁损了他的自重,伤害了他的自尊。如果你旁敲侧击,对方知道你用心良苦,他不但接受,而且还会感激你。“当这个人侮辱我,对着我挥拳,告诉我,我不懂业务,我用尽了我所有的自制力,我不争论辩护。那确实需要很大的自制力,但这是值得的。假如我告诉他,他是错的,我们就会开始辩论。随后将发生诉讼、恶感、经济损失、一个重要顾客的失去。是的,我深信告诉一个人他是错误的,绝对不值得。”让我们再举一例——这些例子代表数千人的经验。
克劳莱是纽约太勒木板公司的推销员。克劳莱承认他曾很多年、很多次告诉老资格的木料检查员,他们错了。
而他也曾在辩论中得胜,但是对他却一点好处都没有,“因为这些木料检查员,”克劳莱先生说,“像棒球裁判员一样,他们‘一旦决定,永不变更’。”
克劳莱先生发觉他的公司因为他争辩得胜而损失成千上万的金钱。所以在学习卡耐基的课程时,他决定改变策略,放弃辩论,不再试图证明别人的错误。
结果如何?下面是他对同班学员的叙述:一天早晨,我办公室的电话响了,一位气愤烦躁的人在电话里告诉我,他对我们送到他厂里的一车木料非常不满意,他的工厂已经停止卸货,他要求我们立刻设法将货物从他们的货场运走。在卸下四分之一货物以后,他们的木料检验员说,木料在标准等级以下55%,在这种情况之下他们拒绝接收。我立刻赶到他的工厂去,路上我一直思考处理这种局势的最好方法。在通常情况下,我会引证木料分级规则,用我自己做检验员的经验和知识,使那位检查员相信木料确实符合标准,是他误解了规则,但我想我还是应用在班中所学的原则。当我到了工厂的时候,我看见采购代理人和木料检验员表情严肃,很不痛快的样子,很可能准备同我辩论、争战。我们走到正在卸货的货车旁,我请求他们继续卸货,这样我可以看看情况如何。我请检验员照常进行检验,将拒收的放在一旁,并将合格的另外放一堆。看了一会后,我明白他的检验确实太苛刻,而且他又误解了规则。这批木料是白松,我知道这位检验员有丰富的硬木知识——但不是一位称职的、有经验的白松检验员。白松知识是我的特长。但我是否直接否定他的分级方法了吗?绝对没有。我继续观察,渐渐地我开始询问为什么不满意。我没有一刻暗示这位检验员是错误的,我郑重声明,我询问的惟一原因,是为了将来把他们定的货准确发给他们。用友善、合作的态度询问,并继续坚持他们将不满意的木板分开是对的,我使他温和起来,而我们彼此间的紧张关系也开始缓和了。偶尔,我小心翼翼地说一两句话,使他心中产生了这样的想法:也许在拒收的木料中,实际上也有符合他们购买标准的,其实他们需要更贵重的木材。但我很小心,不让他知道我要指出这一点。渐渐的,他的态度改变了,他最后向我承认他对于白松没有很多检验经验。他在每块木板从车上卸下来时,开始询问我,我就解释为什么这样一块是合乎规定标准的,但我继续坚持,如果木料不符合他们的要求,他们仍然可以拒收。后来出现的情形:每次他将木料放在拒收的木料堆中时,他的神色就显出不安。最后他看出来,没有按要求订购木料,是他们的错误。最后的结果是,在我走后,他将整车木料重新检验,接受全部木料,我们收到一张付足货款的支票。单单只是在这一件事上,一点小手段——即避免“直接”告诉对方,他是错误的,就为我公司节省了150元现金,至于由此而留下的好感,更绝非可以用金钱来衡量的了。
19个世纪以前,耶稣说:“赶快向你的对手表示同意。”换言之,不要同你的顾客或你的丈夫或你的敌手辩论。不要告诉他,他错了,不要刺激他,你只需用一点外交手段就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大多数人都有轻微的偏执心理,不愿意轻易改变他们的想法。所以如果你当面指责别人,那一定是在自讨苦吃,对方会为伤了自尊而反抗你。
但如果你旁敲侧击暗示对方注意错误,他就会坦然接受,并对你表示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