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约有10%的育龄夫妇不准备要孩子。这些丁克家庭夫妇两人平均教育水平一般都在大专以上。
而在这些家庭中,由男性提出不要孩子的比率占到60%,比女性要高,那么,这些不想做爸爸妈妈的男人们到底在想什么?
(1)工作压力大
紧张的工作带给无限压力,这也是一主要原因。有一位叫珊珊的朋友,由于能力很强,没工作几年,就已经是北京一个机关里的部门领导,丈夫是某公司的业务经理,经常外出,两人结婚4年,要孩子的问题一直没有摆到两人生活中的议事日程。加上双方的老人都不在身边,他们不知道要了孩子能否应付得了。
一些丁克家庭的青年朋友无奈地说:“不是我们不喜欢小孩,平时很忙,竞争又激烈,根本没有精力考虑。如果要孩子就要对孩子负责,如果要了又无法照顾好,那还不如不要。”
(2)避免孩子受罪
这类人认为,所谓的“受罪”并不单指经济上的问题,更多的是来自现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从小至大为学业、为工作、为社会地位奋力拼搏,在将来的社会,竞争更加激烈,只有更奋力地拼搏,才能挣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我们吃的苦够多了,不想再让孩子吃这个苦。看看现在的孩子,小小年纪就没有星期六、星期天,背着书本去上这个班、那个班,这是没办法的事。如果现在不学习“十八般武艺“,将来就会被有“十八般武艺“的人挤垮!
(3)消除孩子打扰
这类人多为前卫青年,不想做爸爸的理由似乎很简单:“我不想被孩子打扰。我和妻子都觉得二人世界很好,我们有很多共同的兴趣和爱好,也有各自的自由空间。如果有了孩子,我们就不能去旅游,不能随心所欲地做自己想做的事。说白了,我觉得孩子是个负担。”
当问这类人觉不觉得这种想法有些逃避责任的时候,而他们说:“我倒觉得我这是负责任的表现。如果我有了孩子,可我没有耐心和时间去照顾他,那叫负责任吗?”
正视丁克现象的人生影响
在新人类看来生儿育女要耗费青年人的很多很多的精力与财力,孩子这个“第三者”不仅插足于夫妻之间,分散、淡化夫妻感情,还给离婚后造成拖累。
这种丁克家庭的选择,别人无权干涉。不过当事者只注意到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只注意到享受而忽视了自我使命。以偏概全,舍远求近,其心理归属不健全心理或偏执心理范围。
就人一生来说,既有童稚之趣,又有情爱之欢;既有事业之求,又有天伦之乐,从而构成了情趣盎然而又复杂多变的人生乐趣。我们除对丁克家庭给予必要理解之外,还应指出,丁克族顾其一点而不及其余的做法,不能说不是陷进了心理误区。
(1)人类发展的损失
人生在世,应该说肩负着人类繁衍和创造人生价值的并行不悖的双重使命。人类不能繁衍,人才必然断档,社会就不能发展。我们不主张将人作为生育的机器,无所控制地繁衍后代,但必要的繁衍,特别是高素质的人类适度繁衍是应提倡的。
从目前的丁克家庭来看,基本上都是高素质的人才,为了眼前的事业和夫妻的生活享受而放弃良性基因的延续,对人类发展只能是一种损失。
(2)学会感受心情
人生在世,不是工作狂,也不是享乐狂,万紫千红才是春,丰富多采才是情。人要创造,要开拓事业,要为社会奉献出自己的聪明才智,但这与家庭生活,与生儿育女并不矛盾。
同时人作为有感情的高级动物,其感情世界是多姿多采的,这里有夫妻间的爱情、父子(女)和母子(女)间的亲情、祖孙间的隔辈情,构成了人生的生命交响曲。在这支交响曲中,情爱之乐、亲情之乐和天伦之乐是最强劲的乐章。
(3)展望美好未来
不要因暂时的劳累和孩子的负担,而放弃未来。有的丁克家庭忧心于分娩的痛苦、尿布烦恼、青春的“荒芜”,把育婴的每一步都视为选择的失误。其实育婴艰难,只有一两年的光景,与人生的长河相比,只不过是短短的瞬间。
总之,要辩证的看待问题,首先要认清事物的本质,认真衡量自己是否适合丁克一族,不要给自己的人生留下许多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