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皮肤颜色由于各种原因而不同,社会学家或人类学家常根据人的肤色不同来界定不同的人种。其实,人类肤色的不同主要是人类适应不同环境的结果,是为了人类更好的繁衍,而非人种的不同。以肤色来划分人种是没有意义的。
肤色的不同就如人衣着颜色的多样,有黑有白,有棕有黄。即使同一种族的人,肤色虽然大致相似,但仍有色深色浅之别,这是为什么呢?
1.紫外线的照射
太阳光中有一部分紫外线,不同地区的紫外线强度不同。根据紫外线的波长,可将其分为3种类型:长波紫外线(波长大于320纳米)、中波紫外线(波长为290~320纳米)和短波紫外线(波长为2290纳米)。中波紫外线能直接被DNA吸收,引起DNA损伤,造成皮肤癌。长波紫外线能激发皮肤产生活性氧类物质,引起DNA的继发性损伤。但是,紫外线可增强酪氨酸酶的活性,使黑色素的合成增加,这是机体防止过量阳光照射的自然防护机制。当人类脱掉绝大部分体毛以后。皮肤产生黑色素的功能就显得十分重要。
黑素细胞居于表皮的基底细胞层,其“外貌”与众多细胞不同,是在细胞体的一头长出众多的桠杈,像树枝的分枝一样,插入其他细胞之间。它所产生的褐黑色颗粒,就是通过这些枝杈向邻近部位传送,使表皮的基底细胞层散布黑素。因此黑素多时肤色就深;黑素少时则肤色就浅。
黑素细胞的多少,每一种族都有大致相同的数目,当然黑种人会很多,而白种人则较少。这些数目决定了种族之间的不同肤色。有意思的是,黑素细胞所产生的黑素量,却受遗传和日光的影响,也就是父母肤色的深浅,会使子女出现相似的肤色。此外,经常受日光照晒,会使黑素细胞产生大量黑素分布在表皮内,以抵抗日光中的紫外线。
2.维生素D的影响
虽然中波紫外线对人体有一些危害,但它却能促进皮肤内维生素D的合成。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它的主要功能是促进小肠对钙的吸收,以保证骨骼的正常发育和维持健康的免疫系统。饮食中含维生素D较丰富的食物有鱼油、牛奶、肝脏、鸡蛋和某些谷类等。但是,人体维生素的主要来源是光照,一般来讲每天15分钟左右的光照便可以维持人体对维生素D的需求。
生活在赤道地区的人们常年接受充足的光照,所以有足够的中波紫外线进入皮肤以产生维生素D。赤道以外的地区则不同,人们接受的光照相对较少,为了合成足够的维生素D,他们的肤色较浅。因此,日照水平对人肤色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赤道附近土著居民的肤色较深,当他们迁徙到远离赤道的南非后,由于接受的中波紫外线减少,因此其肤色逐渐变得比赤道附近的居民稍微浅一些。
3.角质层的关系
角质层的厚薄对肤色也有一定影响。角质层太厚,黑素可被阻挡,皮肤也就显得不太黑了;过薄,就会一目了然地显露皮肤的本色。因此,肤色是和生理、病理、先天性和后天性因素密切相关的。
4.性别的不同
女性的肤色要比男性稍浅。人类学家认为,在女性的一生中,尤其在妊娠期和哺乳期,需要比男性更多的钙。因此,女性的肤色浅有利于更多的中波紫外线穿过皮肤,合成更多的维生素D。在世界上光照强烈的地区,女性的确经历了自然选择的严峻考验,一方面要让皮肤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减少紫外线对皮肤的破坏,另一方面又要保证维生素D的合成。
人类皮肤颜色由于各种原因而不同,社会学家或人类学家常根据人的肤色不同来界定不同的人种。其实,人类肤色的不同主要是人类适应不同环境的结果,是为了人类更好的繁衍,而非人种的不同。以肤色来划分人种是没有意义的。
第二章 谜一样的神秘现象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