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模糊的言语要做到简洁明快。
模糊语言并不是重复啰嗦和刻意地绕弯子。
模糊语言是一种十分高超的语言艺术,它指的是运用一种不确定的或者不精确的语言进行交际的方法。在我们的谈话过程中,适当地用模糊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往往能收到非常好的效果。
当我们在看望某个病人的时候,我们会对他说:“你一定要好好地养病,这样,你的身体就会慢慢地康复。”我们——包括病人在内——都不知道“慢慢”指的是多长时间。它指的是一个小时、一天、一个星期,还是一个月?这无法由我们来决定,也不必由我们说清楚,但是我们要表达关心的意思,并且应说服病人安心地养病。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能用这种模糊性的词语,才能达到效果。
如果你请一个人在会场中找你的朋友,你告诉他你的朋友具有以下特征:身高185厘米、腰围70厘米、肩宽37厘米,戴一副450度的近视眼镜,如此等等。你认为他能够找到吗?但是如果你换一种方法描述,你用了比较模糊的字眼,如高大、大眼睛、浓眉、卷发等等,这样效果会不会好些呢?
“不可思议”是我们一般人的看法,而语言专家却希望能够找到根据。他们的研究结果之一证明正是模糊语言的不确定性,引起了语言的广泛和灵活。这就好像奔腾的河水比静止的湖水更加有活力一样。
模糊语言的运用,通常体现在回答问题上。问题的提出者往往提出一些随机性非常强,并且包含的内容极为广泛的问题,使你不能准确回答。尤其是那些你不能直接回答,但是又不得不回答的问题,就需要用模糊语言进行回答了。
某公司的经理说:“我们公司的绝大多数年轻人都是工作努力、积极上进的,但是还有个别的人并非如此。”这里的“绝大多数”是一个模糊的词语,因为没有一个具体的数字来说明什么是“绝大多数”。这是一种可以伸缩的判断语,既保存了大部分人的面子,同时也对那些“个别的人”进行了严厉的批评。
模糊语言的特点是模糊、似是而非。一方面,它令人捉摸不透说话内容的真正内涵;另一方面,因为没有具体的指向,因而就具有很大的伸缩性和变通性。当遇到一些在一定条件下不能解决的事情的时候,它可以变不可能为可能,使不兼容的问题变得兼容和一致。
1945年,美国曾经在日本投下两颗原子弹。当时,新闻界的一个热门话题是苏联有没有原子弹?如果有的话,有多少颗?所以,当苏联外长莫洛托夫访问美国时,他被记者围在了饭店的门口。
有记者问道:
“苏联有多少颗原子弹?”
莫洛托夫不假思索地回答道:
“足够!”
这个词是一个十分模糊的词语,它回避了苏联具体有多少颗原子弹的问题,因为这是一个国家的机密。莫洛托夫这么回答,既显出了国家的自 尊和力量,而且言简意赅。 ’
必须要注意的是,模糊语言只是为了增强语言的适应性、灵活性以及生动性才出现的,它只是语言表达方式的一个重要的补充,而不是主体部分。一般情况下,我们还是要尽可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运用模糊语言是不须注意的是:
模糊的语言并不是含糊其词,而是故意这么做的。它的使用具有目的性。
你在使用模糊词语的时候,一定要遵循适度的原则。
不要使你的话有歧义或引起误解,不要伤害到别人。当然,我们也要注意运用模糊词语的不同场合。
运用模糊的言语要做到简洁明快。模糊语言并不是重复啰嗦和刻意地绕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