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68900000025

第25章 毕生致力于教育

“我想,人有两个肩膀,应当同时发挥作用。我要用一个肩膀挑着送货上门的担子,把科学知识和科学工具送到工人师傅手里;另一个肩膀可以作为人梯,让青年们踩着攀登科学的更高一层山峰,然后让青年们放下绳子,拉我上去再做人梯,再登高峰。”

这是华罗庚在67岁的时候说的,他所说的也是他所做的。他用一个肩膀扛着应用数学的担子,把实用的知识交给了工人师傅;他用另一个肩膀在为国家输送着大批的大才,除了培养出我国数学界大批的科学家外,他也十分关心中学生、小学生的成长。

华罗庚是新中国在中学生中开展数学竞赛的创始人和组织者。

1953年,华罗庚随同中国科学院访苏代表团到了苏联,在那里他们学到了无数的宝贵经验,其中主要内容之一就是举办数学竞赛会,因为这是和在学校中成立数学小组同等重要的引导青年进入科学的最先一环。

这样的竞赛会不但可以鼓舞青少年们对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对提高中学的数学教学质量、推动和帮助其他各科的学习都是极有意义的。

1956年5月,华罗庚在北京、天津、上海、武汉4个大城市举行数学竞赛。

1956年5月31日,他在《光明日报》上发表了《写在1956年数学竞赛结束之后》的文章,总结了这次数学竞赛的成绩。

他在这篇文章中写道:

在这次竞赛中,最好的成绩几乎达到了我们预计的最高水平。一般来说,绝大部分都达到了优秀中学生的水平。在第一次数学竞赛中,就出现这样优秀的成绩,实在使人十分兴奋。

这显示了新中国青年们的卓越才能和学习毅力,也说明了我国的科学事业中,已经涌现了强有力的后备队伍。

在这里,我为青年朋友们的出色成就而庆幸。我也希望,这次的竞赛带给优胜者的不是骄傲和自满,而是更加谦虚,更加努力,继续和同学们一起共同前进。我更希望,没有录取的同学不要气馁,不要为一时的失败而丧失了信心。在长距离的赛跑中,它的优胜者是最有持久力的人。

这段热情洋溢的讲话,对我国中学生有极大的鼓舞力量,同时也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胜不骄,败不馁。

华罗庚还专门为中学生深入浅出地撰写了《从杨辉三角谈起》《数学归纳法》《谈谈与蜂房结构有关的数学问题》《从祖冲之的圆周率谈起》《从孙子的“神奇妙算”谈起》等书。

同时,华罗庚对中学数学教材也提出了几点建议。

首先,他认为我国用了中小学12年的时间去教授苏联学校里10年所学的内容,我们应该在苏联十年制的内容外,再添加上两年的数学教材。

其次,对应当添加什么科目的问题。华罗庚认为应该添加解析几何、微积分大意、概率初步、代数的秦九韶法。

同时,华罗庚还要求中学生们养成“肯想善算”的习惯,只有这样,才能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结合起来。

华罗庚不仅仅关注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对他们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也都十分关心。

他曾列举了苏洵27岁的时候才发奋读书的故事。告诉大家要刻苦学习,不要怕晚嫌迟,“发愤早为好,苟晚休嫌迟,最忌不努力,一生都无知”。

他还列举了王冕从小贫苦,不能从师学画,最后自己看着荷花临摹,成为大画家的故事。告诉大家如果没有老师不要怕,只要刻苦自励,自学也是可以有所成就的。

他又列举了韦庄的词:“街鼓动,禁城开,天上探人回。凤衔金榜出云来,平地一声雷。莺已迁,龙已化,一夜满城车马。家家楼上簇神仙,争看鹤冲天。”

他告诉大家雄心壮志不可无,浪漫主义的幻想也要有,但不畏艰苦、逐级攀登的踏实功夫更不可少。老老实实、实事求是,不要轻视平淡的一步,前进一步进一步,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

华罗庚对中学生的关心、教育,可谓苦口婆心、殷切之至了。

他对红领巾小朋友也很关心。1984年4月,北京市幸福村中心小学五年级(1)班的一群“数学迷”写信给华罗庚,希望能够见到他。

华罗庚在百忙中,热情洋溢地写诗鼓励他们为祖国四化献身打好基础:

收到鸡毛信,愧怍在我心,

为国做得少,深愧对人民。

自幼立下凌云志,长大永怀奋发心,

为四化献身,两番业必成,

发展规律在,后人超前人。

远行始于脚下,登高必从底层,

基础打得巩固,万丈高楼建成。

华罗庚的足迹几乎踏遍华夏民族的每一寸土地,只要有时间他都会去学校转转,因为在他眼里,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是民族的未来,教育要从小抓起,人才要从小培养。

他曾经三次到母校金坛中学视察、讲话,用自己自学成才的经验和新、旧社会知识青年的成长条件作对比教育学生。他也视察过金坛二中、省立常州中学等学校,对学校师生是极大的鼓舞。

1961年9月,华罗庚来到了省立常州中学,他的到来,受到了全体师生的热烈欢迎。他视察了校容校貌,了解了教学情况,应校领导的邀请,向全校师生作了一次热情洋溢的讲话。

在讲话中,他鼓励大家要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顽强学习,勇攀科学高峰。

华罗庚说:“科学是日新月异长期发展而来的,对攻克科学堡垒必须认识它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正因为如此,就要求大家必须具有锲而不舍、勤奋踏实的精神,要勇于付出长期艰苦的劳动。”

台下的听众给予了热烈的掌声。

华罗庚接着说道:“一曝十寒是要不得的。在科学领域里,成功的科学家几乎没有一个不是辛勤的耕耘者。有些人在工作中碰了钉子,走了弯路,于是就怀疑起自己的才能来。其实,许多科学家都是经过多次的失败,走过许多弯路才获得成功的。一个科学家在他攻克堡垒的长征中,失败的经验远比成功的经验丰富得多。重要的是不灰心丧气,善于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不断总结经验,继续前进。遇到困难和挫折,不要悲观失望,而要坚持不懈,坚忍不拔,锲而不舍,持之以恒。”

接着,他联系自己的切身体会,谈了数学这门课的特点。

他说:数学是一门非常有用的学科,它不但对建设祖国很有用处,而且数学还是一切科学的有力助手。现代科学的发展,使数学显得更重要了。不但和数学相近的力学、物理学等需要用数学,甚至在经济学、生物学等方面,也给数学开拓了广阔的天地。

“另一方面,像体操能使身体健康、动作敏捷一样,数学能使你思维严密、敏捷。数学是科学的语言,通过它,人们才能把自然科学中头绪纷繁的现象简便地、深刻地表达出来。”

针对有人认为数学太抽象、太难学的观点,华罗庚说道:

“数学也难学,也不难学。说它难,是因为科学中没有一门是信手拈来的;说它不难,是因为既然是一门学问,那就总会一步一步地钻研出来的。数学虽抽象,但不枯燥。正因为抽象,它反映的问题就愈普遍,因此应用的地方就愈广。也正因为应用广,在大量的事物中才能抽象。因此,数学是生动活泼的,也是有血有肉的,也是很有趣味的。”

对他的观点,华罗庚还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不久前我从报上看到苏联向太平洋某水域发射了火箭,从公报得知火箭进入由4个点构成的一个梯形水域。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就可以用数学方法推算出火箭发射的轨道和地点来。数学在现实生活中不是很有用处吗?”

师生们都从中受到了启迪,回应给华罗庚以雷鸣般的掌声。

接着,华罗庚联系自己的治学体会,开导教师们,治学一定要有正确的方法。在讲到读书方法时华罗庚指出,获得书本知识是一个“从薄到厚”再“从厚到薄”的过程。

他说:“所谓‘从薄到厚’就是在没有弄懂书的内容之前,书显得很厚,还未真懂之时,只是局限于对书本内容局部的、表面的了解;在真懂了之后,就会感到书本变薄了。所以说‘由厚变薄’的过程,是一个思考的过程,是分析与综合的过程。”

接着他又引用了孔子的一句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他说:对思而不学的人,大家都容易看到其错误,而对学而不思的危害则往往认识不清。例如有的人满足于死背公式。事实上,所有的知识,靠背是背不过来的,何况层出不穷的新知识又如何能‘背’出来呢!即使一个人只善于背书,那也不过是一只‘书橱’,并不能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因此,读书必须思考,就是要分析与综合,读完一本书之后,要作解剖工作。对其中重要的结论,必须分析其依据是什么。分析定理证明过程时,要了解其中心环节,这可把证明过程显示得又简单,又直观。”

“这样,弄清楚书本内容的来龙去脉和互相联系的中心环节,并加以综合整理之后,然后达到了实质上的了解,从而将书本‘从厚变薄’,也就是把内容真正消化了。”

华罗庚又说:在读书时还要做到‘瞻前顾后’‘左顾右盼’。所谓‘瞻前顾后’,就是在学习一门学科时既要知道前人在这个领域内已总结出来的经验和达到的水平,又要看到这门科学的发展趋势,它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将要发挥的作用。

“所谓‘左顾右盼’,就是在钻研一门学科时,不能孤立地看这门学科,而是要弄懂与它有密切关系的、邻近的其他科学,这样才能学好这门学科。”

他强调既要重视打好基础,又要正确处理博与专的关系。他对比了新旧社会不同的学习条件,联系他在艰苦的条件下自学成才的经历,语重心长地希望青年一代要充分利用良好的学习条件,培养自学能力,刻苦钻研,持之以恒,希望家乡的学校能为祖国培养出大量的优秀建设人才来。

会后,华罗庚还欣然挥笔为省立常州中学数学教研组书写了“数学是攀登科学高峰的天梯”的题词,全校师生为此受到了很大的鼓舞。

1963年11月,华罗庚再次来到常州中学视察。在教师座谈会上,史绍熙校长向他汇报了学校教育、数学工作情况。

当他听到该校贯彻全面发展、因才施教原则,重视培养学习上的“尖子”,还开展了包括数学在内的多种课外科技活动、开展数学竞赛并取得良好成绩的情况时,华罗庚点头微笑,表示满意和赞许。在座谈中,他联系自己的体会,强调治学的态度要严谨,要独立思考,对于书本上的知识不能迷信。

华罗庚说:“在人们的一生工作中,有老师是不经常的,而没有老师指引是经常的;遇到问题,从书本上找到答案是不经常的,找不到答案是经常的;成功是不经常的,而失败则是经常的。”

他要求大家学会自学和独立思考。

他说:“培养了独立思考能力,不但能保证我们在校学习好,而且能保证我们将来能够不断地提高。青年们一定要学会自学,重视自学能力的培养,还要重视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才能保证学习好。学习中遇到有些看法不一致的问题必须独立思考,进行分析,还要亲自调查研究,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

随后,他举了一个例子说明:蜂房的六面体构造中,除了底面外,其他五面都是正六边形结构,而底部则是菱形结构。关于菱形夹角度数的计算,他对书本上的叙述有怀疑。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他除了亲自计算、实地测量外,还特地到北京植物园去请教了养蜂专家,才弄清过去书本上对菱形夹角度数的叙述是由于对数表上印错了一个数字而造成的错误。

这个例子是他通过调查研究、思考分析,终于纠正了错误的亲身经历。他以身言教,使教师们深受感动,决心在教学中坚持严谨的教风,要重视对学生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在座谈中,华罗庚还强调,对中学生来讲,一定要练好基本功,才能打好数学基础。基本功一定要练得很扎实、很熟练。熟了才能有所发明、有所创造。会背不一定就熟。

熟,就是要掌握基本精神、基本原理,能够灵活运用。只有苦练、练熟,做到熟能生巧,才能获得技巧。在获得技巧后还必须经常温习,做到“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才能打好基础。在练基本功时切忌“好高骛远”,必须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

华罗庚的谆谆教导使全校广大师生深受教育,深受鼓舞,使得该校在“三个面向”和全面发展方针的指引下,培养出一批优秀的人才。

华罗庚不仅对青年一代的成长关怀备至,对他的恩师也是尊崇有加。华罗庚从一个顽童到一个大数学家,他的成绩与王维克老师是分不开的。

华罗庚去清华大学后,不到8年就当上了教授,成了名人。但他一直未忘王维克老师对他的关怀和栽培。他不仅时有书信向老师问候,而且几次回金坛都去登门拜望老师。

由于战争的关系,他们师生在新中国成立前后曾一度失去联系。1950年,华罗庚在北京突然收到王维克老师的一封信,得悉老师闲居在家,渴望能以有生之年报效国家,并有部分不用藏书想出售。

华罗庚立即为老师奔波联系。在他的引荐下,很快商务印书馆聘请王维克担任编审员,使这位著名翻译家、教育家得以为新中国贡献力量。

王维克到北京后,华罗庚在百忙中多次挤时间去住所看望他,并用专车把老师接到家里设宴款待。师生在欢笑中谈论往事,倾诉衷肠。

可惜相聚不长,1952年4月王维克不幸患胃癌逝世于金坛。华罗庚得知这个消息后,十分悲痛,但因为工作无法脱身,只好一面写信给师母陈淑表示哀悼,一面托内弟代他到灵前吊唁。此后,他便如亲人一样关心着陈师母及其子女。

1961年底,华罗庚自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回故乡金坛。他在母校金坛中学作了“天才在于勤奋,知识在于积累”的著名讲演。在讲演中,他曾数次提到已故王维克老师平时对他的教诲与勉励。

这一次,由于逗留时间短,活动安排紧,来不及去看望师母,心里很不安,临行只好请人送去一封亲笔信表示歉意。

1963年10月,华罗庚第二次重返故乡。当时,他以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表的身份视察江苏,为了拜望陈淑师母他特意绕道金坛。

那天上午,他由当时的县委书记等陪同,徒步来到陈师母家。华罗庚在师母家堂前高挂的翁同龢所写“排列书史,不类时伦”的对联处怅望许久,才默默离去。

陈师母感到了其真情实意,第二天午后,便和次子福洪带了几十个鸡蛋,去县委招待所看望华罗庚。陈师母和华罗庚足足畅谈了一个多小时。

但他鸡蛋一个也不肯收,只肯收下陈师母买给他孩子的两条小手帕作为留念。临别前,华罗庚还把北京带来的一只板鸭、一包红枣和一双尼龙袜赠送给师母。

1980年,华罗庚到江苏推广“优选法”与“统筹法”再次回到金坛故乡。当记者问及他此行主要有哪些活动时,他直率而爽朗地笑着回答:“我这次回金坛,第一件事是看望我的师母陈淑;第二件事是去母校金坛中学看看。”

这次他一到金坛,就请陈师母到招待所,一见面就用地道的家乡话亲切地喊着:“师母好,淑老师好!”

然后华罗庚又亲热地扶师母坐下。当陈师母把一本签上自己名字、重新出版的王维克老师的译著但丁的《神曲》赠给他时,华罗庚紧紧地握住师母的手,十分动情地说:“谢谢!谢谢!这是老师的心血啊!”

华罗庚翻开《神曲》一页读道:“从我这里走进苦恼之城,从我这里走进罪恶之渊,从我这里走进幽灵队里。正义感动了我的创世主:我是神权、神智、神爱的作品。”

华罗庚读着这部传世的翻译作品,心里感叹道:“这是我恩师的心血呀!”

睹物思人,他仿佛回到了那遥远的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一位才华横溢的青年用他满腔的热忱回到家乡兴办教育,他把对旧教育的悲愤化作耕耘的力量,兢兢业业地培养家乡的子弟,华罗庚就成了他惠泽的受益者。华罗庚沉浸在无尽的思绪之中。

陈淑师母对华罗庚如此深情地关心她一家很有感触。

1983年,电视剧《华罗庚》播映后,她对来访的记者讲过这样一些话:“华先生成了名人,始终没有忘记我们,维克和华罗庚的师生情谊是很深的。危难时的相助,是雪中送炭,不是锦上添花。”

华罗庚从一棵无名小草到日后长成参天大树,正是依赖了党和人民的雨露滋润和许多像王维克这样的老师的春晖光照。华罗庚长成参天大树后,他开始了重复老一辈的脚步,以满腔的热血照耀着下一代的成长。

同类推荐
  • 雄才伟略的政治家(1)

    雄才伟略的政治家(1)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李鸿章全传

    李鸿章全传

    李鸿章,最具争议的晚清重臣之一,开启中国近代化进程的第一人。他是中国近代史上许多屈辱条约的签字者,然而中国近代化的许多“第一”又都与他的名字联在一起,如中国第一家近代化航运企业——轮船招商局、中国第一条自己修筑的商业铁路、中国人自行架设的最早的电报线、中国第一批官派留学生、中国第一支近代化的海军等等。国人骂他,是因为觉得他与晚清的许多耻辱有直接关系;西方人敬他,因为认为他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真正的杰出外交家。
  • 北洋总管段祺瑞

    北洋总管段祺瑞

    段祺瑞品质高尚,爱国有心,同时又倾心权术,迷信武力。一生毁誉参半。段祺瑞在史上有“三造共和”之美誉,即致电逼迫清帝退位、讨伐张勋复辟、抵制袁世凯称帝。他曾多次组阁,是北洋军阀中少有的铁腕人物。
  • 铿锵大唐

    铿锵大唐

    本书是一本有关唐代诗人名士的轶事趣闻,分门别类记述名人轶事,诸如“红叶题诗”、“雀屏中选”、“人面桃花相映红”等等几百条。本书可增广见闻,有知识性,有可读性。
  • 安徒生自传:活出自己的童话

    安徒生自传:活出自己的童话

    《安徒生自传:活出自己的童话》讲述了从乡村少年到童话名家,安徒生以文学的名义,向我们叙述他的挫折、泪水及心路历程。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丑小鸭”。他出生在丹麦一个贫穷的家庭。他个子很高,样子木讷,有一只很大的鼻子和一双特别大的脚……如今,两个多世纪过去了,这只“丑小鸭”终于享受到了天鹅般的待遇,他就是安徒生。《安徒生自传:活出自己的童话》用诗一般的语言讲述安徒生的童话人生,再现生命的神奇和他一生的美丽。从安徒生的身上,我们不仅看到了文学改变命运、影响世界的力量,而且还感受到了一个不断进取、百折不挠的人的生命光彩和人格魅力。
热门推荐
  • 命注有你

    命注有你

    一次晕倒的邂逅,慕羽辰救了一位不认识他的女人,意外发现她是已婚即将的离婚女。鬼指神差的不坐飞机坐火车,在火车上再次将她救下!原来你我早已相识,我不会再放手!银杏树下的孩童是你我约定的见证!
  • 冥界大逆转

    冥界大逆转

    十万年前,天空中一道紫光闪过,一位灵力逆天的少年的出现。。。十万年后,一个夜晚,一名神秘的婴儿,那名神秘的婴儿将要改变冥界。。。
  • 英雄联盟之传奇荣耀

    英雄联盟之传奇荣耀

    历经发展,英雄联盟成为世界第一竞技游戏,做为S1的老玩家,时隔四年陈源传奇回归。当无数的电竞后辈都成为了万人眼中的耀眼明星,陈源决定再一次的吊打他们,重新夺回属于自己的王者之位。“小房东,你有什么愿望吗?”“让官方给我做一个属于我自己的专属皮肤算不算?”
  • 玫瑰少女冒险记

    玫瑰少女冒险记

    白玫羽为了寻找爸爸的下落,就答应了“神秘交换人”组织一个神秘人物的要求,勇敢的追求“冰岛天使”安佐晨,神秘人则为她寻找失踪的爸爸.在神秘人发上了关于白玫羽爸爸的大量信息后,她开始展开了倒追的艰辛生活,于是闹出了许多意外又危险又浪漫的事情来。在第一第二次给安佐晨送礼物,都遭到了以“扔”拒绝了;第三次送的爱情蛋糕却引起他的过敏;事情会不会发展得越来越僵呢?这一次白玫羽在神秘人的指引下,来到了玫瑰街的特丽冰岛甜心店,如意料之中遇到了安佐晨,但是却发生了一件非常危险的事……一个陌生的女生持刀想伤害安佐晨,白玫羽勇敢的为他挡了一刀!白玫羽追求安佐晨的事情引起了好友的反感,更让她喜欢的凌泽奇发生了误会,可是为了得到爸爸的消息,她决定冒险追求到底!于是事情意外的扭转过来,更好笑的事情发生了:白玫羽想去买半袖裙子,安佐晨却命令她只可以穿校服;虽然后来他将她的情书全部贴出来,依旧打击不了白玫羽。在安佐晨生日之际,白玫羽接收到神秘人的命令必须前往安家去参加他的生日PARTY。可是她却收到了两份生日请柬。在安家遇外遇到安佐晨,在凉亭里才发现其中一份请柬是他寄的……更令人意外的事情发生了……在安佐晨与白玫羽浪漫过后,却看到一个神秘的影子!!可是就在这个紧要关头,神秘人却命令白玫羽结束追求任务,于是她半躲半闪的避开安佐晨,却时时不经意的与安佐晨遇见!!到底为什么神秘人会让她在不到时间之内结束了任务呢?为什么神秘人要等到十二月一号才肯将爸爸的消息告诉白玫羽呢?在等待的日子里,安佐晨一直追问白玫羽追求他的原因。终于在夜光游乐园,白玫羽承认了追求他的事实,安佐晨愤怒之下,告诉她他知道她爸爸的下落。可是白玫羽不想再利用安佐晨来得知爸爸的消息,好友冬极雪却插上一脚,便有了“爱情大对碰”“浪漫的情人河上漂流”等小插曲的发生。又浪漫又甜蜜又亦真亦假的一夜,让白玫羽更陷入了喜欢与不喜欢之间的尴尬。当她决定与安佐晨断绝来往时,安佐晨却告诉她喜欢上了她,并且跟她回家为妈妈过生日!!就在这天晚上,白家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也是这一天,白玫羽终于知道了爸爸的下落,却得到一个无比残忍的真相……
  • 逆血弑神

    逆血弑神

    正邪无常,神难无垢。本因死去的人因何执念徘徊世间,本该平凡的生命因死亡获得神职。逆血弑神造化万千,执掌天地传播信仰立不朽神位。
  • 王牌杀手的我是女仆

    王牌杀手的我是女仆

    居然有和我长得一模一样的人?而且还是个女的!又还是一个女仆,不料,我却又被跟我长得一模一样的人的大小姐给救了,无奈之下,只能代替那个人继续为大小姐做女仆,但是,这一切怎么那么熟悉啊?
  • 武术汇宗

    武术汇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极品邪圣

    极品邪圣

    一位特别有种的特种兵如何一步一步走向天陆巅峰的故事.升级练功.扮猪吃虎.打架泡妞.一个也不能放过!
  • 大圣弟子

    大圣弟子

    刘轩是个很悲剧的学生,家里条件不好,为了给小妹一个继续学习的机会,他主动缀学外出打工,打工期间寄托了全家希望,父母辛辛苦苦经营的小餐馆又要被持强凌弱的酒店经理恶意收购,身陷绝境的他向天发出了一声呐喊,意外的得到了一个手机,这个手机竟然是齐天大圣孙悟空的传承系统,卑贱的命运由此改变……这是一个现实与神话结合的故事,这是一个梦幻与传奇并存的世界,这更是一个阴谋与诡计糅合的残酷社会,一切的目的只是为了成就一个旷世强者,强无止境,奋斗亦无止境,唯有一次次拼搏下去,永不停歇……
  • 读历史悟人生

    读历史悟人生

    历史是生活的一面镜子。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群星闪耀,博大精深,其中每一个时代无不闪烁着智慧的灵光,从中我们可以领悟到许多生活的真谛,为我们的生活指明航向。本书从浩如烟海的中国历史典籍中选取了一些对我们现代人仍有指导作用的鲜活史例。历史往往有惊人的相似。好的东西,古人如此,今人可亦然;但对于那些不成功的东西,我们则应静下心来细加分析,从中总结深思,以免重蹈覆辙!书中的历史是非、人物纵横都已经过去,但我增在不能背叛过去的同时,更应该去总结历史嬗谈兴替的内在规律,而得出人生的真谛来。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今天的我们想要明是非,领悟昨天的精髓,就必须以史为鉴,以人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