鲨鱼没有鱼鳔才能够称霸海洋,人没有压力就只能走下坡路。记住:压力永远是前进的动力!
很多人觉得自己压力太大,活得很累。但如果没有压力,就不会有动力。压力并不可怕,关键是你如何去应对和化解。
有时候,成就一个人的往往不是外界的客观条件,而是压力。生物学家发现,鲨鱼之所以能成为海洋霸主,就是因为它没有鱼鳔,压力才成就了它。
上帝在创造万物的时候造了一群鱼,为了让它们具有生存本领,上帝把它们的身体做成流线型,而且十分光滑,这样游动起来可以大大减少水的阻力。
待上帝把这些鱼放到大海中的时候,忽然想起一个问题:鱼的身体比重大于水,这样,鱼一旦停下来,它就会向海底沉下去,沉到一定深度,就会被水的压力压死。于是,上帝又给了它们一个法宝,那就是鱼鳔。鱼鳔是一个可以自己控制的气囊,鱼可以用增大或缩小气囊的办法来调节沉浮。这样,鱼在海里就轻松多了——有了气囊,它不但可以随意沉浮,还可以停在某地休息。鱼鳔对鱼来讲,实在是太有用了。
出乎上帝意料的是,鲨鱼没有前来安装鱼鳔。鲨鱼是个调皮的家伙,它一入海,便消失得无影无踪,上帝费了好大的劲儿也没有找到它。上帝想,这也许是天意吧。既然找不到鲨鱼,那么只好由它去吧。这对鲨鱼来讲实在太不公平了,它会由于缺少鳔而很快沦为海洋中的弱者,最后被淘汰。为此,上帝感到很悲伤。
亿万年之后,上帝想起自己放到海中的那群鱼来,他忽然想看看鱼们现在到底怎样了。他尤其想知道,没有鱼鳔的鲨鱼如今到底怎么样了,是否已经被别的鱼吃光了。
当上帝将海里的鱼家族都找来的时候,他已经分不清哪些是当初的大鱼小鱼、白鱼黑鱼了。因为,经过亿万年的变化,所有的鱼都变了模样,连当初的影子都找不到了。面对千姿百态、大大小小的鱼,上帝问:“谁是当初的鲨鱼?”这时,一群威猛强壮、神气飞扬的鱼游上前来,它们就是海中的霸王——鲨鱼。
上帝十分惊讶,心想,这怎么可能呢?当初,只有鲨鱼没有鱼鳔,它要比别的鱼多承担多少压力和风险啊,可现在看来,鲨鱼无疑是鱼类中的佼佼者。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鲨鱼说:“我们没有鱼鳔,就无时无刻不面对压力,因为没有鱼鳔,我们就一刻也不能停止游动,否则我们就会沉入海底,死无葬身之地。所以,亿万年来,我们从未停止过游动,没有停止过抗争,这就是我们的生存方式。”
鲨鱼没有鱼鳔才能够称霸海洋,人没有压力就只能走下坡路。记住:压力永远是前进的动力!
一艘货轮卸货后返航,在浩瀚的大海上,突然遭遇巨大风暴。惊慌失措的水手们急得团团转。
老船长果断下令:“打开所有货仓,立刻往里面灌水。”
水手们担忧:“险上加险,不是自找死路吗?”
船长镇定地说:“大家见过根深干粗的树被暴风刮倒过吗?被刮倒的是没有根基的小树。”
水手们半信半疑地照着做了。虽然暴风巨浪依旧那么猛烈,但随着货仓里的水越来越满,货轮渐渐地平稳了。
船长告诉那些松了一口气的水手:“一只空木桶,是很容易被风打翻的;如果装满水负重了,风是吹不倒的。当船上负重的时候,是最安全的时候;空船时,才是最危险的时候。”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只只在生活的海洋中航行的船,生活中的各种压力就是我们的负担,这些压力虽然有时会令我们疲累、烦躁,但它同时也是保证我们前进的动力,若没有这些压力,我们很容易就被生活的波浪打翻。
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体会:一个人饭后散步时可以背起手来,闲情漫步;如果让他挑上百斤重担,便会立刻小跑起来。这是为什么?是压力产生了动力。
现在是一个竞争激烈、充满压力的时代。学生有课业升学的压力,员工有工作业绩上的压力,公务员有升迁的压力,商家有市场竞争的压力,就连退了休的人也有压力——健康的压力。压力如同“水可载舟,也可覆舟”一样,既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如果能把压力变成动力,压力就是蜜糖;如果把压力憋在心里,让它无休止地折磨自己,那就是砒霜。
人有压力不可怕,可怕的是憋在心里,变成心灵的枷锁,这样,人就会失去理智的判断能力,失去激发潜能的自由。西方有句谚语:“最后一棵草会压垮骆驼背。”同样的道理,工作生活中的烦心琐事,也会给人造成心理和精神上的压力,直接影响人的健康和生命。
陈凡是个五十刚刚出头的教师,头一年体检时,发现肝上有点问题,从此心情沉重、精神不振,不到半年竟形容枯槁。来年过了春节,同事就听说他已经去世了。医生说他的生命不是因为肝病而结束的,而是被心理压力夺去的。
事情的本身并无绝对的压力可言,压力的真正原因是一个人对问题的态度。只要你能够放开胸怀去面对,压力不但能化解于无形,更能成为成就你的动力。
海伦·凯勒在一岁多的时候,因为生病,从此眼睛看不见,并且又聋又哑了。由于这个原因,海伦的脾气变得非常暴躁,动不动就发脾气摔东西。她家里人看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便替她请来一位很有耐心的家庭教师苏丽文小姐。海伦在她的熏陶和教育下,逐渐改变了。她利用仅有的触觉、味觉和嗅觉来认识四周的环境,努力充实自己,后来更进一步学习写作。几年以后,当她的第一本著作《我的一生》出版时,立即轰动了全美国。
在她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文中,更是表达出了她的坚强、乐观和向上的精神,而这一切都该归功于她对生活的认识。
当把失明仅仅当做一项压力的时候,她痛苦惆怅,所以不能真正面对生活;当她把压力化作动力的时候,生活就选择了她。
人活在世上,虽然无法逃避生活和工作中的种种压力,但是人有办法战胜它。战胜它的最佳办法就是:先放“心”面对,再用“心”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