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说话要分场合,要有分寸,才能获得好人缘。否则的话,你在社会中将寸步难行。
南朝时,齐高帝曾与当时的书法家王僧虔一起研习书法。有一次,高帝突然问王僧虔说:“你和我谁的字更好?”
这问题比较难回答,说高帝的字比自己的好,是违心之言;说高帝的字不如自己,又会使高帝的面子搁不住,弄不好还会招来杀身之祸。
王僧虔的回答很巧妙:“我的字在大臣中最好,您的字在皇帝中最好。”
皇帝就那么几个,而臣子却不计其数,王僧虔的言外之意是很清楚的。这样既不会委屈自己,说些献媚的假话,又顾及了皇帝的面子,为自己免去了不少麻烦。
高帝领悟了其中的言外之意,哈哈一笑,也就作罢,不再提这事了。
王僧虔之所以能化解自己的尴尬处境,就在于他说话时能恰当地把握分寸,说了一句作为大臣应该说的话。同样,在当代社会要想受人欢迎,做个会说话的人,就必须懂得掌握说话的分寸!那么,哪些地方是说话时需要注意的呢?
第一,别人的隐私。在与他人交际中,为了避免引起别人的不快,一定要注意是否涉及对方的隐私。具体地说,在日常交际中,应该避免问及下列这些方面的隐私话题:
·工作情况及经济收入;
·家庭情况及存款;
·夫妻感情;
·身体情况;
·女性的年龄体重;
·工作计划;
·个人隐私。
第二,在什么位置,说什么话。如果是建筑设计师,那么在公司的业务会议上,你就应该从设计师的角度出发表达自己的观点;如果是普通职员,那么就应该说职员应该说的话,千万不可抢了上司的风头,更不可颐指气使,对其他员工呼来喝去;如果你是以安慰者的身份和朋友聊天,那么就应该好好开导对方。
在什么位置说什么话,这点非常重要。如果你不能明白在交往中你所处的地位,就像一辆没有目的地的火车,又怎么能发挥自己的语言才能和个人魅力呢?
第三,不要言及他人的缺陷和不幸。每个人都有一些缺陷或者不想提及的病痛或者伤心事,和他人交往时,我们应该尽量有意避免提到这些事情。否则,勾起他人伤心的回忆或者伤人自尊,你就准备收拾烂摊子吧。
第四,不要抱怨和发牢骚。抱怨和牢骚是无能和虚弱的表现。不要时常抱怨,更不要随意对同事发牢骚,诉说对公司制度的不满,小心传到老板的耳朵里,落得连申辩的机会都没有。
第五,有些问题不宜刨根问底。如果你问对方一些问题,对方回答得很模糊笼统,甚至有意回避,你最好就不要再问下去。如果对方高兴让你知道,他一定会主动地说出来的。否则,别人不想让你知道,你再问也没有用的。此外,在问其他类似问题时,也要注意掌握问话尺度,要适可而止。
第六,不要随便承诺。当别人对你提出要求时,你肯定不好意思开口就说“不”,因为这样很可能会造成两个人关系的疏远。但是有时候明知自己做不到还信誓旦旦,要是事情没办成,你就失去了最宝贵的东西——信任。许多人在面对这种矛盾时十分苦恼,不知如何是好。所以,千万不要随便允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