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65700000005

第5章 三角防御的防御作战:战斧行动

“战斧行动”是“二战”时北非战场英军为了解救托布鲁克之围而进行的一次解围行动。我们先看英军和德军双方的一些基本情况。

一、双方编制

担任这次进攻任务的是英第13军,辖有第4印度师和第7装甲师,拥有300辆坦克,246架飞机。而隆美尔的非洲军辖有第5轻装甲师和第15装甲师,拥有150辆坦克,139架飞机,火炮数量也少于英军。

英军第7装甲师的编制如下:

第7装甲师下辖:

1.第4装甲旅含:第7轻骑兵营、第2皇家坦克团、第6皇家坦克团、一个炮兵连、第2野战工兵连、第141野战后勤部队、两个野战救护单位。

2.第7装甲旅含:第3轻骑兵营、第8轻骑兵营、第1皇家坦克团、一个炮兵连、第1供应分队、新西兰第4预备大队、4个直属连。

3.师支援群含:第1皇家来复枪团、第2步枪旅、第4炮兵营。

师直属部队:第3炮兵营、第106炮兵营、第11轻骑兵营、信号分队、第270野战安全分队,另有后勤、弹药、维修等分队若干。

德军装甲师编制:

师部:

1×师部指挥连

1×摩托化制图分队

1×警卫分队(2挺轻机枪)

1×装甲团:

团部:

1×摩托化通信排

1×装甲侦察排

1×装甲维修连

3×装甲营:

1×装甲指挥连

1×中型装甲连

2×轻型装甲连

1×装甲掷弹旅:

2×装甲掷弹团:

团部:

1×团部警卫连

1×通信排

1×工兵排(3挺轻机枪)

1×摩步排(6挺轻机枪)

1×反坦克排(3门50毫米PAK 38反坦克炮,3挺轻机枪)

2×摩步营:

3×摩步连(18挺轻机枪,4挺重机枪,3支反坦克枪,2门80毫米迫击炮)

1×重型摩步连(12挺重机枪,6门81毫米迫击炮,3门50毫米PAK 38反坦克炮,6挺轻机枪)

1×炮兵连(4门150毫米轻型步兵炮,4门75毫米轻型步兵炮)

1×炮兵团:

团部(摩托化):

1×观测连(摩托化)

1×通信排(摩托化)

2×摩托化炮兵营:

营部(2挺轻机枪):

1×通信分队

1×校射分队

3×炮兵连(3门105毫米轻型榴弹炮,2挺轻机枪)

1×轻型军需供应分队

1×摩托化重炮营:

营部(2挺轻机枪):

1×通信分队

1×校射分队

2×炮兵连(3门150毫米重型榴弹炮,2挺轻机枪)

1×炮兵连(3门100毫米K18重炮,2挺轻机枪)

师直属部队:

1×摩托化侦察营:

1×指挥连

1×摩托化通信排(2挺轻机枪)

1×重型装甲侦察车连(18门37毫米反坦克炮,24挺轻机枪)

3×摩步连(2门81毫米迫击炮,4挺重机枪,18挺轻机枪,3支反坦克枪)

1×重型摩步连:

1×工兵排(4挺轻机枪)

1×摩托化反坦克排(3挺轻机枪,3门50毫米PAK 38反坦克炮)

1×摩托化反坦克排(3挺轻机枪,3支28毫米PAK 41反坦克枪)

1×机械化步兵营:

营部(摩托化)(2挺轻机枪)

1×通信分队(摩托化)

1×重型反坦克连(6辆Marder III Ausf M)

1×摩步连(6门50毫米PAK 38反坦克炮,4门37毫米PAK 36反坦克炮,6挺轻机枪)

1×重型高炮连(12门20毫米高射炮,4挺轻机枪)

1×装甲工兵营:

营部

1×装甲工兵连(23挺轻机枪,3支反坦克枪)

2×摩托化工兵连(18挺轻机枪,3支反坦克枪)

1×摩托化舟桥纵队(2挺轻机枪)

1×摩托化轻型工兵纵队(2挺轻机枪)

1×装甲通信营:

营部(摩托化)

1×装甲野战电话连(6挺轻机枪)

1×装甲无线电通信连(6挺轻机枪)

1×摩托化轻型通信连(2挺轻机枪)

1×卫生营:

3×摩托化卫生连(2挺轻机枪)

3×救护车纵队(1挺轻机枪)

师军需处:

12×轻型补给纵队(2挺轻机枪)

1×重型补给纵队(2挺轻机枪)

3×重型燃料运输纵队(2挺轻机枪)

3×摩托化维修连

1×摩托化军需连

师供应处:

1×摩托化面包制作连

1×摩托化屠宰连

1×摩托化物资供应纵队

1×摩托化宪兵排(2挺轻机枪)

1×摩托化邮局

人员总计:

军官:407

文职:101

军士:2112

士兵:9197

总计:11817

第5轻装甲师,装甲部队实力与装甲师相当,但只有1个步兵团,火炮数量也严重不足,但有2个额外的反坦克营以及1个重高炮营。

二、英军的作战计划

从我看到的资料上英军的作战计划是这样的:右路是一个坦克营和一个步兵旅强攻哈尔法亚山口;中路是一个装甲旅和一个步兵旅攻击卡普佐要塞;左路是一个加强装甲旅突破哈菲德山向西横扫,阻击西迪·奥马尔的德军,再向北直扑西迪西泽亚。

可知英军的战役企图是,右路拿下哈尔法亚山口向北攻击索鲁姆,中路拿下卡普佐要塞再向东北直插索鲁姆,和右路军形成对索鲁姆的合围,拿下索鲁姆后再拿下巴迪亚,打通前往托布鲁克的通路。左路军的任务一直就是保护侧翼。可知,中路为主要攻击方向。

三、战役进程

1941年6月15日,英军展开攻击。

先说英右路,一个坦克营和一个步兵加强旅(说明师炮兵群基本配属给了该旅)对哈尔法亚实施了强攻。德守军仅为一个炮兵营加配属的一个意大利炮兵连。经过不说了,被德军4门88毫米高炮打掉全部19辆坦克中的15辆后,英国军队不打了,被阻止在这一线,第一个战役目的没有达成。

这是这个战役里要讲的第一个战术问题。德军炮兵在打英军坦克,英军炮兵在干什么?既然88毫米高炮对坦克的威胁这么大,把它们打掉后,凭英军兵力的绝对优势也能拿下哈尔法亚。

从结局来看,有这么几点可能,一、英军的炮兵没准头,一炮都没打中。二、德军炮手太狡猾,不停在换炮阵地。这就是奇迹了,不停移来移去都打那么准。三、英军炮兵指挥官怕死,根本没有指挥官跟着坦克步兵上去,没有开设炮兵前观,没有炮兵侦察兵,根本不知道德军炮位在哪。四、步炮协同一塌糊涂。总之一句话,右路英军根本没有战斗的决心和意志,不是来打仗的,而是来打酱油的。

英右路军是窝囊废,但还有中路军。中路军比右路军兵力稍强点,一个装甲旅(欠一个坦克营)和一个步兵旅,却比右路军出色得多。先是击溃了据守卡普佐要塞的意军,然后改变方向向东北的索鲁姆前进,达成了他们的第一个战役目标,形成了战役突破。只要拿下索鲁姆,右路军不干活也没事,断了后路的德哈尔法亚山口守军只有投降。隆美尔自然知道英军中路拳头的威胁,急调第15装甲师实施反击,对德军来说抹平卡普佐这一突出部是当务之急,可惜的是6月16日德第15装甲师的反击从早晨战至中午就宣告失利。

再看英左路。英左路军第7装甲旅为一个加强装甲旅,说明第7装甲师的直属分队大都配属给了该旅,实力不弱。右路军在6月16日与德第5轻装甲师在西迪·奥马尔附近遭遇,展开激战。隆美尔双拳出击,左拳击向卡普佐,右拳击向西迪·奥马尔。这是因为6月15日的战场态势对德军非常不利,堵不住卡普佐的缺口德军将被迫撤退,然而隆美尔并没有把全部力量放在堵缺口上,而是挥出一拳击向英军侧翼。说明隆美尔心里想的不仅仅是被动死守而是展开攻势防御,他还想着打赢。第5轻装甲师非常争气,经过激战突破了英第7装甲旅。第7装甲旅溃不成军,英军左路军被迫向后撤退。

6月16日下午,这时的战场态势为:哈尔法亚右路军在消极怠工;卡普佐中路军形成突破并打退德军反击,形势大好;西迪·奥马尔左路军溃败。对隆美尔来说机会就在眼前,他做出此战中最大胆的决定,弃卡普佐不顾,只留少量反坦克步兵部队牵制英军,将第15装甲师主力调向南方与第5轻装甲师合兵向东猛插,到达西迪·苏雷曼后再向哈尔法亚前进。如果成功,英中路、右路军将被“包饺子”。

6月17日上午,德军抵达西迪·苏雷曼。

6月17日上午11时,英军第4印度师指挥官梅瑟利少将在没有得到指挥部同意的情况下命令英军撤退。不撤不行啊,右路军消极怠工倒也罢了,左路军一溃千里把整个英军的侧翼都卖了,德军已经在左翼包抄,左路军这种只顾自己逃命不顾友军的行为让整个卡普佐地区的英军成了孤军,再不撤就没命了。最后,英军全线撤退。此役,英军损失了90多辆坦克、1000多名士兵,“战斧行动”宣告败北。

如果还有如果……

英第7装甲师号称王牌,可看了其主力第7装甲旅的表现,不禁让人摇头叹息。如果他们不是那么怕死向后狂奔,而是收拢部队向卡普佐中路军靠拢,英军还有一战的可能,其坦克火炮飞机火力及兵力依然强于德军,还有机会挽回局面。可是他们选择了要自己的命不要兄弟姐妹。

四、战役总结及随想

先看德军防御体系,德军的防御体系是一个大三角防御再加双小三角。哈尔法亚、索鲁姆、卡普佐成一个三角;西迪·奥马尔、哈菲德岭、卡普佐成一个三角;哈菲德岭、哈尔法亚山口、托布鲁克外围成一个大三角。整个防御体系有两个点是非常有问题的:一个就是托布鲁克在英军手上,还有一个就是意军守卡普佐要塞,这个点是连接两个小三角的要点,却用意军把守,英军主攻方向选在这点,恰恰打中最薄弱环节,可以说这是隆美尔的失误。这是要讲的第一个。

第二个,英军主将瓦维尔的作战计划没有问题,切中要害。从战役进程可以看出瓦维尔指挥能力很有问题,自始至终无论是进攻受阻,德军反击,德军突破形成包抄,瓦维尔都没有拿出有效的应对措施,除了撤退,就是按计划按部就班,英国人本身就死板,这倒也罢了,可他没备案,此备案非彼备案,是没有针对各种情况的应急预案。拿不出应对方法是能力问题,可事先连备案都没有就是工作态度的问题了。

反观隆美尔,反应迅速,对战场判断的准确,下决心的果敢,用兵的神速都高出瓦维尔数个等级。

第三个,两军将士。英军众将士战斗意志薄弱,战斗作风稀拉,战术素养低下。右路左路的表现文中已经说过了。单说德军防御体系中的安全隐患,托布鲁克的英军,甘当缩头乌龟,在德军第15装甲师和第5轻装甲师实施反击后,托布鲁克外围空虚时也不配合友军行动,躲在家里喝茶当乌龟,要知道友军可是来救他们的。

德军就不说了,在各个分战场上都以少抗多,毫无惧色。

第四个,隆美尔在防御反击中的指挥。对德军来说,把取得反击作战的胜利归功于隆美尔的指挥是毫不过分的。隆美尔针对英军中央突破的战法,中路反击和右路反击同时展开,中路反击是为了稳住战局,不让战局向德军更不利的方向恶化,而右路反击则是为了取胜。这反映出了隆美尔的胆略和勇气。

在右路第5轻装甲师取得突破后,隆美尔果断做出调整,让第15装甲师迅速折向右路,又充分体现了隆美尔对战机的把握能力。

隆美尔命令德军包抄至哈尔法亚,这是隆美尔的大胃口,他要全歼英军。结果是英军狼狈撤退了。那么是不是因为隆美尔的胃口太大导致他的功亏一篑呢?我们看,如果隆美尔命令德军包抄的是卡普佐,而不是哈尔法亚,能不能歼灭卡普佐的英中路军?

我个人认为,隆美尔并不真想歼灭英军,以他手头的实力要做到这点很难,就算做到亦要付出很大代价。我们首先得看到,向哈尔法亚包抄这步棋叫做分割,分割英军与后方的联系以求形成包围。但隆美尔这手不是实的,而是虚的,只是摆出这个战场态势,在英军的作战地图上显示的战场态势就是即将被隆美尔分割包围。那怎么办?要么增援要么逃。没有增援,所以英军逃了。这是隆美尔的惯用伎俩,凭此赢得了多次胜利。关于隆美尔的作战技巧后文还会讲,这里就不多说了。

第五,英军有没有可能打赢。

前提假设在英第7装甲旅战败后向卡普佐地区靠拢,那么我们就要分析英军调整部署有几种可操作方案。

第一种,左路和中路合兵就在卡普佐待着等隆美尔来决战。这肯定不现实,不考虑。

第二种,左路向哈尔法亚运动,和右路军会合,与隆美尔决战。这也是下策,只是谋求自保。隆美尔会命令他的装甲部队折向西收复卡普佐(可能性一),这样最好的结果也还是撤退。可能性二,英军会遭到卡普佐德装步团、哈尔法亚守军、西迪·苏雷曼德装甲兵团三面合击,决战并战胜的可能不大,反而会大败。再看英军还有没有其他可选择的方案。

第三种,继续向西进攻西迪·奥马尔,去断隆美尔的后路,显然行不通,因为断不了其后路,隆美尔的装甲兵团还有哈尔法亚山口这条路,反而容易让英军自己陷入更危险的境地。

第四种,命令右路军和卡普佐的中路军向西迪·苏雷曼合击,在隆美尔装甲兵团包抄到位前截击他们。不过这个也有问题,右路军缺少装甲力量,很可能在卡普佐的兵力在合击前就被隆美尔击溃了,就变成让隆美尔各个击破。也还是下策。

这个时候英军如果还想打下去就必须去找出问题的关键。前面讲到打西迪·奥马尔断不了隆美尔的后路,隆美尔可以吃掉英右路军从而安全地从哈尔法亚返回。那么想取胜的关键问题就在于:一、要守住卡普佐,二、要拿下哈尔法亚。

那么看第五种。首先命令右路军向卡普佐靠拢。

A案:左路以第7装甲旅配属部分步兵绕过索鲁姆攻击隆美尔司令部所在地巴迪亚,逼迫隆美尔回援。右路以第四装甲旅配属部分步兵攻击哈尔法亚,拿下哈尔法亚将隆美尔的装甲兵团挡在哈尔法亚山口以东。中路以一步兵旅配属师炮兵群固守卡普佐。如果拿下哈尔法亚守住卡普佐的话,隆美尔要么强攻,要么只有从西迪·奥马尔绕个大圈子回援巴迪亚。另,英军还可以以一个坦克营奔袭西迪·苏雷曼,以此为支撑点确保后路,并命令托布鲁克守军对意军展开进攻,打开通路与拿下巴迪亚的英军相呼应。该方案如果成功隆美尔必败无疑。问题在于,攻击哈尔法亚的右路是在和隆美尔抢时间,一旦隆美尔抢先到达,被分散的两个装甲旅将被各个击破,英军将全军覆没。

B案:以第4装甲旅配属步兵一个旅佯攻索鲁姆,以少量兵力佯攻哈尔法亚,引诱隆美尔回援。迅速将第7装甲旅及配属步兵回调至哈尔法亚及索鲁姆之间,伏击隆美尔装甲兵团。另,以一步兵旅配属师炮兵群并加强反装甲力量固守卡普佐,以一坦克营奔袭西迪·苏雷曼确保后路,并命令托布鲁克守军配合进攻外围意军。该方案问题在于,如果隆美尔选择强攻卡普佐并得手,英军将被包围。

以上是我以英军作战处长身份设想的五种作战方案。不过,如果让我选我还是选撤退。实在是对英军战斗力不抱任何信心。

这个战例告诉我们,三角防御时不要过于考虑死守,应尽可能采取攻势防御,要充分利用各防御要点间的互相支援,形成局部优势兵力,用犀利的反击打破敌人的一路进攻,进而打破敌人的整个攻势。

同类推荐
  • 隐匿的特种兵

    隐匿的特种兵

    他是无人能敌的兵王,却因为一次任务的失败而失去一切。但这不是结束,而是新征程的开始。带着隐匿的身份,特殊的任务,踏入繁华的都市。他韩度,究竟能否揭开隐瞒的真相,驰骋于王者之巅?
  • 烽戍断无烟

    烽戍断无烟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能当将军的士兵却不想当将军,这还是好士兵吗?”“连长,快住手,部队的政策规定不能杀俘虏。”虎子一瞪眼三下两下把军装脱掉,说道:“老子不当兵了,这下可以杀了吧。”“……”
  • 抗日之丛林黑豹

    抗日之丛林黑豹

    看看丛林黑豹会通过怎样的方式来抗日,带你领略最棒的抗日战争,最血性的中国人。
  • 编号A03

    编号A03

    我是谁?难道我就是一个无情的杀人机器?华夏特卫组最强特工--李楠。随着一次次的沉重打击,这一切的一切是上天的责罚,还是早已计划好的阴谋?-------------------汉卿出品,必属精品----------------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概不负责.
  • 飞鹰之特战队

    飞鹰之特战队

    李天泽是飞鹰的特战队员,但也是一个小混混出生,打架斗殴却学习优秀,一个偶然的机会参军,从格格不入到军中精英,为国为民????
热门推荐
  • 统治者之世界的灭亡

    统治者之世界的灭亡

    【灵感来自美剧《明日传奇》&电影《分歧者》,(高亮)但剧情与电影电视剧毫不相关】【人生Key时钰X世纪大魔头朴烈之间‘你毁灭世界我拯救世界’的爱情小故事】【时钰】这世界,我救,你,我也要。【朴烈】我只想毁灭这个世界,但,假若这个世界有你,放过这个世界又有何不可?愿人心暖阳,世界和平。
  •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本书内容包括: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导论、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分析、人员招聘与配置、人员培训与开发、绩效考评与管理、员工激励、薪酬管理、劳动关系管理等。
  • 神尊在上,我在下

    神尊在上,我在下

    他们的初次相遇,是在她无知的年纪。再次相遇,她年纪虽长,却依旧无知。殊华从未想过,既不端庄亦不贤惠的自己,竟会让一向清心寡欲的浅释神尊入了红尘。多年后殊华才知晓,两人如今的缘分本就是她以命换来的。沉睡的前缘,醒来的恶念,两人的姻缘是早已注定,还是破茧成蝶,皆是未知。
  • 写给孩子的成语小百科

    写给孩子的成语小百科

    成语是汉语中的精华,掌握和运用成语对孩子的成长有极大的帮助。本书收录了小学生应掌握的常用成语,从成语释义、成语应用、成语故事、成语典故、成语游戏等多方面加深孩子对成语的记忆和应用,是小学生不可缺少的学习工具。
  • 沫苒惊华

    沫苒惊华

    江山如画,美人如梦,十五岁的她穿越时空,回到属于自己的时空,却成为天下第一的草包废物。且看她如何逆转天下!草包废物不过是外表,惊才绝艳才是本质。天下第一公子竟愿意为她入赘宫家。东清国皇帝倾情于她。西寐国太子为她而弃王位。最后,她会是谁的佳人?缘定今生,不离不弃,谱写一场天地永恒之惊世繁华。
  • 仙实录

    仙实录

    十年前,在泰缅地区工作,由于自小崇尚佛教,所以拜访过那边很多庙宇,偶然中,在缅钦邦隆格朗山附近的一个寺庙中看到一些残破的汉文书籍,多是佛经手抄本,字迹大多模糊难辨,其中有一本像是个人修行的日记,其内容与佛教毫无牵扯,更像是一个修道之人的心得。之后几年,利用闲暇几乎走遍泰缅寺庙古迹,并查阅大量资料,竟然发现我们熟知的历史并不准确,真相渐近,又是那么的惊世骇俗。。。。。。-----详情请见:番外-仙实录之源头
  • 苏晓的重生

    苏晓的重生

    她是个工作狂,又是个糊涂虫;她聪慧睿智,却不善于人情世故;她坚韧勇敢,又柔弱不堪;她心地善良,又狠心决绝。她几度陷入绝境,伤痕累累,却从不被打垮。她用她柔弱的双手,拨开层层雾霾,重生在新的世界!骄傲、快乐的活着。
  • 曾经逆风和你一起飞

    曾经逆风和你一起飞

    顺风可以飞得更远,逆风可以飞得更高。美好的大学生活,是我们永恒的怀念。初入职场那几年,在北京工作和生活的那段时间,我很感激所有的经历,也很感激,曾经逆风和你一起飞。
  • 朱育理文集

    朱育理文集

    中国航空工业史编修办公室所编的《朱育理文集》是朱育理同志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担任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航空航天工业部、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领导期间发表的讲话和文章这些讲话和文章充分体现了朱育理同志深刻认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进航空工业深化改革绘制航空工业发展战略蓝图高度重视质量。
  • 残魂帝君

    残魂帝君

    刚从学院结业回国的他,却遇上国难,夹在朝廷的政治斗争中,竟然连从小视为英雄的父亲也成为了政治斗争的牺牲者,因此他走上了兵变的不归之路,随后,兄弟反目成仇,战争一触即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