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65300000030

第30章 论据充分吗

我们都知道,一个论证背后的基本目的是证明一个论点。论证者的任务就是要提供可以证明结论的确凿证据。所以,窃取论题谬误是一个非常致命的错误,因为它试图避过整个论证的过程。犯这种错误的论述,表面上看是一个论证,但实际上不是。

造成这种谬误的原因是缺乏真实前提为结论提供充足的支持。这种谬误的重要标志是:把有待证明的观点当作不证自明的前提条件。来看如下例子:

因为小王在撒谎,

所以,小王是个骗子。

乍看过去,这似乎是个正确的论证,结论分明,第一个命题是第二个的前提。但是,如果我们观察第一个命题的内容,就会发现,它本身就是对结论的重复,只是换了个说法。两个命题只是表达方式不同,没有内容上的差别。所以,这是个窃取论题谬误,前提没有为结论提供任何实质性的证明。我们来看一个更复杂的例子:

所有在屋里的人都是男的。

老陈在屋里。

所以,老陈是男的。

表面看来,这个论述的结论是想证明某些东西是正确的,但实际上并非如此。第一个命题具有所有大前提的标志,但是它的正确性是以结论的正确性为前提的。

窃取论题谬误的另一种叫法是循环论证,有时也称恶性循环。这一谬误的要点如下:首先,命题A被作为另一个命题B的前提条件;然后,过程被反过来,最初的前提A现在变为结论,而最初的结论B则变为前提。我们来看下面的论证:

因为人的命运是注定的,所以人是没有自由意志的。

然后,出现了这样的论证:

根据人没有自由意志的事实,所以人的行为是被命运注定的。

如果这两个论证前后相连地放在一起,它们的循环性就会很容易被看出。所以夹杂在它们中间的很多内容是故意放进去的,以便将其岔开,当读者在读到第二个论证的时候,已经忘记了第一个论证的内容。

有些时候我们找不出强有力的证据对一个论证进行反驳,但这并不能说明对方的论证就是真的。也不能因为对方不能证明自己是错的,就说自己的观点是对的。我们来看如下例子:

甲:人类并不是宇宙中唯一的智慧生物。我坚持认为在广阔的宇宙中有其他文明的存在。

乙:你有证据吗?

甲:我没有,你有证据可以证明宇宙中不存在其他文明吗?

乙:我也没有证据。

甲:所以这就证明我是正确的。

甲试图过早地结束一个还没有定论的问题。虽然双方都没有证据来证明宇宙中是否有其他的文明,但是对方缺乏证据并不能成为己方观点成立的证据。

没有充分论据的结论往往会成为宣传方法。勒庞对此做出了总结:给大众洗脑,并彻底控制大众的宣传方法主要有断言、重复和传播这三种。

断言:做出简洁有力的断言,不理睬任何推理和证据,是让某种观念进入群众头脑最可靠的办法之一。一个断言越是简单明了,证据看上去越贫乏,它就越有威力。一切时代的宗教书和各种法典,总是诉诸简单的断言。号召人们起来捍卫某项政治事业的政客,利用广告手段推销产品的商人,全都深知断言的价值。

这种宣传往往用一些高调、抽象,普通人无法用经验来证实的“知识”愚弄和欺骗听众。

中国面对危机,我们各个阶层是没有区别的,哪怕牺牲本单位的局部利益都要救市来应对危机。西方国家就很难,华尔街的金融企业家有想法,下层人员有自己的想法;政治家也是多元化的,有各种不同的想法,所以根本利益是有差别的。我们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矛盾协调起来方便,所以我们的民主政治效率比较高,不仅经济有效率,政治也有效率。

看了上述这段话会被说服的人,肯定对国内的贫富悬殊和利益冲突一无所知,必然会变成一个盲目的跟随者。

重复:如果没有不断地重复断言(尽可能地措辞不变),它不会产生真正的影响。拿破仑曾经说过,极为重要的修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重复。得到断言的事情,是通过不断重复才在头脑中生根的,并且这种方式最终能够使人把它当作得到证实的真理接受下来。

传播:如果一个断言得到了有效的重复,在这种重复中再也不存在异议,此时就会形成所谓的流行意见,强大的传播过程于此启动。各种观念、感情、情绪和信念,在群众中像病菌一样具有强大的传染力。

有断言、重复和传播,便有人云亦云、人信亦信的“真理”。很多政治性的缺乏充分论证的命题,都是通过断言、重复和传播变成了人们心中的“真理”的。

美国文化是建立在个人主义和个人中心论上的,美国的媒体都操控在大财团手里,哪里能有独立的舆论?

相信这样论断的人肯定不知道美国也有重视家庭、社区、社会的人,也有关心社会正义和弱者权利、福利的人。当然也不知道美国有许多不同形式的独立媒体。

有时候,人们利用暗示和联想,把表面真实的现象转化为实质虚假的意义引申。

有家公司的老板总是穿便宜的衣服,所以其他公司的员工都认为他是个一心为公司的好老板。哪怕实际上这家公司员工经常加班到深夜,但因为老板坚持朴素的生活作风,前来应聘的人还是络绎不绝。

值得注意的是,传播在作用于广大群众之后,也会扩散到社会的上层。传播的威力是如此巨大,在它的作用下,原本懂点逻辑的人的思考意识也会消失得无影无踪。得到群众接受的每一种观念,最终会以其强大的力量在社会的上层扎根,不管获胜意见的荒谬性是多么显而易见。就接受宣传而言,文盲和教授有时候并没有什么不同。

从前,有四个盲人很想知道大象是什么样子,可他们看不见,只好用手摸。胖盲人先摸到了大象的牙齿。他就说:“我知道了,大象就像一个又大、又粗、又光滑的大萝卜。”

高个子盲人摸到的是大象的耳朵。“不对,不对,大象明明是一把大蒲扇嘛!”

矮个子盲人摸到了大象的腿,大叫道:“你们净瞎说,大象只是根大柱子。”

而那位年老的盲人却嘟囔:“唉,大象哪有那么大,它只不过是一根草绳。”

四个盲人争吵不休,都说自己摸到的才是真正大象的样子。而实际上呢?他们一个也没说对。

这是个很古老的故事,也是成语“盲人摸象”的来源。这个故事表达了我们在使用片面的论据论证问题时,可能会出现的可笑结果。《警世通言》中有一个讲王安石和苏东坡的小故事:

一天,苏东坡去看望宰相王安石,恰好王安石出去了。苏东坡在王安石的书桌上看到了一首咏菊诗的草稿,才写了开头两句:“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

苏东坡想:“西风”就是秋风,“黄花”就是菊花。菊花最能耐寒,敢与秋霜斗,怎么会被秋风吹落呢?说西风“吹落黄花满地金”是大错特错了。

这个平素恃才傲物、目中无人的翰林学士,也不管王安石是他的前辈和上级,就提起笔来,续了两句诗:“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

王安石回来看了这两句诗,心里很不满意。后来他就把苏东坡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苏东坡在黄州任职近一年,到了九月重阳,这一天大风刚停,苏东坡邀请好友陈季常到后园赏菊,只见菊花纷纷落瓣,满地铺金。这时,他想起给王安石续诗的往事,才知道原来是自己错了。

苏东坡平时看到的菊花,大多是枯萎且不会落瓣的。他不知道:事物性质的变化是随着时空的变化而变化的,植物的特性、生长过程、花开花落,也会跟当地泥土、阳光、气候等条件有密切的关系。因此,他就得出了“天下的菊花都是不会被秋风吹落的”这样一个一般性结论。他用这个判断来衡量王安石的咏菊诗,就认为王安石的诗写得不对。等他在黄州住了将近一年之后,才知道自己的结论是错误的。因为黄州的菊花,是会被秋风吹落的。出现了这个反例,苏东坡通过简单枚举归纳法得出的一般性结论,也就不能成立了。

从归纳推理的角度来说,苏东坡的续诗犯的是轻率概括、以偏概全的错误。“以偏概全”是归纳推理过程中容易出现的一种逻辑错误。所谓“以偏概全”是指根据少数的个别事实,推出一般性的结论,并且把这个结论看作是必然的无可置疑的论断,把个别的一时的现象当作普遍的和永恒的。

巧言令色,鲜矣仁。

此话虽然适用于很多人,但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如若这样,很多靠口才谋生的职业都成“不仁”的人了,比如销售员、解说员、政治家等。

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

此话不知根据什么归纳而来。要让它成立,首先得定义何谓“祯祥”,而何谓“妖孽”。孔子晚年,有人打到了麒麟,据说那是祯祥的象征,可是孔子却吓得从此绝笔,不久便死了。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这句话也适用于大多数情况,但错就错在那个“凡”字上。有些事情我们不做什么安排也可以顺顺当当地做完,相反,像科研实验等事情,就是事先计划得非常周密,也可能不成功。

像这些归纳的例子,在传统书籍中比比皆是。这种归纳总结的例子是需要尽快破除的,否则就会给社会带来不少的危害。

诸矛盾中必有一个是主要矛盾,解决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办事有轻重缓急,此论证为一种策略尚有参考价值,但就算解决了急事、大事,也不能保证缓事、小事可以顺利解决。例如某人现在有吃饭和写文章这两件事要做。如果他饿得眼冒金星,文章显然是写不出来的,所以必须先去吃饭。然而食物只提供能量,并不提供灵感。“吃饭”和“写文章”这两个“矛盾”在本质上毫无联系。

生活是万花筒,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相同相似的现象,也许反映不同的本质;不同的现象,或许反映相同的本质。在生活中常常遇到这些问题,我们应当实事求是,深入地分析过程,不能简单推理,更不能主观武断,凡事都应该好好想想,千万不能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蒙蔽。

同类推荐
  • 人生是苦,苦就是福

    人生是苦,苦就是福

    看不开是苦,想开了是福。有欢喜心才合乎佛法,才合乎做人的意义。一个人在世间一年一年地过去,如果活得不欢喜那有什么意思?“欢喜”是佛法,欢喜是财富,有欢喜才能安住身心。如果做到欢喜?不管见到任何人都很欢喜,不管做什么事都很欢喜,不管在哪个地方都很欢喜,不管读什么书都很欢喜……能有越多欢喜,表示心中越有佛法,越有成就。保持欢喜的方法是:凡事皆生欢喜心。在本书中,星云大师具体而微地刻划出人间万象与众生实相,深入浅出的探讨世间的问题与人生的哲理,从家庭、工作、艺术、人际、生死等各个层面,分享了自在生活方面的智慧。
  • 道德情操论(经典超译本)

    道德情操论(经典超译本)

    《道德情操论》是亚当?斯密出版的第一本主要着作,他一生中共修订过六次。斯密从人类的情感和同情心出发,讨论了善恶、美丑、正义、责任等一系列概念,进而揭示出人类社会赖以维系、和谐发展的秘密。《道德情操论》对于促进人类福利这一更大的社会目的起到了更为基本的作用,是市场经济良性运行不可或缺的“圣经”,堪称西方世界的《论语》。译者在领会原著者思想脉络的同时,于编译中巧妙加入了现代理解与思考,缩小了阅读中的历史距离。行文简洁、有力,一改以往译文的晦涩拗口。该译本可从任何一页翻开阅读,精致的排版与精巧的开本适合随时、随地、随意、随性翻阅,特别适合非专业、非学术人群。
  • 中国儒教史话(三教史话丛书)

    中国儒教史话(三教史话丛书)

    儒、释、道三教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基本的构成要素。长期以来,三教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演变,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文化心态、民族性格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可以这样说,不了解中国儒、释、道三教的精神旨趣,就不能深透地了解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哲理内涵,就不能了解中国人丰富玄奥的内心世界,更不能了解中华民族历劫不灭、坚韧不拔的文化生命和精神动源。中国文化自古是一个多元精神和合体。儒、释、道三教文化在这一和合体中各居于独特的地位,从不同侧面发挥着自身的社会功能,相互冲突,又相兼相容,共同建构着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和
  • 看破不说破

    看破不说破

    本书收录了胡适研究中国禅宗思想的精华文章。全书对禅宗的传播、流布,以及对中国历史上各个时代思想、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严谨细致的分析。胡适本人不信任何宗教,但他对禅宗的见解,对于那些从事禅宗文化研究的人士,以及文化爱好者而言,至今仍有着影响力。
  • 左手李叔同右手南怀瑾

    左手李叔同右手南怀瑾

    佛家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儒家说:“人人可做尧舜。”道家说:“人人皆有仙缘。”这就是说,每个人天然是一座宝库,一旦发掘出来,价值何等惊人!然而,多数人身怀异宝,却庸庸碌碌了此一生,最后埋于荒丘之下,这又是何等浪费! 而李叔同、南怀瑾两位大师却凭着他们那一点点素心慧眼,做了一世高人。为什么多数人不能充分实现生命价值呢?本书将为你指点迷津!
热门推荐
  • 狩魔圣战

    狩魔圣战

    彼岸碧莲花:缔约!与我同战冰露天女:唯一拥有思想的魔魂!二合一的魔魂究竟是命中注定还是别有洞天?
  • 若只是喜欢,何必夸张成爱

    若只是喜欢,何必夸张成爱

    不是所有的流泪都是爱,有时候没有到爱的地步就只是喜欢而已。
  • 异界恶魔征战

    异界恶魔征战

    少年被一滴恶魔之血改变命运,在异界征战大陆。想要什么?权利?契约个国王权力就有了。手下?契约个强者手下就有了。美女?这个还是心甘情愿的好。
  • 嘘,亲亲相公安静点

    嘘,亲亲相公安静点

    她年纪最小的杀手,手上沾满了罪恶的鲜血,本以为不会去爱上任何人却无声无息的习惯了他的存在,他说你这么小,你失去的太多了,我想替你姐姐补偿你的一切,我很好养的,把你床给我分一半,每天你得食物我负责,我会赚钱养家的,乖以后我和你一起走过那些日子好吗?
  • 问道千秋

    问道千秋

    不装不作。希望能给你们不一样的问道之路。
  • 《爱从打闹开始》

    《爱从打闹开始》

    ‘总之大学生活就凑合凑合过吧。’这是开学典礼,突然闯入的男生--徐翼所说的,可却让本来演讲的李子萱尴尬,从此李子萱特别关注徐翼的一举一动,以至于发现了他的一些秘密,各种与他相关的事向我袭来,甚至我周围的人也因为我受到了创伤,子萱做出了决定....做出决定不可怕,可怕的是你连做决定的勇气都没有,在伤与被伤之间,子萱选择了.......知道吗?爱你就是要守护你,既然爱了就决不轻易放手,这是爱我的人用他们的青春告诉我的,这只是另一场阴谋的开始...
  • 惊天逆转

    惊天逆转

    五岁生母被迫自杀,八岁登基,直至今日他已做了十二年的傀儡皇帝!甚至护不了自己的忠臣和爱妃!满朝文武过半是首辅的人,就连后宫也被太后和皇后把持!但是,他说,这天下是大陈国的天下,这天下姓文,不姓晋!且看他如何扭转乾坤,实现这惊天的大逆转!可当一切尘埃落定之时,才突然发现,从一开这就是一个惊天的大阴谋!所有的一切,早就落入了他人的圈套之中!
  • 关于我最喜欢的你

    关于我最喜欢的你

    【我遇到过许多不一样的风景,可最喜欢的还是你】简之然曾单纯的认为自己和季洺寒不会再有什么交集,也曾天真的觉得她会和一个喜欢的人长长久久走下去,可是当季洺寒突然归来,身边还站着一个巧笑嫣然的女生的时候,胸口处传来隐隐的疼痛感让她不得不承认她吃醋了;“季洺寒我生日许的愿望是希望你吻我,现在你可以帮我实现愿望了。”霸道的不可一世的口气果然最适合她,所谓女追男,隔层纱,既然季大少不肯自己过来,那么她主动就好,总有一天生米会煮成熟饭,他是跑不掉了!
  • 尘埃与足迹

    尘埃与足迹

    个人随笔,有小时候的点滴文字,也有现如今的有感而发,不定期更新,不定期完结
  • 何素不笙锦

    何素不笙锦

    某天,锦素在时空里牛气哄哄的骑着,路边捡来的飞天猪,哼着《好汉歌》,一不小心撞上了智商比鱼唇的人类还低的系统。于是灰姑娘的故事开始了,呸呸呸,应该是蛇精病外加有外挂的牛气哄哄的宿主,带着智商堪忧,有点二货的系统闯遍大江南北的故事开始了。系统:为什么我的智商比鱼唇的人类还低?为什么我的宿主那么6呢?就明真相的吃瓜群众:你运气不好,人品差。系统:。。。好心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