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宪,北宋人,约于1050年左右完成《黄帝九章算经细草》,原书佚失,但其主要内容被杨辉(约13世纪中)著作所抄录,因能传世。杨辉《详解九章算法》(1261)载有“开方作法本源”图,注明“贾宪用此术”。这就是著名的“贾宪三角”,或称“杨辉三角”。《详解九章算法》同时录有贾宪进行高次幂开方的“增乘开方法”。
贾宪三角开方作法本源图的今称。中国北宋数学家贾宪所首创。西方称之为帕斯卡三角,晚于贾宪六百多年。
贾宪三角是一个指数为正整数的二项式定理系数表。杨辉在《详解九章算法》中曾记载“释锁算书,贾宪用此术”。
原图下面有五句话:“左衺乃积数,右衺乃隅算,中藏者皆廉,以廉乘商方,命实而除之。”前三句说明了贾宪三角的结构和它们在开方术中的作用。它的每一行中的数字依次表示二项式(α b)n(n=0,1,2,……)展开式的各行系数。最外左、右斜线上的数字,分别是各次开方中积(αn)和隅算(bn)的系数,中间的数字“二”、“三、三”、“四、六、四”等等,分别是各次开方中的廉(积、隅、廉皆来自于古代开方术的几何解释。
以开平方为例,初商α的平方,在图形中是一个大正方形,称为“积”,次商b的平方在图形中是占据一角的小正方形,称为“隅”,而2αb位于图形的两侧边,故称为“廉”)。
在贾宪三角后,附有“增乘方求廉法”:“列所开方数,以隅算一,自下增入前位至首位而止。复以隅算如前陞增,递低一位求之。”根据“法”后注明的“草”,求开六次方的廉的程序如下:第一位11 5=6,第二位11 4=55 10=15,第三位11 3=44 6=1010 10=20,第四位11 2=33 3=66 4=1010 5=15,第五位11 1=22 1=33 1=44 1=55 1=6,最后得到的6、15、20、15、6就是六次方的各廉。用这种随乘随加的增乘过程,可以求任意次方的廉。
后两句话简要说明了用各行系数进行开方的方法:以商的相应次方乘廉,去减实。如对数N开平方,用贾宪三角的第三层,确定初商α,得余实N-α2后,以初商乘廉,得2α;再定次商b,加次商于2α,乘以b,从余实N-α2中减去,它的算式就是N-α2=(2α b)b。
同样,开其他次方,亦可如法处理。说明当时中国数学家已把传统的开方术推广到开高次方。
同时,求贾宪三角各廉的增乘步骤,可以直接用来开方,从而创造了高次方程数值解法的新途径,这就是贾宪的另一成就增乘开方法。
元初朱世杰把贾宪三角由七层推广到九层(八次幂),为高阶等差级数求和问题和高次招差法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数学工具,贾宪三角对宋元数学的发展实有肇始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