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58800000005

第5章 名臣良将

在中国封建社会,臣是最高统治者皇帝和被统治者百姓之间的一个中间环节。臣对君来说,是“事君之吏”,是为皇帝分忧。尤其是一代开国之君身边更要有一群名臣良将才能成就霸业。那么明太祖朱元璋身边的一班文武大臣们又有怎样的风采呢?

徐达

徐达(1332~1385年),字天德,濠州钟离永丰乡(今安徽凤阳)人,他是明朝开国功臣,杰出的军事家、统帅,朱元璋比喻他为韩信,可见其卓越的军事才能。他与明太祖朱元璋是同乡,自幼相识,同为贫苦出身。他的童年也非常困苦,正是这样的生活锻炼了他的品格,磨练了他的意志。在朱元璋与各股割据势力对抗、推翻元朝统治和稳固大明江山的过程中,徐达作为最高军事统帅,表现出了卓越的才能,他身经百战,功绩显赫,史书上称他“以智勇之资,负柱石之任”,意思就是他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担当起了明朝江山创立时的中流砥柱,是大明王朝的开国功臣武将第一人。

在朱元璋借机会回乡招兵买马的时候,徐达得知这个消息,毅然从军,时年22岁,跟随朱元璋,戎马一生。

徐达对朱元璋可以说忠心耿耿,在听说朱元璋因误会被一个将领的部下扣留时,他自愿出来替代朱元璋做人质,以便朱元璋能脱身出面出调查调解。后来误会得以澄清,这场危机才算平定下来。而在这次事变中徐达的胆识,气魄更为朱元璋所欣赏,两人的关系更加密切了。

之后徐达随从朱元璋渡过长江,攻取太平(今安徽当涂),夺取集庆(今南京)作为政权根据地。后来又马不停蹄的率领部队部攻占镇江等地,横扫江东,为朱元璋安稳做定应天付出了犬马之劳,后来被册封为淮兴翼统军元帅,在鄱阳湖之战大败陈友谅军,在苏州俘获张士诚及其将士25万,接着又挥军北伐攻克大都(今北京),随着他的入驻大都,元朝也灭亡了。到了明朝初年,他又多次带兵远征,深入不毛之地,戍守边疆,一生之中战功无数。

虽然徐达位极人臣,战功显赫,但也没有逃脱“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历史轮回。

刘伯温曾经借下棋的机会暗示过他,但是他没有在意,认为这事情不会在他和朱元璋之间发生,可惜他忘记了,此时的朱元璋已经不是那个流落街头,无家可归的小和尚了。刘伯温见徐达不知自己暗中的奉劝之意,也只能摇头叹息。

后来徐达得了背疽症,民间传说不能吃烧鹅,但朱元璋却故意派人送来了烧鹅给徐达吃,其实言下之意就是赐死。徐达看到烧鹅感慨万分,无奈含泪吃了烧鹅,不久就发病而死。

常遇春

常遇春(1330~1369)。字伯仁,回族人,安徽怀远人。他身材魁梧,性格沉着果敢,双臂修长善于骑射。公元1355年春在和阳加入到朱元璋起义军中。他和徐达一起,成为朱元璋的左榜右臂,徐达是一个帅才,有智谋,有战略眼光。而常遇春则是典型的将才,他有猛张飞之勇,作战身先士卒,怒目就可威震敌胆。有人将明朝的统一大业,概括为南下、西征、东取和北伐这四个大阶段,这所有的阶段常遇春从始到终,大小战役,没有一仗没有参加的,他带兵以勇猛顽强,无坚不摧而著称。自称能以十万大家横扫天下,军中将士戏称他为“常十万”。

常遇春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也是无人能与之相媲美的一代猛将,相传他常自己带兵突进,搅乱敌人的布阵,并且在需要的时候,敢孤身潜入元军统治的地区打探消息。朱元璋挥师北伐向元朝发起总攻之时,军事要塞太原成为战役的焦点。但由于太原在中国历史上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所以城高池深,易守难攻,元军利用这样一个屏障,以逸待劳,固守不出。西征大将军常遇春担任这次任务的先锋,在几次叫阵不出之后,他为了解守敌详情,甘冒奇险,妆扮成樵夫,混进太原城查探情报。不料半路走露了风声,刚一进城,就被元军事先埋伏好的士兵四面包抄,陷入重围。就在这万分危机并且身边没有随从的情况下,他还是杀开一条血路,逃进了城墙旁的一个小巷里。由于城中居民对元朝怨气很深,在一位孤寡老妇人柳氏的帮助下,令常遇春逃过一劫。获救之后,常遇春为了感激老人救命之恩。临别时,他顺手折断了院子柳树上的一枝,对柳氏说道:“老人家,这里马上就要成为战场了,兵荒马乱的年月,难免会有所误伤,您就把这根柳条插在门上,以保证您的安全吧。”几日之后,他率领军队攻破太原城。柳氏眼见战火连天,害怕街坊四邻遭受劫难,就挨家挨户,告诉街坊四邻,让大家都把柳枝插在门口。常遇春回到营中之后,命令士兵对门口插柳条的住户要小心保护,秋毫无犯。后来,人们为纪念柳氏和常遇春的恩德,也为了庆祝太原的光复,就家家在门前种上一棵柳树,渐渐绿柳成荫。这条小巷就远近闻名,后来人们都把它改名为“柳巷”了。

刘基

刘基(1311~1375),字伯温。出生在南田武阳(浙江文成县),相传他得到高人传授技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对用兵打仗也是犹如神助,总能在危难之际,想出化解的妙计。朱元璋成就霸业,他功不可没。民间的老百姓对他的评价相当高,常拿他和诸葛亮一起,比做智慧的化身。

他的一生,大约可以以五十岁那年为分界线:五十岁之前效力于元朝;五十岁之后扶佐朱元璋。他在23岁那年就高中进士,做了江西高安县丞,后来有晋升为江浙儒学副提举,由于他嫉恶如仇,曾几次三番上书弹劾御史失职的事情,都被御史大臣阻挠回去,刘基激愤之下失去了对朝廷的信心,辞职还乡。隐居临安,每天纵酒高歌,泛舟西湖,以抒发心中忧愤。

朱元璋率起义军南下,攻占金华、处州等地后。得知刘基才能出众,再三邀请,刘基应召出山,这些上面已经叙述,这里就不在重复。同年六月,陈友谅大军30万攻克太平,利用水军威胁应天府。朱元璋帐内一时出现了主战和投降两种意见,有人说应该保存实力撤退,而有人却说要和他们决一死战,争吵不休,让朱元璋一时也很难做决定。刘伯温什么话也不说,朱元璋见他有些反常,就把他请到内室,想听听他的意见。刘伯温进了内室,激动地说:“主张投降和逃跑的都应该斩守!”他又解释说:“陈友谅为人骄纵轻敌,应当诱敌深入之后再给予敌人致命一击。这正是称霸天下,成就帝王大业的绝佳机会啊,怎么能够放弃呢。”

朱元璋正是听从了刘伯温的意见,才命部下佯装里应外合,打败陈友谅主力军。改变了当时群雄争霸的局势,增强了自己的实力,奠定了下一步扩展全国的基础。

刘基为人性格刚直,不会敷衍趋势,更不会以自己的好恶来影响对局势的判断。朱元璋打算撤换李善长相位,本来李善长处处为难刘基,这是一个扳倒李善长的好机会,但是刘基还是秉公论事,说李善长能调和诸将,换相这样的大事必须慎重。虽然替李善长说了话,但是也没能阻止朱元璋,李善长最后还是离任了。朱元璋又想任命刘基的好友杨宪为相,刘基认为杨宪虽有才干,但气量狭小,不能担任丞相的职务。

刘基还博览群书,在文学上也有很高的造诣和成就。他的作品对后世留下了很大影响。

刘基对历代帝王功成名就之后“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心理非常了解,所以,他将朱元璋扶上大宝之后,隐退下来,最终得以保全,没有像其他功臣名将一样“意外”身亡。

点评:

元末社会危机重重,群雄并起,海内豪杰之士,均有夺取争夺天下的野心。早期的朱元璋与其他草莽英雄并无不同,首先求得安身立命令,再此基础上求取富贵。但他开始重用起读书人之后,他的胸襟就开阔起来,眼光更加长远。

中国历代开国帝王大都出身显赫,以贫民身份起家的唯有朱元璋跟刘邦二人。他们都因知人善用而夺取天下,后人也常将李善长、徐达、刘基,与汉朝的萧何、韩信、张良相比,称之为明朝“三杰”。朱元璋本人也将刘邦当作自己学习的榜样。更为重要的是他采纳了朱升“高筑墙、广集粮、缓称王”的策略方针。在群雄混战的年代里韬光养晦,保存实力,在此消彼长的争斗中,所受冲击最小,由于手中兵粮富裕,为最终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些举动是张士诚和陈有谅等实力派所不具备的,这也成了朱元璋最终成功的关键因素。

而朱元璋既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之一,又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暴君。晚年他猜忌心理极重,大肆屠杀功臣,比刘邦及其妻子吕氏更为疯狂。对于他一系列暴行,史学家有两种解释:一是“蜕化变质”论,意思是经过一系列的争斗之后,改变了的性格。二是“政治需要”论,这点的意思,由于他自己意识到自己出身低微,没有家族势力,惟恐这些功臣威胁自己的统治。无论究竟出于什么样目的,这种做法让大部分有能力的人丧失决策的资格,极大的削弱了当时明朝的统治的人事力量,给燕王朱棣篡夺建文帝朱允炆的江山埋下了隐患。

相关链接:

朱元璋小传

明朝的第一个皇帝是朱元璋。朱元璋小时候并不叫这个名字,那时他连一个正式的名字也没有,因为他是在八月初八生的,别人都管他叫“重八”。从此,朱重八这个名字就叫开了。

他后来改名为朱元璋,字国瑞,生于1328年,幼家中贫苦,父母是靠租种别人土地为生的人,当时处于中国封建社会最底层。但他却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最终开创了中国历史上一个大统一的朝代。

1344春,淮北地区大旱,随后暴发大面积的瘟疫,由于当时医疗技术落后和元统治者控制不力,很多贫苦老百姓失去生命,朱元璋父母大哥二哥就是在这场灾难中相继去世的。为了维持生计,朱元璋入皇觉寺做了小沙弥。仅出家一个多月,他就被打发云游四方以乞讨为生。在云游期间增长了见识,后来投奔郭子兴部做了亲兵,因军功卓著成为起义军中的年轻将领,并娶了郭子兴养女马氏为妻。

后来不断吸收贤良加入自己的军中,扩大了自己的实力,经过东征、北伐等军事行动,开创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江山。

1368年正月,朱元璋称帝,国号大明,建元洪武,是为明太祖,立世子朱标为太子,妃马氏为皇后。到了1374年,李文忠和蓝玉大破元兵。元顺帝之孙向北撤离。至此天下统一。

君权压制相权,建立君主专政。

同类推荐
  • 孙中山与中国同盟会的建立

    孙中山与中国同盟会的建立

    《孙中山与中国同盟会的建立》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该书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东汉之刘志传

    东汉之刘志传

    当一个普通学生穿越回东汉末年后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这是没有魔法,没有异能,没有外挂,只有一个来自21世纪聪明的头脑!
  • 人公将军

    人公将军

    当黄巾起义轰轰烈烈的启程,又平平淡淡结束之后可曾有人记得那张梁?当这个后世历史学家的灵魂来到张梁身上,历史会变成怎样?但见人公将军横刀立马,领导黄巾,闯出一片天“人公,匈奴造反!”管亥“杀!”“人公,曹操来袭!”张燕“杀!”“人公,夫人来了!”丫鬟“呃,这个还是免了”“我不会让支持我的兄弟们失望,也不会让埋没的人才石沉大海,三国!我张梁在此向你挑战”
  • 三国之武牧天下

    三国之武牧天下

    杀人有罪,屠雄无错。在这乱世中,管他什么枭雄、英雄、奸雄,凡是挡我路者,统统杀尽。我是李信,这是我的三国!我是李信,誓要独霸天下!我是李信,谁能赐我一死!
  • 清酒破长空

    清酒破长空

    战火烽烟最是英雄热血,如果有那么一个时代,智者愚者都登上了舞台,真相被掩盖,时光不重来。可无论功败垂成,清酒终破长空,安抚那些永远沉寂于历史长河中的灵魂。
热门推荐
  • 聪明女人恋爱经

    聪明女人恋爱经

    本书共分三部分,包括男左女右:好肩膀,坏肩膀;零点伊人:伊人只是一个传说;男人江湖:每个浪子都需要一个娘子。
  • 大宗师

    大宗师

    有激情、有热血、有兄弟,还有博大的武学,看低调少年如何智斗疯狗,坐拥美人,令人怀念的校园,演绎着精彩的故事。
  • 阿诺萨的悲歌

    阿诺萨的悲歌

    背负罪恶,祸乱世间,魔王被所有人厌恶。在勇者杀死魔王的那刻整个世界都陷入了狂欢。只是没人知道,这是神交给魔王的使命,这是魔王的命运。都说魔王是神的亵渎者,谁又知道魔王才是神最虔诚的信徒。Standinginhelllookinguptoheaven.(站在地狱仰望天堂。)这是一个故事,结局完美也是悲剧。新人新书,谢谢支持。
  • 妖妃升职记

    妖妃升职记

    赵珠玑觉得很委屈。她不就是长得好看了一点,得宠一点嘛,说话毒舌一点,皇后娘娘你至于带队怼我吗?妖妃就要有妖妃的样子,打不过你我就枕边风。祸国殃民怎么了,人家是帝哥罩着的人,不服你打我啊~
  • 殿——圣器

    殿——圣器

    第N个处女座,鬼知道我会不会继续写下去,不要抱太大希望。
  • 异世荨缘:公主驾到

    异世荨缘:公主驾到

    生活在神界里无忧无虑的神皇幺女因意外来到下界尘世中,开始了她的异世之旅。在这个世界里有个溺爱成痴的妹控哥哥,她有得天独厚的背景,惊人的美貌。在这里交上了真心朋友,也有痴情男子对她的爱慕,本以为会在这个世界生存一世,却不想因自身的不同,而被动开始穿越,为了能回到第一次穿越的世界。
  • 正易心法

    正易心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传说:鱼雁

    传说:鱼雁

    不过是海天的距离,怎料却是浪雨似山针你终究要离我而去就像鱼雁一个属于天际,一个归为海洋_千年后会有人从传说里借月光将思念看清可雨停了雷鸣后我折了翼别看我沉入海底(薛之谦《传说》)
  • 便宜夫君便宜娃

    便宜夫君便宜娃

    为了一句“等我!”她就痴痴地等了八年。八年的等候,八年的痴情,换来的不过是一句“好久不见,这是我的妻子和儿子......"这是一个多么大的讽刺,是她太傻,太天真?还是怪他无情......在这人生灰暗关头,却突然冒出一个和她长得几分相似的两岁小孩拉着她衣角,怯怯的喊她“娘亲!”
  • 梦缘轮回的爱恨情仇

    梦缘轮回的爱恨情仇

    前世的遗憾,只能来世弥补。千年前,吕布遗憾死下邳城,从此,貂蝉便踏上了寻找吕布转世的路途。终于,在某日她集齐了五神器扭转了时空,来到了新的世界两人在某种原因下参加了当时最火爆的帝国梦幻游戏对决赛,却发现,事情远远不像他们想的如此简单。热血的世界,生死的爱恋,将为您慢慢展开.(拒绝俗套,拒绝跟风,独特的写作线索,全新的设定,耗时三年,值得收藏)群号415206743浩然殿广招书友加入其中一起聊天探讨,娱乐休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