〇日本年轻人的恋爱取向
直到现在,在日本,相亲还是促成婚姻最重要的模式之一,通过自由恋爱成亲的比例,还不是很高。
这怪不得日本人封建,实在和他们的社会习惯关系很大。日本社会成年人两性是有不同分工的,男的每天在公司拼死拼活,特别是年轻人,加班很多,常常半夜才能回家;女的要么不上班做家务,要么上班只做些辅助工作,五点钟准时走人。日本公司和机关严格限制个人干私事的空间,上班的青年男女基本没有谈恋爱的机会。如果上学的时候,还没有确定婚姻关系,就只能靠此后家里安排相亲了。
实际上,日本社会有很大一批人反对自由恋爱,认为相亲才是婚姻的王道。据说,有的日本人把相亲放在温泉浴池里,裸裎相见,这肯定是比较极端的做法,现实中如此效仿的并不太多。但是,日本人相亲,确实有一些特别的做法。
日本的男女在相亲前,都要做功课,还要准备一笔钱。所谓功课,就是双方都要写好自己的简历和家世,然后放在一个白色信封中,折成三折交给介绍人,日语称为仲人。和找工作不一样,这里的简历和家世都要自己手写,还要楷书纵向写。因为这份东西写得是否规整、认真,代表了对这次相亲的重视程度,也代表了本人的修养,所以包括信封上自我介绍在内的字样,都要亲笔书写。当然,里面还要有各自的照片,对女方的照片要求严格,通常要穿着和服、略侧身的坐姿照片。这坐姿讲究很多,比如,照的时候坐得太实不行,挺胸拔背不行,两眼直视镜头不行等。仲人要负责把双方的照片和情况在相亲前传递给对方。在日本,对这种特殊的文件有一个有趣的绰号,叫做钓书,大概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希望依靠这个诱饵可以钓上一个丈夫或者媳妇来吧。
准备的钱,则是给仲人的感谢金,被称作相亲料,约二万到三万日元。仲人并不会像中国的媒婆那样从一方那儿得到介绍费,而是男女双方共同支付。假如双方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还要再给仲人一笔感谢金,称为成婚料。
日本的相亲,以前由于多是亲朋好友介绍,通常是比较可靠的。但是近年来由于网络相亲服务、中介相亲服务的增加,骗婚等行为也逐渐增多。那个在温泉浴池里相亲的事例,就是因为出过多次女方通过精细化妆掩盖身体缺陷,才造成一些单身男性小心谨慎,必欲在女方素面朝天的情况下看清未来媳妇,弄出的一种另类相亲方法。
日剧中的爱情故事美丽的让人心碎,现实生活中日本年轻男女们又是如何看待爱情的呢?通过问卷调查结果,可以解读日本20~30岁年龄层人的恋爱心理。
在“选择恋人的第一条件是什么?”的问题上,约73%的女性和62%的男性都选择了性格;剩下25%的男性看重女朋友的外貌和身材。相比较而言,女性则较为关心对方的收入、身高和学历。这样的结果并不出人意料,但有趣的是,在另一项“最不希望恋人挑剔自己哪一点?”的问卷中,女性最不希望被挑剔的前两项为身材和外貌,男性则是收入和外貌。看来,大家都期待遇到美丽的公主或是白马王子,同时,又希望对方爱上的是自己的灵魂。
外貌不是重点,物质不是问题,那年龄呢?日本的年轻人如何看待姐弟恋?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女性能够接受的年龄差距为3岁以内;大多数男性却觉得比自己大3到5岁都不是问题。同时,41%的女性有过姐弟恋经验,男性则约为52%。
恋爱固然甜蜜,但“意见有了分歧或是烦恼会向谁倾诉呢?”这个问题的调查结果却有点意外,41%的女性和45%的男性都选择了不倾诉。而一定要倾诉的话,半数以上的人都选择向同性朋友倾诉。但在倾诉前心中早已有定论的女性为59%,男性55%,不知该算是恋爱心理成熟还是有些小固执的倾向呢?
那么,“吵架时谁先发怒?”50%以上的女性选择了自己,而先发怒的男性仅有17%左右,还有约为15%的恋人从不吵架,实在令人羡慕不已。虽然挑起“战争”的多为女性,但却仍有57%的男性选择了“吵架后自己先道歉”,而女性中只有31%选择先道歉。
另外,对于“什么时候会有被恋人信赖的感觉?”半数以上的男性和女性都选择了对方将自己介绍给家人和朋友的时候。约89%的女性和59%的男性“希望自己的恋人工作上进”,希望两人间不仅爱的牵绊越来越深,在人生道路上也能互相扶持,共同成长。
〇美国男人与中国男人择偶标准之比较
美国男士挽着的东方佳人
法国时装大师伊夫·圣洛朗的名言:“什么是漂亮的女人。那就是着黑色筒裙,黑色高领衫,臂弯里挽着位自己心爱的男人。”
在旧金山湾区,常可见到中国女人挽着位美国男人。而美国男人身旁的那位中国女人却其貌不扬。于是,中国男人得出结论:美国男人不注重对方的相貌。这个结论不无道理。试想,一个在中国长大的女人,首先受到中国男人的挑选,之后才会轮到美国男人。而中国男人的择偶标准不外乎一条:长相。于是,自认为其貌不扬的一些中国女人干脆外嫁。
使人感动的是,那些中国男人认为其貌不扬的女人们,在美国男人那里找到了爱。并不是美国男人看不到自己身旁女人脸上的皱纹和斑点,好莱坞和百老汇对女人的审美观,与中国男人并无二致。可贵的是,很多美国男人能够超越长相去发现一个女人的优点和内心,这使身为女人的人十分感动。
中国人比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热衷于排序活动。择偶的过程对于中国男人来说,无异于远古时代的打猎,谁打到了最难打的猎物,谁就是英雄。中国男人不无骄傲地把他“猎”到手的女人带到众人面前,也是一种生存竞争中成就的展示和炫耀,正如他向别人展示和炫耀他的奔驰车及花园洋房一样。
美国男人真的缺少审美眼光吗
对于那些牵着中国女人手的美国男人,中国男人爱批评他们没有审美眼光。美国男人真的没有审美眼光吗?当然不是。实际上,就连美国中小学生崇尚的青春偶像,也与中国男人崇尚的美女标准几乎同出一辙。美国男人年少的时候受生物本能的驱使,同样会去追求外表漂亮的靓女。一旦待他们长大以后,尤其是受过良好的教育以后,就不再满足仅仅追求漂亮的外表,而是更看重心灵的撞击,思想的交流,这是他们在生物本能之上的一个超越。
中国男人并非不需要交流思想,只是他们更愿意和男性朋友去交流,而女人只有听他们侃的份儿,中国男人不能容忍一个女人跟他平起平坐。通常,中国男人在他们强盛的高峰时刻,期盼女人的崇拜;中国男人在他们失败的低潮时刻,则期盼女人的抚慰。一个中国男人要找的,实际上是他母亲的翻版,一个爱他的女性,一个崇拜他的女性,一个能满足他的女性,而不是一个他爱的女性。当一个中国男人因为被女人拒绝而悲伤时,他的朋友会劝他:“为了一个女人,不值得!”
美国男人不吝啬夸奖伴侣
曾听很多中国女人说,她们喜欢和美国男人在一起,因为“感觉好”。美国男人从不吝啬夸奖女人,这种夸奖几乎成为习惯行为。即使一位相貌平凡的女人,美国男人也会由衷地夸奖她的才华、心灵、聪颖等,甚至因为经常受到夸奖、称赞,日日都“心里美”的女人其外表亦会变得美丽动人起来。有教养的美国男人还给了中国女人应有的尊重,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美国男士,会时时自然地表现出尊重女人的种种风度。这里所指的并非仅仅是帮女人开门、披外套之类肤浅的绅士风度,而是具有深度内涵懂得尊重和欣赏女人内在的价值。与之对比的是,一个中国男人如果想追一个非常漂亮的女孩,考虑的是如何首先打掉她的傲气。中国男人对自己的妻子,往往是“批评,批评,再批评”,还美其名曰“为你好”。鲜有中国丈夫给自己的太太送花,理由是“我给你更实际的东西”。与美国男人相比中国男人似乎缺少些东西,是不是缺少对女性由表至里的诚心尊重和宽广、无私的爱呢?
浏览报纸和网上的征婚启事会发现,绝大部分中国男人都要求女方年龄比他小。20岁到30岁之间的男人,往往要求女方比他小1到5岁。30到40岁的男人,则要求女方比他小5到15岁。而美国男人在征婚启事上,大都不设年龄限制。一位赴美女留学生,嫁了一个比她小9岁的美国男人。她说,当这位25岁的美国同学向34岁的她求爱时,她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还有位美国男人娶了比自己大15岁的中国女博士。娶一位比自己大9岁、甚至大15岁的太太,在许多中国男人眼中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中美征婚启事的另一不同特点是,中国男人往往罗列的是他们的成就,诸如:学位、职业、职称、经济状况,甚至有几室几厅的房产等。而美国男人多罗列他们的个人爱好和性格特点。爱看什么电视节目,爱玩什么运动,爱听什么音乐,爱读什么书籍;如何热爱动物,如何热爱野游等。这也反映出中国人和美国人求偶心态及标准上的本质差异——中国人求偶是在进行一项“一丝不苟”的排序仪式,恰如考大学一样,什么分数才能决定你进哪所学府。
一个萝卜一个坑,劣质萝卜休想混到高等坑里去。美国人找对象,是在找一个人生伴侣,一个与自己兴趣相投、心心相印的另一半。中国的男人不妨也学学美国的哪些男人吧!
〇德国人如何寻找伴侣
如果在德国大街上,看见成双成对儿的男男女女,中国人肯定会有诸多不解:怎么那么漂亮年轻的女子身边却是那么一个瘦小老头?为什么那个潇洒的男人找了一个胖女人却还甜蜜蜜的样子?西方人的恋爱观正应了那句常说的:不是因为好看而可爱,而是因为可爱而好看。
人们总以为,德国的社交圈很多,活动也不少,人们绝对是容易相爱或者结识的,所以,当丹梅(中国人)在Party上看见德国一位熟悉的小伙拉斯总是形只影单一个人时,就问他:“嘿,你怎么没带女朋友来?”他直率地说:“我呀,还是单身。”很真诚地说,他总碰不到合适的。他爱的,人家不爱他;爱他的,他又不喜欢。
丹梅沉不住气了:“奇怪,你这人怎么就没有桃花运?这次我用中国介绍对象的方法给你找一个!”拉斯一听,乐了,好奇地问:“怎么介绍?”丹梅说:“我先物色符合你理想条件的姑娘,而对方的要求也是你这样的人。双方认识之后,发现正是自己想找的,不就成了?”娜娣已经34岁了,她自己在广告策划方面已经有了不小的进步,在公司也站稳了脚跟,即使此时怀孕生孩子,也绝不会有被解雇的危险,所以,她想找对象的迫切心情是可想而知的。既然她也盼望成家,拉斯也如此,说不准……丹梅心想。
当丹梅兴奋地把这事用电话通告了同事萨丝基娅时,萨丝基娅快笑死了,说:“丹梅,你这中国主意可真棒!你们中国人都这样找对象吗?”丹梅说:“不全是,我和史蒂芬就不是。”丹梅告诉她这种介绍法成功率也不小,她立即说这主意她赞成。丹梅嘱咐她在生日Party上一定要把娜娣带来,无论后者有什么重要的事情也不要放弃。生日Party上,丹梅该请的人一概请到。拉斯和娜娣当然也按丹梅的愿望分别来了。
事实上,一切都按丹梅的导演进行着。当他们两个人相向而坐时,丹梅还真觉得他们是天造的一对儿,地造的一双。但是,不知道是因为丹梅对拉斯透的底太多,还是萨丝基娅也对娜娣说了什么,丹梅发现,拉斯和娜娣也都不自然起来,后来就干脆躲着。这下子可坏了,计划泡汤了。
生日Party结束了,客人纷纷告别致谢,拉斯和娜娣没有互留电话和地址。丹梅累得半死就得到这么一个结果。丹梅的丈夫哈哈大笑,而且当天晚上他就把丹梅给人介绍对象这件事在德国亲戚们中传播开了。
不过,德国婚姻状况也有另外一种趋向:德国人不再拘泥于国籍,这说明与外籍人通婚者越来越多。这样看来,拉斯也不妨把眼光放到国外去。丹梅和他一聊,他说,丹梅不用你说,我早有这个打算。他说,他已经看透了,德国女子跟他年龄相仿的要么早有了人,要么只顾事业成就无暇顾孩子,而且,小拉斯还认为德国女子太牛气,太没有女人味儿,太硬。丹梅说他可能是走世界见多识广了,所以就看花了眼。他说他是严肃的人,爱了就该真爱,婚姻必须以爱情为前提。
〇现代法国人的爱情路径
为什么有的伴侣能相守一辈子,有的则不能?17世纪的法国女小说家斯德里曾经绘制过一幅“爱情地图”,讲述情爱历险必经的“羞涩城堡”“胆怯山庄”“冷漠之湖”等风情风光。现代法国人的爱情路径又是怎样的呢?
相识方式
据法国人口研究学院调查,50%的伴侣初次相识是因为做同一职业或在同一部门工作。在一起生活的人有20%是通过朋友介绍,14%的人说是两人一起工作过,12%的人结识于舞会,10%的人是在学习期,只有4%的人是在度假时……
激情幻想
一见钟情并不是普遍现象,只有41%的法国人承认现在的配偶是第一次见面选中的意中人。有位心理学家说:“很多人都希望一见钟情,有那种触电的感觉。但是一见钟情很大程度上是个陷阱,陷在里面或许幸福,只是该出来还得出来。”
先试试吧
11%的伴侣在同居之后的15个月还保留各自的窝,期间双方不作任何承诺。90%的情侣先住在一起,再考虑要不要长相厮守(1995年时只有10%的人这么做)。
性生活
被调查的已婚男女在婚前的一年内有性生活,男人为91%,女人为94.4%。同居者则为男84%,女92.8%。有63%的妇女承认她们敢于表达她们的愿望,44%的男人认为他们的配偶更为主动。总之,在性问题上,法国夫妻已经很平等了。
先生子再结婚
据统计,婚礼常常在第一个孩子出生后举行。50%的第一胎出生在父母婚前。到生了第二个孩子还没结婚的人则有25%。2003年,有20.7%的孩子参加了他们父母的婚礼(1986年时只有6.9%)。
忠诚度很重要
大部分法国人把忠诚看做伴侣概念的基本内容。在被调查的人中,只有10%的人认为不忠也没什么。以前,人们认为伴侣关系最重要的是安稳,现在他们更为关注夫妻关系的质量。一旦发现真有问题,他们情愿立即分手。换句话说,不忠是导致伴侣关系破裂的最重要原因。
今日法国,3个婚姻中就有1个以离婚告终。巴黎和其他大城市,2个中有1个。不过,有孩子的家庭10年来相对稳定。提出离婚时妇女的平均年龄为37岁,男人为40岁。在2002~2007年间结婚的人中,婚后4年离婚的最多。婚龄长达40年的婚姻中,只有1%的离婚率。73%的离婚是由女方提出的,这个数字在2006年时为67%,表明女性的独立意识增强。
爱情与金钱
法国人对于政治人物的绯闻会好奇,甚至对他们的私生活议论纷纷,但法国人对绯闻持宽容的态度,不会认为这是个“政治问题”。
纵观法国政坛名人内,萨科齐在担任总统时宣布离婚,又经过一段“轰轰烈烈”的恋爱后选择再婚。萨科齐和模特儿出身布鲁妮结婚以来,虽然法国制定的隐私权法律非常严格,但是媒体对布鲁妮的花边新闻常常穷追不舍。还有法国司法部长达蒂未婚生子。达蒂16岁就离家独立自主,她曾说自己的一生不是美丽的童话故事,并大方承认怀孕生女,她的女强人形象及标新立异的处事风格获得法国女性的赞赏,尽管她生产5天后就上班遭到批评。
相比之下,法国人对钱的问题非常敏感。法国已故前总理皮埃尔,1993年就曾因涉及滥权,通过商界友人的帮助获得无息贷款100万法郎买房子,遭到批评。他最后不堪事件越闹越大,选择饮弹自尽。
为什么法国人看待金钱问题如此严肃,对私生活,尤其是男女关系却如此宽容呢?这是因为他们不干涉他人私生活的社会文化。法国人认为,结婚或恋爱与否原则上不是他人能干涉的事。法国社会认识的基本前提是,两人的亲密关系没必要取得法律或他人的认可。
法国司法部长达蒂怀孕一事被曝光后,媒体曾质疑“父亲是谁?”时,她却说:“我的私生活虽然有些复杂,但对此我不会做任何表态”。
法国人认为,把恋爱、结婚和工作能力混为一谈是不理性的。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性丑闻震惊美国之后,法国人对此却认为是“太幼稚”,这也是出自这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