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缕绯红/一段曼舞/一种飘逸/你用无声的语言/诠释着黄昏的美丽
天使也在妒忌/不让你演绎永恒的绮丽/夕阳的祝福/轻风的吟唱/也挽留不住慢慢消逝的你
终于/无限的爱恋化作了一个深情的吻/你永远地消失在那天际
你这样依依不舍地去了/去做了黑暗寂寞的新娘/留给我们的/是一种心灵的震撼/一段凄美的回忆
如果不是女儿的诗作《晚霞》在报刊发表,我其实很少去欣赏夕阳黄昏之美。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日薄西山,气息奄奄。”“已是黄昏独自愁。”为什么古今那么多悲悯夕阳的诗句呢?
夕阳的美是一种收获的美,它怀着朝阳的生气和正午太阳的炽热,携带着这些美丽,越过田野,走过大海,跨过山川,一路西行来到天边的。它仿佛畅饮了太多丰收的美酒,脸红红的,好似醉了,一副很高兴很惬意的样子。
夕阳的美也是一种成熟的美。从早到晚,太阳经历了风雨霜雪,冲破了满天乌云的遮挡,风尘仆仆。成为夕阳时,像一个蕴涵童年的天真、少年的幻想和青年朝气的饱经风霜的长者,凝视着大地,沉思着,在为明天思考……。
我还看过天上和河里各有一个夕阳的奇景。那是在府河畔,火红的夕阳映在河里,天上一个夕阳,水里一个夕阳,两个夕阳相映生辉。大地被染红了,田野仿佛铺了红地毯;府河被染红了,宛如百丈红纱漂浮在河面,随着波浪起伏着;树梢也被染红了,树叶好像是霜后红彤彤的枫叶。这真是可遇不可求啊,我时常翻出当时以两个夕阳为背景的照片,不是看自己,是看两个夕阳的美丽。
夕阳下山时果敢坚决,没有一点犹豫,纵身一跃就没入地平线了,留下了满天晚霞。有人说这是夕阳的壮烈,它的美是消失前的绚丽,是展现最后的辉煌。我认为这种说法太悲观了,美丽的夕阳怎么会消失呢?夕阳下山是小憩,要主动把光亮让给了月亮、星星。是夕阳献出的光,才有了耿耿星河,才有了皓月当空,才有了美丽的夜晚。
天际消失了最后一抹晚霞,暮霭四合,远处亮起了最早的几颗星星。白天的喧嚣、嘈杂、熙攘渐渐退隐;那沁人的安宁,正在寂寂的黄昏中,无声地涌来。
太阳含山,炊烟四起,倦鸟投林,农人荷锄而返。几家灶前飘闪着柴火,老槐树下,屋后溪边,母亲在遥呼着儿子归来。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古今中外,多少浪漫的故事,多少感人的恋情,是在这朦朦变幻、令人心醉的黄昏上演?
也许,有些人以悲凉忧伤的心态看待夕阳黄昏,是因为它带来了黑暗而告别了光明;其实,黑夜与白昼,又何必分高下,又何必择厚薄爱憎。在永无休止的时间流动的节律中,黄昏与透明同是日夜更替的两个临界点。它们价值是同等的,既然如此,我们又何必独厚黎明而嫌弃黄昏呢?
生命的夕阳、黄昏,是人生最成熟的时刻,如同收获季节的秋,休闲信步的冬。他已走过漫长的人生路,坎坎坷坷。经历了世道的沧桑。爱过,也恨过。笑过,也哭过。他饱尝了人情的冷暖,也阅尽了世态的炎凉。他可以以超然的心境“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观天上云卷云舒”。
夕阳在夜晚时凝聚力量,在孕育明天的太阳。夕阳是朝阳的母亲,它把自己的一切交给了朝阳,朝阳脱颖而出。否则,怎么会有第二天的太阳?
你看,第二天夕阳早早地醒来,第一个来到苍穹,变为朝阳,给大地送来了黎明,先是喷薄欲出,接着彩霞满天,太阳又开始了新的历程。
夕阳是母亲,朝阳是孩子,生生不息,往复不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