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待同一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人,意见难免有不一致的时候,即使是父母,这样的争端和异议也难免发生。虽然你也有独立思考问题、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的权利,但父母无疑拥有更多的阅历和经验,我们处理与父母的争端,必须掌握的一个要点,那就是理智。
如果有争议的双方都比较理智,问题的解决相对就会比较容易,若是其中任何一方过于冲动或执著,解决问题的难度就会大大增加,甚至滋生出许多附加性的东西,而这些都不是双方愿意看到的。事实上,尊重父母并不等同于完全一味地认可他们的观点,为此我们强调青少年在处理与父母的争端时一定要冷静、理智。
孙晓与妈妈吵了一架,原因很简单,孙晓放学后到家的时间比平常晚了一个小时。“你到底干什么去了?说实话!你现在初三了,知不知道,这是一个能不能考上重点高中的关键时刻。”听着妈妈又要上纲上线的教育,孙晓嘴里那些本来想解释的话一下子全没有了,转而变成了针锋相对。“行了,别再唠叨了,烦不烦啊。我没做什么,不就晚回来一会吗?又不是小孩子,不用你担心了。”孙晓的话让原本脾气就不怎么好的妈妈更恼火了,“说你两句都不行了,你还有理了是不是,到时候升不上高中看你哭都找不着地方。”饭桌上的争吵让一家人都没有了食欲。
刘萌和班上的一个男同学挺谈得来,两人经常在一起讨论学习上不懂的问题,这也让刘萌对枯燥的高中生活不再那么厌烦。可是,有一天,妈妈却突然对她说:“萌萌啊,以后和你们班上的男生不要走得太亲近,尤其是那个叫邓超的男生。”刘萌并不了解妈妈是怎么知道自己和同学的关系的,但却不明白妈妈怎么会用“亲近”这个词来形容,“难道妈妈怀疑我在谈恋爱吗?”刘萌心里这样想着,可她知道现在说什么,妈妈也听不进去,只好点头答应下来。“放心吧,妈妈,我们只是在学习上互相帮助而已。”不过由于两个人只是单纯的同学关系,而且刘萌也很珍惜这份友谊,除了适当地保持一点距离,他们还是会经常一起讨论学习上的问题。就这样,一直持续到两人都以优异的成绩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
父母不可能总是认可我们的观点、做法,我们对他们的看法也不一定必须认同,这时候难免会有争端。争端,尤其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争端,根本不是一个不能解决的问题,只要我们能够用理智的态度对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相信我们的父母一定能够理解我们。
□跟我学礼仪
一个问题的不同看法,不存在绝对的对与错、是与非,之所以产生不同的观点,往往是因为每个人的立场不同,经历不同。当我们与父母站在不同的立场看待同一问题时,争端也就很容易产生。
以最佳的方式解决争端就需要我们有足够的理智和冷静。那么如何做到理智、冷静呢?
1.换位思考,多站在父母的角度思考问题
青少年往往总是带有逆反心理,父母越想让你做的你越不愿意去做,比如对学习的问题往往就是如此。这时候,我们不妨更多地换位思考一下,多站在父母的角度去看待存在争议的问题。要相信,父母处理一切问题的方式都是以“对自己好”为前提,父母的阅历和经验也让他们有更长远的目光。“如果我已经为人父、为人母,又会怎么做呢?”不妨多想想这个问题的答案。
2.以理服人,绝不能蛮不讲理或者干脆置之不理
在与父母有争端时,很多青少年往往选择比较极端的处理方式,要么与父母大吵大闹,要么一声不吭,依然我行我素。事实上,这样的做法并不能算是最明智的选择。如果你真的不能认同父母的观点,不妨静下心来,冷静地说出你的观点、意见,让父母了解你内心的真正想法和你这样做的出发点,也许他们也会因此改变想法。
3.暂且搁置,稍后处理
如果你和父母在讲明各自的立场和观点之后彼此之间仍然不能认同,不妨将问题搁置一段时间,让双方都冷静下来以后再处理。“好了,既然我们谁也说服不了谁,那就过两天再谈吧。”主动放下这个问题,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
4.一时妥协,避免矛盾激化,让时间证明一切
这种情况,多是你认为自己正确,并且也确实如此,只是父母没有理解你,这时不妨暂时向他们妥协,没必要非要争出个高低上下,弄清是非黑白。对很多问题而言,时间往往就是最好的验证手段。比如父母误会你和班上某个同学的关系不正常,而事情绝非如此时,不如答应他们,与其保持适当的距离,以保证自己的学习成绩不受影响,父母看到这样的结果一定不会再对你有所怀疑了。等到时机成熟时,再向他们说出你想说的话,让他们因为误会你而感到抱歉,这样父母也会称赞你的理智与大度。
礼仪箴言
青少年处理与父母的争端,要学会理智地控制自己,不要因为父母一时的不理解,就冲动地做出不可挽回的事情。“冲动是魔鬼”这句流行语应该时刻挂在你的心上,与自己的父母对着干,对于解决问题没有任何益处,更糟糕的是,你将为自己的行为懊悔不已。理智是化解争端的最好方法,这一点毋庸置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