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时代的人对历史人物会有不同的看法,这是十分自然的,世人对曹操的形象认识和定位也经历了许许多多、反反复复的曲折,本章将为你一一梳理,展开其谜。历史上的曹操盗挖他人陵墓也是出了名的,甚有摸金校尉、发丘中郎将之属,他生前做尽这些“坏事”,那么死后对于自己的“阴宅”又是如何考虑,如何规划的呢?新近惊现于世的曹操墓又有着怎样的玄机和扑朔迷离的故事?
建安二十五年,一代奸雄曹操崩逝于洛阳,享年六十六岁。然而就是这奸雄之死也备受后人訾议,那就是曹操死前所留下的一篇《遗令》,今天我们仍能略窥一二。
曹操死前留下的《遗令》,上面这样写道:
吾夜半觉小不佳,至明日饮粥汗出,服当归汤。这一句是曹操在陈述自己的病情,喝粥都能出汗,可见这时曹操病得不轻。吾在军中持法是也,至于小忿怒、大过失,不当效也。这一句追溯自己戎马生涯,并且告诉后继者哪些是你该学习的,哪些是你不该学习的,都极有分寸。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这一句是曹操《遗令》的总纲,同时也贯彻了那种“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意思,另外一层意思呢,则是曹操认为现在还不是施行古代丧葬礼制的时候,所以要按照他的意思来安排后事,所以下文接着就说了后事的一些安排。吾有头痛,自先著帻。吾死之后,持大服如存时,勿遗。写寿衣。百官当临殿中者,十五举音,葬毕便除服。写葬礼。其将兵屯戍者,皆不得离屯部。有司各率乃职。这句话很犀利,为什么这么说呢?熟知中国历史的朋友都知道新旧统治者权力交接的时候一般也是政变多发的时候,也是最危险的时候,尤其是那些手中握有重兵的人,更是新继位者所担心的主要对象,曹操临死时的这条遗命就是为了防止不正常的事件发生,可谓有先见之明。虽然如此,但是要发生的还是发生了。曹操死后,身在长安战场的三子任城王曹彰即率本部,返旆洛阳,而且一回洛阳,就问先父玺绶何在,这是什么意思?这是摆明了要跟世子曹丕争王位来着,他虽然不是擅离屯部,可以看出曹操这道遗命的防患之处。敛以时服,葬于邺之西冈上,与西门豹祠相近,无藏金玉珍宝。这一句是曹操对葬仪的安排。
在曹操对自己的葬礼、葬仪做好了安排之后,他又对生者做了安排:
吾婢妾与伎人皆勤苦,使著铜雀台,善待之。于台堂上安六尺床,施繐帐,朝夕上脯腊之属,月旦十五日,自朝至午,则向帐中作伎乐。汝等时时登铜雀台,望吾西陵墓田。
这段写了曹操对其婢妾和伎人的安排,并且嘱咐后辈应该如何祭奠。剩下的这段就是备受后人訾议的所谓的“分香卖履”了,他的遗文说:
余香可分与诸夫人,不命祭。诸舍中无所为,则学作组履买也。吾历官所得绶,皆著藏中。吾余衣裘,可别为一藏,不能者,兄弟可共分之。
你看,曹操临死时也没念到自己什么功业,或者“英雄”什么的,只是交代一些分香卖履还有自己衣裘的琐事,关于这一点,易中天早已做过评价,我还是比较赞同的。
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能从这段遗文中品味出曹操的实用性人生和俭朴的品德。
这,就是叱咤一世风云的奸雄曹操的弥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