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狡诈历来都是出了名的,可以说,曹操这个人狡诈得很,在旁人看来并没有一定的道理可讲,因为他对人对事的原则似乎总是在变的,但同时也有人认为曹操是信义之士,在有些问题的立场上,曹操又能坚守原则,是个讲信义的人。
现存史料之中对于曹操的谲诈和狡黠的记载,资料还是比较多的,例如我们在第二章里提到的曹操欺骗他父亲,从而使他叔父在他父亲那里诚信缺失,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可见这家伙从小儿就不老实。
下面我们就现存史料中保留的这些事儿,再举四个例子。
第一个出自于《曹瞒传》,说,曹操有一次带兵打仗,军中粮草不足,曹操就问司粮官怎么办?这个司粮官还算头脑比较灵活的那种,他就对曹操建议“可以小斛以足之”。比如打盒饭的时候,该打一盒的,我给你打半盒;该打半盒的,我给你打四分之一盒;就是这个意思,克扣军粮啊。
可您想打仗的士兵会愿意么?铁定不愿意啊,这种职业、这种人,又遇到战争,本来就是那种吃了上顿儿没下顿儿的,我这顿儿本来该吃一盒的,我恨不得吃他个三盒、五盒的,因为吃完饭一上战场,还不知道能不能活着回来,所以你克扣他们的口粮,他们不找你拼命才怪。
果然,这事情闹起来了!军士们开始哗变,说你这个曹操太欺负人,老子们拼死拼活地给你打仗,到头来你还克扣老子们的口粮,这活儿是没法干了。
曹操一看,这不行,就把先前那个司粮官又叫了来,您想这能有好事么?司粮官来了,曹操就笑着说:“现在军士们吵着不干,没有办法,我想借您一样东西,来压服他们。”那哥们一听,本来就是个机灵儿的人儿,立马就吓跪那儿了,说,曹丞相,您可不能这样啊,怎么说,我也是跟您鞍前马后、出生入死很多年了,您不能这样对我啊。曹操笑了:“我只是借您一样东西而已,你放心吧!不借这个东西的话,恐怕就无法平息此事。”然后不由分说地大手一挥,就有两个卫兵把这个司粮官给拖下去了。
您想这还能有好儿么?就是把他咔嚓一下斩首了,然后还首级示众,在他脑门儿上写着:“行小斛,盗官谷,斩之军门。”就这样,曹操把这事就处理了。
第二个例子呢,出自《世说新语·假谲篇》,也是曹操有一次带兵打仗,走着走着,走岔道儿了,走到了一个没有水的地方,可能当时这个时节不太好,是夏天,所以军士们很渴啊,还记得上一个故事么,上个故事是饿,这个故事是渴,反正都是类似的。
曹操就跟那儿喊话了,说:“弟兄们,赶紧走啊,我知道前面有个很大的梅子林,那儿的梅子子儿多而且甘甜可口,可以解渴。”军士们这一听,那还不赶紧走啊,一边走一边联想,哎哟,这个梅子又多又甜,真是解渴啊!不知不觉地条件反射了,口水流出来了,也就不怎么感觉渴了,再加上走得快,不久遇见水源了,哪里是什么梅子林啊,是一条河而已。这才知道又被忽悠了。
这个故事就是成语“望梅止渴”的典故出处。
第三个故事呢,也出自《假谲篇》,这个故事比较有名,是说曹操有权有势以后,干了不少亏心事儿,他怕人乘他不备,刺杀他,于是他就想了一个招儿。有一次他把服侍他的这些下人们都叫来,叫齐了,跟大家说:“啊,你们不知道,我这个人有个坏毛病,就是喜欢睡觉的时候杀人。”底下人们一听,将信将疑的,您还有这个毛病呢?可没听说过谁睡觉还杀人的,就一半儿信,一半儿不信的。
曹操看见了,接着又煞有介事地嘱咐说:“所以我睡觉的时候,你们都别靠近,谁要是靠近了,被我杀了,算你活该!”这下人们听了,仍然不是特别信。
曹操说完,就装着睡下了。过一会儿,假装睡熟以后,装着睡觉不老实的样子,一蹬腿,把身上的被子给踢掉地上了。这时候一个当班儿的仆人怕曹操着凉,又不敢惊动曹操,打扰他的睡眠,就悄悄地走过去,拾起被子,准备给他盖上。哪料想曹操一跃而起,拔出剑来,就把这哥们给砍了,然后回榻上继续睡他的觉,若无其事的。
这下可把这些仆人给吓坏了,等曹操醒来的时候,看见那个仆人倒在自己榻边儿的血泊中,还故作惊疑地问:“何人杀吾近侍?”底下这些人都说,是您亲手杀的,您不记得了?曹操故意表现出很遗憾的样子,说,我早说过我有睡觉杀人这个毛病,这人不信,结果闹出事来。这下人们一听,都全信了,以后曹操睡觉,谁都不敢上前去,就是天塌下来,也没有一个人敢过去试剑了。
这个故事就有点儿兵法的味道在里面了。
第四个故事同样出自《世说新语》,但是《忿狷篇》里的。据说,曹操有一个十分喜欢的歌伎,当然不是貂蝉,唱功很好,但是性情不好,比如说曹老爷子哪儿天儿心情来了,对那歌伎说:“来,给爷唱一曲儿!”那歌伎可能今天儿心情也不怎么好,就不理睬曹操,而且还很不耐烦地说:“您爱找谁唱去找谁唱去,老娘我今儿个心情不好,懒得唱!”曹操吧,这个人爱才,这歌伎不唱,他能怎么着,杀了吧,觉得可惜,不要吧,又有点儿舍不得,您说这怎么处理呢?
哎!您还别说,人家曹操就想了一招儿。
您不是唱功好么,可以啊,曹操就给她找来百十号人,说,您啊,也先别给我唱了,干脆先当老师,把这百十号人教好。那歌伎没什么肺腑啊,听了这话儿,教就教呗,反正也乐得自己技艺得以流传。她就很卖力很卖力地教啊教啊。
过了一段儿,曹操过来视察,那意思自然是看你的教学成果了,曹操跟那儿一坐,说,来吧,找几个代表的给我演唱演唱。那歌伎一听,就给曹操选了几个素日里最优秀的,这几个一唱,曹操跟那儿听着,突然觉得有一个不错,几乎和那个歌伎水平一样了,他就突地勃然大怒,叫道:“来人啊!把这歌伎给我拖下去杀了!”那歌伎就被武士们弄到外面儿,当即就给杀了,估计她还没闹明白这是怎么一档子事儿呢。
曹操就是这样一个狡狯、谲诈的人。
那我们为什么又说曹操是个义士,是个信士呢?
曹操虽然狡狯、谲诈,但是这种性格很大程度上是在那个乱世、那个动荡的时代里一步一步形成的,这个跟外在的环境有不小的关系,任何一个民族、国家在那样的环境下,很多所谓的英雄人物莫不如此,我们再来看一看我们邻国日本,战国时代织田信长的故事。
织田信长是日本战国时代的霸主,但是他也面临着很多的强敌,那个时代就和三国一样,强手如云。其中号称战国最强的两个重量级人物,就是越后的上杉谦信和甲斐的武田信玄。
我们单说这有“越后之龙”外号的谦信,这哥们可不是个吃素的,用我们中国人的话来讲,这哥们特别能打,不是一般地能打,一生七十余战,不曾败过,最差也是个平手儿,而且还是个大侠似的人物,这哥们既不称王也不称霸,他都是帮别人打,你说人家这精神,在那个时代简直就是个行为艺术家,所以他还有个更有名的外号,叫“军神”。
日本公认的有四个“军神”,第一个是源义经、第二个是楠木正成,除了上杉谦信以外,第四个是乃木希典,且不论这第四个只是徒有虚名,这第三个军神上杉谦信他手底下有个大将叫柿崎景家,这哥们就是个猛张飞,也特别能打,但却被上杉谦信给杀了。
您奇怪不奇怪?
据说这杀的理由就是织田信长的反间计。织田信长怕武田信玄,相当地怕,同样也怕上杉谦信,这个怕的程度不下于武田信玄,他自己就曾对上杉谦信说:“您要是从老家打到京都来,我信长只能身着小衣,一手拿扇,一手牵马,在道边儿恭候。京都以东就是您的天下,向西边就给我信长统治。”
对于一个类似曹操和秦始皇综合体的霸者,这话能说到这份儿上,您说他怕不怕?他给谦信施了一手反间计,利用柿崎景家上京都来买马的当儿,跟柿崎景家有点儿接触,并透露给谦信知道,谦信一听说这事儿,还有不怀疑柿崎景家的么?当下就把景家给杀了。
织田信长也是这样一个谲诈的人,除了他以外,武田信玄、北条氏康、毛利元就、丰臣秀吉、德川家康这些战国的强者概莫能外。
曹操也不例外,虽然他喜欢的信义多少也带有一些功利色彩,比如他擒关羽而不杀,知其必逃而不害,见其已亡而不追,但这些都是曹操对信义的期许,对信义的赞扬,还有他对陈宫家眷的妥善安置,都如此类,因此我们说曹操亦是个义士和信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