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是我大学同学中颇有才气的女孩。她饱读群书、文笔出众。但毕业几年后,她却成了同学中混得最差的一位,几经跳槽,工资却越跳越低。
我一向羡慕她的才华、同情她的遭遇,便向我的老板郑重推荐了她。老板和她面谈后,同意录用。我暗自为她获得这份工作高兴。谁知好景不长,公司里开始流传有关她的风言风语,大意是她太自大、不合群,不服从公司管理,总是我行我素,等等。
我旁敲侧击地提醒她几回,她却抱怨公司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自己的所为是如何的正确。我很无奈,只得提醒她在公司里要收敛一些。但老板对博的言行也有意见,并跟她进行了一次单独谈话。
他们的谈话结束后,一向和善的老板很生气地对我说了4个字:脑子有病!然后说,你怎么有个这样的同学?!我赶紧去问博怎么回事。博还自我感觉不错地说:老板谈得很诚恳,问我是不是有什么困难。我就把家的情况一五一十的都跟他说了,我爸和姐夫遭遇车祸的事,爱人也刚刚下岗……
我一听彻底懵了,也多少明白了一些博在社会上混得不好的原因。我告诉她:单纯过了头就是傻。她却一直想不通自己到底哪个地方错了。后来,老板对她印象越来越差了,最后“炒”掉了她。
在为博深深叹息的同时,我也对人的社会角色有了更多的思索。
作为一种群居动物,我们谁也不可能离开社会独立生存,这同时决定了谁都得服从社会规则,无论你是否情愿。在社会上行走,我们既要遵守各种法律、法规、纪律等明规则,还要受到各类潜规则的制约,如社交礼仪、人情世故、职场灰色地带,等等。正所谓:顺势者昌,逆势者亡!
领导以真诚的心态跟博交流,目的在于帮她摆正心态找准位置,从而更好地工作。博却单纯地感动于领导的真诚,而无法深入思考这份真诚背后的动机。后者恰恰又是最关键的。出现这种认识偏差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博没有把自己放在职场的背景中考虑问题,没有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于一名员工。
职场讲究的是投入产出比。领导从百忙中抽出时间找他谈话,是投入;他所期望的产出,是博的思路转变,而决非她哭哭啼啼地大道家门不幸。这样不但不会让他产生同情从而重用她,反而会让老板觉得她太麻烦。她连老板跟她谈话的用意都看不透,老板只能认为她是个无能之辈,不值一用。
如果这时候,博能够审时度势,适时地从“朋友”的角色认知中转变出来,戴上“职场员工”的面具,那么凭借她的才华,在公司里一定能获得很好的发展。
博的挫败来自于她不分场合的真实,那么你呢?是否还在为不愿意戴上假面具而苦恼?是否还想执拗地坚持你那孩子气的天真?是否还在看不惯别人灵活多变的生存原则!
当你觉得社会都错了的时候,首先请你反思自己:不是别人太世故,而在是你太单纯。这是社会,不是你家,你面对的不是无条件、无原则、疼爱你的父母,而是跟你素昧平生的陌生人。父母可以忍受你的任性妄为而慈爱有加,但你凭什么要别人也忍受这些?
昨晚你与朋友大吵一架心情不好,第二天带着情绪上班,见了任何人都用仇视的目光去看,眉头皱得紧紧的,嘴巴撅得高高的。你以为这是演电影?会有个帅哥同事被你生气的可爱模样所深深吸引,从而展开一段浪漫情缘?放弃不切实际的幻想吧!如果你以这样的态度对工作,那个帅哥同事被你极不合作的态度惹火了,他会跑到领导面前狠狠告你一状,临走还说:拜托,我希望再也不跟她合作了!从此领导看到你,也皱起了眉。
记住:无论发生什么事,都要学会淡定地微笑。微笑是一个人最美的化妆品,也是最漂亮的面具。
你某项工作任务完成得不甚完美,虽然你有一大堆理由证实自己已经,但领导依旧在全体同事面前把你大批特批。你感到又委屈又丢人。领导的话尚未结束,你就挺不住了,趴在办公桌前哇哇大哭了,工作不管了,领导也不理了。你以为领导会因为你的痛苦而会怜香惜玉放过你?你错了!你的泪水只不过让领导对你又多了一个坏印象:娇气任性!
记住:职场不相信眼泪!就算是你有天大的委屈,也一定要把眼泪迅速消灭在眼眶里!即便无法微笑,也要学会面无表情。戴上我们最平静的面具,憋到回家一个人抱着枕头尽情哭吧!
你爱的那个人不爱你,你苦苦暗恋了好几年,唱的却始终是独角戏,你无比温柔地成了爱情的乞讨者,他却依然无动于衷。他越是这样,你越是无法释怀,于是不停地打电话、发短信、写邮件。天哪,你连宝贵的自尊都放弃了,但却被他当成球踢走了!
记住:如果他不爱你,说明他不愿赏识你,那么,他就不配拥有你的付出。把你的付出留给那个懂你的人!对他,还是高高地昂起你的头,戴上骄傲的假面,从他身边优雅而高傲地走过,决不回头。拾起自尊,就一定能走出感情的泥沼!
……
生活不是童话,社会更不是白纸,这里五颜六色、五味陈杂、乌七八糟,但身处其中,明智的你最好还是先放下评判它的权利,先学会生存。
要在现实中生存,我们首先需要的往往不是改变,而是适应。理智地看待假面具,灵活地运用假面具,我们的人生之旅将更加顺畅,也将更加幸福。因为一个幸福的人,首先要具备发现幸福的能力。戴上假面具,过五关闯六将,情场职场双双得意,这样的人生该多过瘾!
一个成熟的现代女性,无论身处何种环境,大都能够适时地调整角色、适时地戴上各种面具,最终都能在自己的事业与生活中,如鱼得水、左右逢源。
所以,让我们时刻铭记那句名言:表演的最高境界,是将自己的脸变成面具。不过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能达到第二境界也就足够了,就是能像京剧那样“嗖嗖”地“变脸”。
对于那些拒绝长大的伪大人,在这里也奉劝几句:其实,衣服何尝不是一种面具?礼仪又何尝不是面具?面具的存在,就犹如红绿灯一样,是为了满足人们更和谐地社会交往的需要。
所以,还是请理性地看待面具。如果你真的彻头彻尾不想带面具,那你就裸奔吧。但是,相对于灵魂来说,皮囊其实也不过是一副面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