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准确、流畅、生动,是衡量一个人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基本标准,也是人际交往的最基本的因素。更重要的是,语言能力是提高自信心的强心剂。一个人如果能把自己的想法或愿望清晰、明白地表达出来,那么其内心一定具有明确的目标和坚定的信心,同时其充满信心的话语还会感染对方,吸引对方的注意力。
我们的沟通是否成功,往往决定于我们的语言。我们和人们接触的时候,有四件事情容易被人估定价值,那就是我们所做的,我们的面貌,我们所说的话,我们是怎样说的。可惜许多人为了种种繁忙的琐事,竟使他们忘记了最重大的事,缺少时间去锻炼他们的讲话水平,甚至不肯花费一分钟的时间去设想一下如何充实自己的辞句?如何使讲话准确清晰?
战国时代,群雄并起。
苏秦、张仪曾经在著名的谋略学大师鬼谷子门下勤读多年。两人卖力苦读,并非要救乱世黎民出水火,而是自己能有出头之日,凭借三寸不烂之舌获取荣华富贵。
苏秦学成后,便选择了秦惠王作为自己说道的对象。
继承王位不久的秦惠王接见了苏秦。见面后,苏秦便滔滔不绝,口若悬河,点明天下大势,极力怂恿秦王凭借秦国强大的力量和优越的地理条件,发动战争,统一天下。然而,秦惠王对苏秦的设想并不心动,他婉言回绝了苏秦的空头理论,认为秦国谈统一天下为时尚早。
接下来,苏秦先后十次上书秦王大谈强大武力是通向和平道路的基础。只是秦惠王丝毫不为所动,他只是把苏秦视为只会高谈阔论、华而不实的小人物。苏秦只好打道回府。回家后,他又饱受家人的百般耻笑,这使得他决心一切从零开始,发愤读书,将各国之间的利害关系吃透。他日夜苦读《阴符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头悬梁,锥刺骨”。他揣摩其中博大精深的谋略,并结合当时七国的种种利害冲突联系起来研究。一年后,苏秦对时局已了若指掌,便制定了一系列针对时势的战略。
苏秦再度出山。他首先跑到弱小的燕国,向燕文侯提出了使燕国强大的方针政策,并强调惟有齐楚燕韩赵魏六国合纵联手,方能消解强秦之威胁。
燕文侯对苏秦的观点十分赞赏,资助他车辆与金帛前去游说赵国。在赵国,苏秦的一番理论亦使赵王茅塞顿开,大喜过望。他马上封苏秦为武安君,赐豪华车辆100辆、白璧百双、黄金万镒及数不清的绫罗绸缎,让他带着去向其他的国家宣扬“合纵术”,联合起来抗击秦国。
由此,苏秦开始威风凛凛地周游列国,“以三寸之舌为帝王师”,说得韩魏楚齐各路诸侯怦然心动,趋之若鹜,言听计从。很快,苏秦便取得了六国相印。苏秦执政的15年期间,秦国的军队不敢踏出函谷关往东一步。
苏秦身佩六国相印时,张仪正处于游手好闲的状态。一天,他到楚相国家里做客,不巧相国家丢失了贵重的白璧,相国的爪牙见张仪贼头贼脑地四处张望,怀疑是他偷了白璧,便把他捆起来打了个半死,扔到野外。张仪被打得迷糊了,听见老婆大哭之声,便忍住剧痛问老婆:“我的舌头打坏了没有?”老婆哭着回答:“你舌头尚完好无缺。”他便高兴地安慰老婆:“好,只要舌头还在,我就一定会有出头之日的。”
权衡一番后,张仪决定投奔已经位高权重的老同学苏秦,先获一官半职,再徐图发展。苏秦知道张仪要来十分高兴,他正要找人帮助自己完成一个大阴谋,而才学胜于己的张仪是最理想的人选。原来,苏秦知道,由自己作相的“六国”是个花架子,各国都以自己的利益为重,很难真的联为一体,当秦国的强势被压制后,六国没有了危机,它们之间肯定要发生内讧,合纵术也就很快失去市场,那时诸侯们就不会再听他的摆布了。苏秦决定派遣张仪去秦国替自己卧底。为了利用张仪达到自己的目的,他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很冷淡地接待了张仪,态度傲慢。吃饭时,苏秦在殿堂上大宴宾客,却安排张仪独坐一角。苏秦的宴席上摆满了山珍海味,张仪桌上只有可怜的两道小菜。饭后,张仪向苏秦说明此行的目的,苏秦很不耐烦地要他等待机会。
看到苏秦不顾同学情谊,如此冷落自己,张仪难受极了,陡然间地恨极了苏秦。他发誓要与苏秦唱对台戏,为秦国出谋划策破掉苏秦的合纵战略。当然,张仪只有到秦国去谋发展,其他六国都在苏秦掌握之中呢。
可是张仪穷困潦倒,凭什么去到遥远的秦国呢?天无绝人之路,一位腰缠万贯的人找到张仪,说张仪相貌不凡贵气逼人,此去秦国必能成功,他愿意资助张仪,并亲自陪他跑一趟。张仪的舌头功夫远在苏秦之上。面见秦王后,他旁征博引点明了当时列国间利害冲突的要害所在,措辞激烈地批评了秦国的内政外交,最后献上了破除六国合纵战略的策略,即远交近攻的连横战略。
正苦于找不到对付六国合纵方法的秦王,听了张仪一席指点迷津的话后,大有相见恨晚之感,立刻封了他当大官,很快又升其为相国。
看到张仪已飞黄腾达,资助者便前来向他告别。张仪惊讶地说:“我张仪能有今天,全赖你的帮助,如今正要重重回报,怎么您就要走了呢?”那人笑着对张仪说:“资助你的人不是我而是苏相国,他认为你是天下少有的贤士,却又怕你乐于小利,因此故意激发你的斗志。希望你掌握秦国的大权后,威胁六国但又不发动强大的攻势,使合纵战略得以维持。这样就算回报苏相国了。”
张仪此时方才明白,一切都是苏秦在安排。于是,他对那个人说:“请您替我感谢苏相国的恩典,有他在一天,秦国就不会真正地去破坏合纵战略。”
古人云,“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后来苏秦得罪的人非常多,有一些人恨不得他马上死去。终于有一天,齐国的一位对花言巧语的苏秦恨之入骨的大臣,暗地里收买了刺客,对苏秦实施了刺杀行动。苏秦身负重伤,临死前他告诉齐王:“我死后要对尸体进行车裂,并宣布我是个大坏蛋,是燕王派到齐国来卧底的。如果我死了,齐国就安定了,谁刺杀了我将受到重赏,这样做就可以抓住凶手了。”齐王照着苏秦的话去做,刺杀的主谋大臣果然跑来领赏,齐王于是把他抓住杀了,替苏秦报了仇。
苏秦死后,张仪在秦国的政治舞台活动了很多年,为秦王出了很多主意。后来,他代表秦国出游列国,把六国之间弄得矛盾重重,刀戈相向,而秦国乘机坐收渔人之利。战国后期六国貌合神离的合纵战略终告失败。
战国的局势,就这样被苏秦、张仪两条舌头,颠来覆去摆布了几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