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2年6月的一天,在北美洲的费城郊外,正悄悄地进行一场实验。
那是一个闷热的夏日午后,灰蒙蒙的天空笼罩着低低的浮云,厚厚的云层底下,人们仍然可以感觉到太阳像火一般地烤灼着大地。挥汗如雨的人们不停抱怨着这郁闷的天气,而富有经验的人则说:一场大雷雨就要来了。
果然,过了一会儿,天边乍起的狂风裹挟着乌云,把它们漫天盖地地连拖带拉,片刻之间,乌云便乘着风势迅猛地布满了天空,形成了云压四野的势头。户外的行人纷纷快步奔跑回家;车夫高高地扬起马鞭,把鞭子打得“叭叭”乱响,四轮马车风驰电掣般地向前驶去;农夫们忙着收拾院子里的农具,把牲畜、家禽赶进木棚;农妇们则跑前跑后地寻找贪玩的孩子。
这时,在一片旷野的一间小木棚里,有两个人——一位中年人同一位年轻人,正蹲在地上忙碌着。他们先用两根杉木条制成一个小十字架,再把一块蓝色的大丝绸手帕的四角系在十字架的四个端点上,并在十字架的顶端固定了一根细细的金属丝。然后,他们拿一根麻绳拴在十字架上,麻绳的下端还连着一条丝带,绳与带的连接处又挂了一把钥匙。
当一切就绪以后,中年人站了起来。他身材高大,体魄强健,一头淡褐色的头发披及肩头,宽阔的额头充满着智慧刚毅,灰色的眼睛闪烁着熠熠的光彩,让人一望即知这是一位沉着、敏锐而又富有热情和精力的人。他对年轻人说:“来吧,威廉,试试我们的风筝。”
他们来到木棚外面。此时,风更紧了,闪闪的电光不时划破云层,远处传来轰鸣的雷声,仿佛一头云中怪兽在发着沉闷的咆哮。年轻人将风筝抛向空中,然后迎着风奔跑起来。风筝扶摇直上,越飞越高,似一只蓝色的海燕,直冲云霄。
中年人紧跟在年轻人的后面,一边跑着,一边指挥年轻人操纵风筝。
“威廉,把绳子全部放开,抓住丝带……好,现在回到棚子里去。”
天更暗了,一道道耀眼的闪电像一把把利剑刺破云层,爆发出连串震耳欲聋的霹雳,大雨终于倾盆而下。电闪雷鸣,狂风暴雨,交汇成一股惊心动魄的力量。风筝在天空中盘旋、飞舞,与风雨作着顽强的搏斗。
“爸爸,风太大了,风筝会不会被吹走呀?”威廉有些担心地说。同时,他把风筝的丝带抓得更紧了。
“不会的。注意!威廉,别让线绳触到门框上,那是很危险的。”父亲急切地提醒儿子。
时间一分钟一分钟地过去,一团团带着闪电的乌云被风卷来又卷去,期待中的事情并没有发生,中年人的脸上微微露出失望的神色。他喃喃地低语着:
“难道,我的设想是错的吗?”
就在这时,一阵震耳的雷声在空中炸响,威廉突然叫喊起来:
“爸爸你看,绳子上的细丝都竖起来了。”
中年人猛然抬头望去,果然看见系风筝的麻绳上的纤维都竖了起来,随风舞动。他内心一阵狂喜,两眼射出明亮的光芒。他伸出一只手,试探着向麻绳上拴着的那把钥匙靠近,就在即将触到它时,一股麻酥酥的感觉通过他的手指,遍布了他的全身,喜悦与兴奋顿时溢满了他的心房。他抓住儿子的臂膀,用力地握着,激动地说:
“我们成功了!闪电就是电,它们真的是一回事。我们成功了!”
他又拿出随身带来的莱顿瓶,将它靠近钥匙,把电收集到瓶子里,以便拿回去做进一步的实验。
风雨过后,云开日出,天空像水洗过的镜子一般,清澈可鉴,明媚动人。在回家的路上,威廉拎着那只大风筝,笑着说:
“爸爸,没想到这么一个小小的风筝竟起了这么大的作用。”
中年人郑重地说:
“只要你用心思考,你就会发现许多有价值的东西,而它们往往又是被大多数人所忽略的。”
接着,他又补充道:
“喂,你可别忘了我们事先达成的协议哟,回去不要对任何人说起这件事。”
威廉一脸顽皮,却又故作严肃地说:
“那当然啦,我会保守秘密的。”
18个月后,科学界的权威机构——英国皇家学会宣布了一份署名为本杰明·富兰克林的电学实验报告。报告中写道:
“当带着雷电的云团经过风筝时,尖细的金属丝立即会从云中吸收电火,而风筝和绳子全都带了电,绳子上的散丝向四周竖起来,可以被靠近的手指所吸引。当雨点打湿了风筝和绳子,而电火得以顺利传导的时候,你将会发现电火顺畅地通过钥匙传向你的手指。用这把钥匙,可以为莱顿瓶充电;用所得到的电火,可以点燃酒精,也可以进行平常用摩擦过的玻璃球或玻璃管来做其他电的实验。于是,闪电和电的同一性便完全被证实了。”
经过科学权威们的论证,风筝实验的结果得到了承认,科学家们接受了富兰克林的关于电学的理论、定义及术语,从此,电学作为一门专门的、独立的学科,根植于科学之林;而本杰明·富兰克林便当之无愧地成为近代电学的奠基人。
由于本杰明·富兰克林有关电学的奇妙实验和观察,英国皇家学会于1753年向他颁发了戈弗雷·科普利爵士金质勋章,并吸收他为皇家学会会员。这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赞誉和殊荣。
不仅如此,富兰克林的电学著作先后被译成法文、德文和意大利文,他的著作及他本人,在当时整个欧洲的电学家中最受瞩目。
富兰克林冒着生命危险,从天空中引取闪电,在西方第一个揭开雷电就是电的谜底,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称他是“从天堂偷窃火种的第二个普罗米修斯”。
任何赞誉对这位天才来说都是不过分的。富兰克林只受过两年学校教育,从一个小学徒做起。他生长在与当时欧洲相比很不发达的北美殖民地,但他最终以卓越的才能和成就蜚声世界,成为美国开国时期著名的科学家、政治家、外交家和散文家,被美国人民称为美国科学和文学之父。
世界上每一条成之路都布满了荆棘与艰辛,即使是天才也不例外。追溯富兰克林所走过的道路,更是写满了勤学与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