鸽子窝,一个很具象的名字。
因为是候鸟迁徙途中必经的一个栖息地,所以它在我心里又充满了无尽的诗意!
它位于秦皇岛,据说是中国保存最完好的湿地。
曾经去过秦皇岛多次,但却一直不知道这个地方。
爱鸟周活动让我走进了它,认识了它,这个名字将从此烙在我的生命里!
时值四月中旬,这里几乎看不到候鸟了,但潮坪上成千上万只的海鸥依然给了我久违的感动。它们不仅飞翔于我的视野,更起舞在我的心灵长空。这种景观,可能谈不上是视觉盛宴,但一定是心灵盛宴。
鸽子窝,不仅仅是一个名字和栖息地,它还承载了一个重大的使命!
国家级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就坐落在它的不远处,每年从这里送走一批又一批被成功救助的珍稀野禽。那些归乡的鸟儿,也许并不会对救护中心产生眷恋,但一定会带着人类的友好信息和它们的同类分享。
为了对野生动物救护和保护知识多一些了解,我特别采访了几位有关的领导。我发现他们在谈话中都多次强调要走中国特色的救护和保护之路。那么,这个“特色”到底意指什么呢?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是政府组织,这在其他国家是很少见的,国外的类似保护协会几乎都是民间组织。当然在中国也有不少类似的民间组织,但能全盘取代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吗?取代了后能改变中国野生动物的命运吗?我个人认为,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的存在是合理的,更是必须的!至少在若干年内,政府的支持是不可缺少的。很多外国人不了解我们的国情,有些极端分子到处抨击中国政府,甚至对出访到他们国家的一些领导进行抗议和人身攻击。这真令人愤骇!
秦皇岛野生动物保护中心的史主任语出惊人。他说,人类就像蝗虫,走到哪儿,哪儿就受灾!这话可能有些偏激,但在今天我们确实看到了很多国家为了经济利益,过度开发大自然,已经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在中国,我们也正在觉醒,但是全民素质的提高,还需要相当长的一个过程。有一本国外的生态名著《寂静的春天》曾经增强了西方人的环保意识,但是在中国仅凭一本书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
所以我们需要研究和开辟一条中国式的护鸟之路。爱鸟周活动就是一个成功实证。它使我们看到了中国环保事业的希望。但是,我觉得中国式的护鸟理念还需要不断深化和落实才能撑起一片天!
2010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