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51800000001

第1章 “荆州张秀才”

宋恭帝德祐二年,临安陷落,皇帝成为俘虏。宋代遗臣,立益王为帝,改元景炎,继续斗争:景炎三年帝死了,他们再立卫王为帝,改元祥兴。整个的斗争,开始向南转进,南宋王朝的根据地,剩得海南岛的一角。是年,文天祥的孤军失败,天祥也成为俘虏。祥兴二年,崖山的斗争又失败了,陆秀夫抱帝投海。张世杰还想再立皇帝,重新燃起斗争的火焰,但是惊天动地的风浪,沉灭了这一个民族英雄。南宋王朝的抗元斗争就这样惨痛地结束了,这一年是元世祖至元十六年。

宋王朝倒下去了,元王朝兴起来了。但被压在底层的广大贫苦的人民,地位并没有改善,他们过的仍然是被奴役的生活。在中国境内,仍然是只见到荒淫、暴虐、屠杀和灭亡。部分的统治阶级没落了;曾经统治中国三百二十年的宋室再不能产生一个雄才大略的君主;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的死亡,在士大夫的中间,也喊不出一个百折不回的志士。剩余的只是月泉吟社这一流的诗人,借着“春日田园杂兴”的诗题,流露一点改朝换代的叹息。

整个的中国,便随着上层阶级的没落而没落,四千年的历史,从此便成为统治者脚下的灰尘吗?不会的。和西方传说中的长命鸟一样,中国人民正从毁灭里得到再生。人民的力量是不能摧毁的。统治者的昏庸腐朽,替他们自己挖掘坟墓,但是人民大众不会随着垂死的统治者走向灭亡,他们要用自己的力量挣断身上的枷锁,争取生存的权利。他们正准备力量给骑在头上的统治者以狠狠的打击,而他们中间,也正在产生领导人物,领导全国人民作斗争。这便是元顺帝以后中国的情态。顺帝至正十一年贩布的徐寿辉起兵,十二年卜士的儿子郭子兴起兵,十三年贩盐的张士诚起兵,十五年白莲会的韩林儿称帝。在这一大群人中,最特出的,一个是皇觉寺的和尚朱元璋,一个是沔阳的渔夫陈友谅。朱元璋把握着最后的胜利,成为明朝的太祖高皇帝。

明太祖起兵,定远人李善长到了军门,只是说,“从此有天有日了”濠人陆仲亨才十七岁,父母兄弟都死了,他怀着最后的一升麦,躲在草中,惟恐被乱兵搜到,把他送上死亡的境地,恰恰被太祖看见了,太祖喊一声“来呀”,仲亨从此投军。这里看到当时的惨状,和一般人对于这一番****的期待。以后善长直做到左丞相,仲亨也成为开国功臣,封吉安侯。有名的功臣里,徐达、汤和是濠人,李文忠是盱眙人,李善长、冯国用、冯胜是定远人,邓愈、胡大海是虹县人,常遇春是怀远人,廖永安是巢县人,他们以外还有许多出身濠州附近的功臣。在明太祖的领导下,淮水流域出了许多英雄。到了明室中衰的时期,也幸亏淮水流域一个无名英雄的后裔,再从人民中间出来,重新领导国家的事业,为明王朝的统治,延长了七十二年的存在。(自穆宗隆庆六年张居正为首辅起,至思宗崇祯十七年为止。)这是明代的大学士张居正。

居正出生的时候,明室已经中衰了:太祖、成祖的武功没有了,仁宗、宣宗的文治也没有了,接后便是正统十四年英宗出征,不幸恰被鞑靼人包围,大军数十万遇到歼灭的命运,连皇帝也成了俘虏。在这个困难的阶段,幸亏于谦出来,拥立景帝,支持了当日的天下。以后是英宗复辟,于谦被杀,再下便是宪宗即位,全国的政治,更看不到清明的时代。先宗的儿子孝宗,总算是一个贤君,但是孝宗下面,便是荒唐的武宗:北京古老了,宣府是他的“家里”;皇宫住腻了,他住在“豹房”;皇帝做厌了,他自称为“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镇国公朱等”;太子没有,东宫也不要了,他有无数的义子,把积庆坊、鸣玉坊毁去,改建他的义子府。正德五年安化王鐇造反,十四年宁王宸濠造反,总算没有成为大乱,但是明室的元气,已经衰耗了。武宗殁后,他的从弟世宗即位。世宗是一个有名的干才,但是聪明当中带着痴呆的气息,尽管一面制礼作乐,处处表现太平盛世的现象,可是健斋兴醮,也处入流露荒诞无稽的思想。整个政治的提示是偏执和****;大臣常有的机遇是廷杖和杀戮。因此到处都是谄谀逢迎的风气。政治的措施只能加速全社会的腐化和动摇。这是张居正出生的时代。

居正的先代,一直推到元末的张关保,凤阳定远人。(文集十《先考观澜公行略》。其子敬修作《文忠公行实》,则称始祖福,庐州合肥人。)关保是太祖初起时的一个兵士,以后渡江,破采石矶,从大将军徐达平定江南,立功浙江、福建、广东,最后授归州长宁所世袭千户。居正的祖先,只是定远一个无名的英雄,以后入了湖广的军籍。军籍是明代的一种制度,天下初定,各府设所,诸府要害之地设卫,大致五千六百人为卫,一千一百二十人为千户所,一百一十二人为百户所,兵士和官长都有世籍,所谓军籍。居正的祖先,是太祖的功臣,以后又世隶军籍,这便造成了他一生以身许国的夙愿。

关保在史册上没有留下怎样的功绩,死后葬在宜都。居正答宜都知县许印峰说:“远祖孤茔,辱垂青扫拂”(书牍十。),大致即指此。关保的子孙,在居正《先考观澜公行略》里,仅仅传下两个名字,但是到了关保的曾孙,便有事迹可考。他名诚,字杯葛,是居正的曾祖。

张诚只是次子,世袭千户的尊荣,当然与他无关,因此从归州迁到江陵,入江陵籍。张诚到了江陵以后,不得不靠自己谋生,有余的时候,他便施舍穷人,斋供和尚,因此自己永远处在困顿的中间。张诚有点口吃,江陵人给他起一个外号“张謇子”(《方言》,吃也,謇子二字出此。)謇子尽管謇子,但是他的话特别多,江陵人常常引“张謇子”的话,教训子弟。居正自己也引过这样几句:

昔念先曾祖,平生急难振乏,尝愿以其身为蓐荐,而使人寝处其上。使其有知,决不忍困吾乡中父老,以自炫其闾里。(书牍三《答楚按院陈燕野辞表闾》)。

二十年前曾有一宏愿,愿以其身为蓐荐,使人寝处其上,溲溺之,垢秽之,吾无间焉。此亦吴子所知。有欲割取吾耳鼻,我亦欢喜施与,况诋毁而已乎?(书牍三《答吴尧山言宠愿济世》。)

答吴尧山书作于万历元年,上溯二十年为嘉靖三十二年,是年居正二十九岁,正在居正为翰林院编修,大学士徐阶深相期许之后,也正在他以相业自期的时代。宰相的抱负,直溯到一个“謇子”的教训,似是不易理解而其实是最易理解的事。居正把曾祖的宏愿,作为自己的宏愿,这不是蹈袭而是心理的契合。

“謇子”三个儿子:钺、镇、釴。镇字东湖,是居正的祖父。钺长于治产,家道日渐殷实;釴读书,补县学生;偏偏张镇既不读书,又不治产,只是一味放浪,最后在江陵辽王府充当护卫。(王世贞《首辅传》。周圣楷《楚宝·张居正传》、《观澜公行略》、《文忠公行实》皆讳其事。)从张关保从军到张镇当护卫,总算是一线相传,克绍箕裘。但是中间已隔四代,一切的观念都改变了,这里没有慷慨从军的气概,没有英雄事业的声誉,所剩的只是豪爽的气魄,放浪的生活。偏偏“謇子”喜欢他。这不是因为张镇的可喜,而是因为父母对于不成材的子女,常有特别爱护的意趣。居正称“謇祖顾独爱之,逾于伯季远甚”(《观澜公行略》。),其因在此。张镇的豪爽放浪,在居正的生活里,留下一些痕迹:专权、自瓷正是豪爽放浪的人走上政治生活以后的形态。

尽管“謇子”对于张镇特别爱护,但是始终感到一点失望。第二个儿子既不如他的哥哥和弟弟,只有希望他生一个好孩子。所以张镇生子文明的时候,“謇子”说:“我这一生,帮人的忙多了,应当出一个好子孙,也许就是这个孩子罢!”文明字治卿,别号观澜,二十岁上,补上府学生,在科举的时代,总算是一种发展,但是考过七次乡试,始终没有录取。一直到居正点了翰林,三年秩满以后,文明才掷下考篮,叹道:“我从小读书,至今四十年,自己看看,没有什么不如人,但是一直困顿到现在,这是命呀!”其实这不是命,只是文明的“学问”不够。居正说:

先君幼警敏,为文下笔立就,不复改窜,口占为诗,往往有奇句,然不能俯首就绳墨,以是见诎于有司。(文集十《先考观澜公行略》。)

四十年的读书,毕竟不能使文明认识自己的不就绳墨,这正是他的倔强。居正又说他“性任真坦率,与人处,无贵贱贤不肖,咸平心无竞,不宿仇怨,人亦无怨恨之者……喜饮酒,善谈谑,里中燕会,得先君即终席欢饮。自荐绅大夫以至齐民,莫不爱敬,有佳酒,必延致之,或载至就饮”。这里写的当然是文明父以子贵以后的形态,但是也看出他那种放浪不羁的意境。他毕竟是张镇的儿子,也正是张居正的父亲。

“謇子”对于文明的期望,显然还是一个泡影,但是最后他看见居正的出生。居正的成就,是“謇子”存心济世的“报应”吗?未见得,但是他有那种发心济世的宏愿,当然他的子孙会有一天实现他的志愿。居正出生在嘉靖四年五月初三日,他的曾祖父张诚,祖父张镇,父张文明都在。文明是年二十二岁。母赵氏,比文明小两岁。

大人物的怀孕和出生,照例有许多传说。据说居正的母亲,夜中看到房间里突然发亮,一阵火光,一直连到天上,接后一个青衣童子,大约五六岁的样子,从天上慢慢地下来,住房间里绕床尽转,于是赵氏怀孕了。这个大约是居正大贵以后,他的母亲编出来的,以后透过自我催眠的作用,本人竟信以为真了。这正是知识不健全的乡间妇女常有的事。敬修《文忠公行实》还指出赵氏怀孕十有二月才生居正,好像也认为贵征。这大致不会假的。本来在妊十月,虽然是人道之常,但是一个强壮的少妇,第一次怀妊期常会加长,这是每个医生知道的事实。

敬修还指出两个梦。就在居正出生的前夕,张镇梦到遍地大小,一直流满屋子。张镇惊惶得了不得,问奴辈道:“哪儿来这许多水?”奴辈说:“水是从张少保的地里流出的呀。”同夜张诚也梦到月亮落在水瓮里,照得满瓮发亮,随后一个白龟跟着水光浮上来。

居正字叔大,别号太岳,但是小的时候,名为白圭,这是“謇子”因为他的幻梦,给他起名的结果。白圭只是白龟的谐音。嘉靖十五年,居正考生员的时候,荆州府知府李士翱看见居正,认为白圭两字不妥,替他改名居正。

居正的家庭,只是一个寒伧的家庭。嘉靖三十三年居正请假自京回籍,上徐阶书说起:“窃念正起自寒士,非阀阅衣冠之族,乏金张左右之容”(书牍十五《谢病别徐存斋相公》。);万历中与王世贞书也说:“仆先世单寒,非阀阅衣冠之旧”(书牍十五《答廉宪王凤洲八》。);都显出他对于这个家庭环境的认识。但是他存心要挣脱这个环境的约束。本来明太祖是从下层阶级出身的人物,这便给他一种启示。居正《西陵何氏族谱序》说:“至我国家立贤无方,惟才是用,采灵菌于粪壤,拔姬姜于憔悴;王谢子弟,或杂在庸流,而韦布闾巷之士,化为望族。”(文集八。)这篇文章,大约作于嘉靖三十七年,其时居正是翰林院编修,正在准备国家的重用。

不过即在居正小时,张家经济状况方面,已经改进了,有奴,有乳媪,总是绰有余裕的形态。居正二岁的时候,大家都看出他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一天他的同堂叔父龙湫(张镇一子文明,即观澜公。《行实》称世父龙湫公,似非文明兄弟。)正在读《孟子》,居正在旁,龙湫和他开玩笑道:“孩子,不要夸聪明了,要认识‘王曰’二字才算本领。”又过了几天,龙湫读书的时候,乳母和居正又来了。龙湫把居正抱在膝上,要他认“王曰”二字,居正居然认识。因此得到神童的名称。五岁居正入学读书,十岁通六经大义,在荆州府很有一些声名。

嘉靖十五年,居正十二岁,在荆州府投考。据说荆州府知府李士翱前一晚做一个梦,梦见上帝给他一个玉印,吩咐转给一个孩子。第二天荆州府点名的时候,第一个恰恰是张白圭,一个十二岁的孩子。李士翱把他喊近,仔细一看,正是梦中所见,因此替他改名居正,还嘱咐许多自爱的话。荆州府考过以后,湖广学政田顼来了。李士翱见到田顼,告诉他荆州府有这样一个聪明的孩子。田学政把张居正招来面试。试题是“南郡奇童赋”,居正很快地交了卷。学政和荆州府都惊异得了不得。这年居正补府学生。(《明史?张居正传》称十五为诸生,与《首辅传》同,当系嘉靖十五年之误。)

大致就在次年发生居正和辽嗣王宪火节中间的一段故事。太祖洪武十一年封第十五子植为卫王,二十六年改封辽王。起初辽王府在广宁,今辽宁北镇县。建文年间,辽王渡海南归,改封荆州,这是辽王府在荆州的由来。张镇为辽府护卫,张家和辽府从此发生关系。居正出生的前一年,嘉靖三年,第六代辽王袭封,这是庄王致格。次年庄王妾生子宪火节,正和居正同年。致格是一个多病的人,府中大小一切,都由王妃毛氏管理。毛妃有主张,有办法,在当时很有声望。嘉靖十六年,庄王死了,宪火节因为还在丧服中间,当然不能袭封,而且年龄很小,所以大权还在嫡母毛妃手里。毛妃看到宪火节只是一个放荡不羁的少年,但是居正已经是名震荆州的小秀才了。一天毛妃招居正入府赐食,吩咐宪火节坐在下面。毛妃对宪火节说:“你这样不上进,终有一天给居正牵着鼻子走呀!”宪火节充满了惭愤,但是没有发作。他和居正,从此成为相识,但是在友谊的后面,深深地滋长了仇恨。

居正十三岁的这一年,从荆州到武昌应乡式,这次要是试中,便是举人了。诗集留下两首最早的作品,录一首于此:

题竹十三岁应式作于楚王孙园亭

绿遍萧湘外,疏林玉露寒,凤毛丛劲节,只上尽头竿。

这首诗很幼稚,也不像应试的格式。大致这时居正的声名,在湖广已经很大,所以主考给他临时的口试,和平常的形式不同。单凭居正的年龄和声名,原有中举的希望。但是因为湖广巡抚顾鄆的主张,这次却没有成功。

顾鄆,应天府上元县人,是当时有名的才子,和同县陈沂、王韦称为金陵三俊,其后又加入宝应朱应登,称为四大家。(《明史》卷二八六《文节传二》。)他认为十三岁的孩子就中举人,以后便会自满,反而把上进的志愿打消,这是对于居正的不利,因此主张趁此给他一些挫折,使他更能奋发。他和监试的冯御史说:“张居正是一个大才,早些发达,原没有什么不可,不过最好还让他迟几年,等到才具老练了,将来的发展更没有限量。这是御史的事,一切请你斟酌罢。”这次居正的考卷,很得湖广按察佥事陈束的欣赏。陈束极力主张录取,但是监试御史想起顾鄆吩咐,竭力拒绝,居正竟没有录取。这件事对于居正发生一个很深刻的印象。居正对于顾鄆,始终感激。委实这是一件值得感激的事。要是居正就在这年中举,不过早了三年,以后也许在湖广添一个唐寅那样的人物,而一生的事业,便会在诗酒风流中消逝。他自己也曾说:

仆昔年十三,大司寇东桥顾公,时为敝省巡抚,一见即许以国士,呼为小友。每与藩、臬诸君言:“此子将相才也。昔张燕公识李邺侯于童稚,吾庶几云云。”又解束带以相赠曰,“子他日不束此,聊以表吕虔意耳。”一日留仆共饭,出其少子,今名峻者,指示之曰,“此荆州张秀才也。他年当枢要,汝可往见之,必念其为故人子也。”仆自以童幼,岂敢妄意今日,然心感公之知,思以死报,中心藏之未尝敢忘。(书牍十五《与南掌院赵麟阳》。)

嘉靖十九年,居正十六岁,再应乡试,这次居然中式。十六岁的举人,毕竟很年轻了。恰巧这时顾鄆正在安陆督工,居正到安陆进见,顾鄆很高兴,把自己的犀带赠给他,说道:“古人都说大器晚成,这是为中材说法罢了。当然你不是一个中材,上次我对于冯御史的嘱咐,竟耽误了你三年,这是我的错误了。但是我希望你要有远大的抱负,要做伊尹,做颜渊,不要只做一个年少成名的秀才。”其实顾鄆对于居正十六岁中举的事,毕竟还以为太早。

就在这年,辽嗣王宪火节三年丧服已满,照例袭封,成为第七代辽王。居正的发达,当然会加重母妃的督责,也增添宪火节的惭愤。一切的怨恨,都发泄到辽府护卫张镇的身上。据说宪火节把张镇召进辽府,赐他喝酒。张镇看到孙儿中举,辽王又赐酒,正得开怀畅饮。可是一杯又一杯,也委实喝不下了,宪火节还要他喝。最后,张镇竟是醉死的,因此在居正、宪火节中间,又添了一件大仇,然而表面一切,还是非常的新近。居正的曾祖“謇子”,大致已经死了,没有看到居正的发达。

居正乡试中式的第二年,嘉靖二年辛丑,是会试的一年,这次居正曾否入京会试,不可考。明代的制度,乡试的次年便是会试,新科的举人都要入京,也许居正因为年龄太小,没有去。到嘉靖二十三年甲辰,居正入京会试,这次却失败了。他曾说到失败的原因:

夫欲求古匠之芳躅,又合当世之轨辙,惟有绝世之才者能之,明兴以来,亦不多见。吾昔童稚登科,冒窃盛名,妄谓屈宋班马,了不异人,区区一第,唾手可得,乃弃其本业,而驰骛古典。比及三年,新功未完,旧业已芜,今追忆当时所为,适足以发笑而自点耳。甲辰下第,然后揣己量力,复寻前辙,昼作夜思,殚精毕力,幸而艺成,然亦仅得一第止耳,犹未能掉鞅文扬,夺标艺苑也。(书牍十五《示季子懋修》。)

嘉靖二十六年丁未,居正再行入京会试,会试以后,再与殿试。这次成功了,中二甲进士,选庶吉士。《明史?选举志》言:“成祖初年,内阁七人非翰林者居其半,翰林纂修亦诸色参用。自天顺二年,李贤奏定篡修专选进士,由是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南北礼部尚书、侍郎,及吏部右侍郎翰林不任,而庶吉士始进之时,已群目为储相。通计明一代宰辅一百七十余人,由翰林者十九,盖科举视前代为盛,翰林之盛则前代所绝无也。”居正这时,已经身居储相之列了。

居正会试时,座主是孙承恩、张治,因为他考《礼记》,所以他的房师是阅《礼记》试卷的陈以勤、吴维岳。进士一甲第一人是李春芳,其后与居正同时为大学士,同科还有殷士儋、王世贞、汪道昆、王宗茂、吴百朋、刘应节、王遴、殷正茂、凌云翼、陆光祖、****、宋仪望、徐X、杨继盛。这一科有第一流的首相,第一流的文人,立功边疆的大帅,弹劾权宦的忠臣,可算得人甚盛。

同类推荐
  • 中华帝王(第二卷)

    中华帝王(第二卷)

    《中华帝王(全4卷)》帝王作为历史的重要角色之一,是当时左右和影响国家、民族的关键人物,研究他们的是非功过,治乱兴替,在一定意义上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个人成败,并对我们现代人有着极大的借鉴意义。《中华帝王(全4卷)》所选辑的帝王传记,以皇家修订的正史为主线,辅之以别史、小说家言、笔记、见闻等,以修补正史的不足。
  • 曾国藩与中国近代文化

    曾国藩与中国近代文化

    本书综合大量曾国藩遗留的著述以及其他相关资料,从文化学的角度,论述了曾国藩一生的思想及实践经历,以及他同他所依托的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从曾国藩的人生哲学、政治观点、治军方略、学问之道、文学创作、教育思想、外交思想等诸多方面,全面而深入地剖析曾国藩其人,探讨分析了他对中国近代文化的深远影响,并在最后附录了130年来人们对曾国藩的研究评述,力图让世人对曾国藩有一个多角度、全方位的了解与客观的评价。
  • 从辉煌到平淡

    从辉煌到平淡

    《从辉煌到平淡》。实实在在。写数学家,就是数学家的成就。写记者,就是记者的嘴脸。而且,在一定范围内的坐标上能找到。行文朴实,节奏稳定,不时有文采飞来扬去养人眼目,不时有趣味横生愉悦身心。能够高山仰止脖子还不疼地认识这么多大师,可资证此书写作功力。
  • 在世界尽头拈花微笑:李叔同与苏曼殊

    在世界尽头拈花微笑:李叔同与苏曼殊

    李叔同与苏曼殊,看似人生缺少交集的两个人,却都在清末民初的大变局中由热衷革命到心灰意懒,摆脱俗尘,遁入法门。本书以详实史料、细腻文笔,倾情抒写了李叔同和苏曼殊传奇而绚丽的一生,带你深入他们独特的内心世界,品读他们人生中的聚散离合与悲喜情愁,还原最真性情的两位多情才子。
  • 张良(名人传记丛书)

    张良(名人传记丛书)

    担负着光复故国的梦想奔走四方,满怀大义,博浪沙刺杀秦王,洞悉局势,鸿门宴上扭转乾坤,运筹帷幄,楚汉相争决胜于千里之外,在建立汉朝之后明哲保身而急流勇退。书中客观生动地讲述了张良在复杂的政治和军事斗争中展现出的卓越才能,以及他在功成名就之后淡薄处世的一生,他的高尚节操为青少年读者立下了一个典型的榜样。
热门推荐
  • 查理九世之背叛友谊的痛苦

    查理九世之背叛友谊的痛苦

    “如果说友谊是一块坚韧的墙,那我还不如说它是一个极其脆弱的玻璃······”这是一位少年所说的,因为,他曾被友谊所抛弃······
  • 指末流年

    指末流年

    莫初年,十四年了,我还是喜欢你,像云追着风,不知所起。那年,乔指末十四岁,喜欢上年长一岁的莫初年,只因为他救了她。八年后,她依旧喜欢他,老天终于眷顾她,使他们走在一起,却不过短短一年,从此,两不相干。五年后,他们两个又再次相遇,她知道,她依旧喜欢他。他突然登门,只说了一句:“乔指末,和我结婚,你还愿意么?”
  • 生命太短 没时间遗憾

    生命太短 没时间遗憾

    这是一本写给那些犹豫不前的年轻人的人生励志作品集,包含了九十多篇文章,共分为八章。作者通过叙述自己和周边熟识的人身上的一些成长经历,以及世界名人的成长历程和成长故事,深入挖掘每个故事中所蕴涵的正能量,告诉我们:生命太短暂,来不及说后悔,当你驻足遗憾,别人正在奔向明天;当你悲叹命运,别人已经看见人生拐点。与其悲观地活着,倒不如积极向上,让生命不留遗憾。
  • 帝王殇:墨倾红颜劫

    帝王殇:墨倾红颜劫

    如果时间能够倒转,六岁那年我宁愿死也不要被你救。倾心之恋,最终只换来我家破人亡,身心皆以成殇。爱也罢、恨也罢,只剩彼此的折磨与伤害...今生惟愿,过往无痕,相忘于人海!--------安墨倾这一生,我只做错了一件事,不过为了留下你,我宁愿错上加错。就算你恨我,我也不会允许你离开我的世界。没有爱,至少还有恨可以让你记住我...宁愿彼此伤害,也不要就此成为陌路!------月璃
  • 才艺智慧(中华少年智慧故事金典)

    才艺智慧(中华少年智慧故事金典)

    青少年时期正是塑造人生兴趣,培养人生理想的重要阶段。本书选取了出口成章、妙笔生花、心灵手巧的中华少年多才多艺、艺绝天下的智慧故事。
  • 蜜恋甜心

    蜜恋甜心

    赖吃,赖住!好呀!身为A市最强总裁,居然赖着不走,好吧!那咱们,走!着!瞧!
  • 某欢乐的骑狼少年

    某欢乐的骑狼少年

    少年哟,你丢的,是这只金色毛发的狼,还是这只银色毛发的狼,还是这只灰色毛发的狼呢?戈登一脸白痴的看着河里面冒出来的一只自称河神的不明生物。
  • 嗜血冷血四宫主

    嗜血冷血四宫主

    她们是公主可是却被自己的“姐妹”残害,她们为复仇而活。但是他们的出现给她们了其他活得希望,可是她们却被他们狠狠地伤了
  • 异界狂妃

    异界狂妃

    她,是异界重生的少女。他们,是乱世之中的王者。她,背负着天女的重担,在异界中往来杀伐。他们,为了她引颈就死,丝毫不惧;为了她灰飞烟灭,毫不可惜;为了她形神俱灭,心甘情愿!看万事浮沉,尘埃落定,她何去何从......
  • 爱上他的替代品

    爱上他的替代品

    她步步为营,为他争权夺利,为了让她爱的将军登上皇位,不惜一揽罪责被赐死。可惜落花有意,流水无情,他终究只是利用她。谁知,她并没有死,穿越到了现代,遇到了和将军长得一模一样的人。“历先生,你完蛋了!”她说。今生,她定要她的将军爱她爱得死去活来。等她与将军的替代品恩恩爱爱时,将军却摇身一变成为九五至尊的皇上来求她回去,她该何去何从?是回去陪那个高高在上,运筹帷幄的男人君临天下?还是留在这里与这个在幼稚与成熟之间徘徊的男人相亲相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