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袁原本只是一种内心感受遥一当我写下这个题目,不由得想起钱钟书先生《论快乐》的一段名言:“快乐在人生里,好比引诱小孩子吃药放糖,更像跑狗场里引诱狗赛跑的电兔子。几分钟或者几天的快乐赚我们活了一世,忍受着许多痛苦。我们希望它来,希望它留,希望它再来——”这三句话概括了整个人类努力的历史,这也许就是我们生活的理由吧。
二
常言道:“活得好,不如活得健康;活得健康,不如活得快乐!”每个人对快乐的定义都不同,什么是真正的快乐,快乐的真谛又是什么呢?
人于生活,平平淡淡才是真,但有时,若不经意地在生活上面涂抹几笔,会有意想不到的多姿多彩。泡一杯香茗,温一壶好酒,烧一道好菜,写一篇日记,一段自由的旅程,一场率性随意的交谈,一个热闹的集市,一个布置得花团锦簇的阳台,一件自食其力的手工艺品,一段美妙如天籁的音乐,一个妙语如珠的电视访问,一部赚人眼泪的电影,一个充满回忆的老年,一道如血的残阳,通通可以是值得享受的东西。元代了庵清欲禅师“睡起有茶饥有饭,行看流水坐看云”的诗句描述的就是妙好快乐的境界,用简单的心面对世界,过朴素的生活,这就是快乐的奥义。睡觉时好好睡觉,睡得甜熟安详;睡醒了有茶喝,就喝得满杯温润;饿了有饭吃,不计粗精,一样吃得滋味深长——修行人念兹在兹,只是如此简单的生活,简单的欢喜。让我们在享受美景美食,享受物质给自己带来的种种方便的同时,更可以享受自己,享受简单的生活,简单的欢喜。在与人同乐的同时,更可以自得其乐。
一次心中烦闷,我便到一禅寺静听佛音。看到这样的一幕:一个孩童看到一长者比丘在洗鲜桃,他站定了不想离去。长者比丘将洗好的桃子递给孩童,母亲不肯接受:“师父还是自己留着吧,这桃若是给他,你就少了一个!”长者比丘微微一笑:“我是少吃了一个桃,但世间却多了一份吃桃的快乐啊。”少一个桃,却多了份快乐——我吟咏玩味着其中的佛理,如此简单的欢喜,心中不由一动。
不适意时也会去喂鱼。鱼儿逐食水面上的饭粒,这次错过便游开去找寻下一个目标,勇猛精进,永不停息。虽说鱼儿觅食只是天性使然,但池畔观鱼的我已是汗颜——遭遇小挫折便心灰意冷,又怎能悟出人生的大智?此时此境,正如楚楚散文所说:“小情小爱已隔得很远。”大割大舍大离大弃,让我刹那间完成对生命奋斗不息的感悟。烦恼洗去,触目皆是心安。此时又想起了庄子和惠子关于“鱼的快乐”那段著名公案。庄子说,看到鱼从容地游,鱼是很快乐的。而惠子却不以为然,说庄子你又不是鱼,你怎么知道鱼乐是不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又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之乐呢?其实庄子不必钻进逻辑的圈子玩躲迷藏的把戏,只要菩提心在,人乐鱼亦乐,鱼乐人更乐。
曾有人问李嘉诚先生,“君以为一生之中,最快乐的赚钱一刻是何时?”李先生曰:“开一爿临街小店,忙碌终日,月落打烊时,紧闭店门,在昏暗灯下与老伴一张一张数钞票。”李先生作答时,一脸真诚。一旁聆听之人也无不动容,纷纷点头称是。亚太首富李嘉诚先生的这份快乐,难道真是旁人能真正体味到的?有几个会认为这是他们“一生最值得追求的快乐”。
三
你想感受快乐吗?对于这个简单的问题,我想人人都会做肯定的回答。至于如何感受快乐,我想快乐是没有固定的模式,快乐是一种感受,各人有各人的快乐标准。
此时我想起德国现代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伯尔曾讲过一个故事,说一位游客对一位在好天气只打一次鱼就在太阳下打盹的渔夫不理解,问渔夫:“你为什么不多放几根渔竿,多钓一些鱼呢?”渔夫晒着暖洋洋的太阳诘问:“要那么多的鱼干什么?”“鱼多了,你可以拿去卖呀!卖了钱你就能买一艘渔船,开一爿鱼店,生意做大了之后,再多买船,多开店,你就成了富翁。”“成了富翁之后,那下一步该怎么走呢?”“那时候,你有了金钱和地位,想干什么就可以干什么。”“干什么呢?”“比如,你可以悠闲自在地坐在太阳下打盹,还可以眺望美丽的大海。”渔夫笑道:“我现在正在这样做呢!”游客哑口无言。这样哲学家似的渔夫恐怕为数不会多吧?
那位游客认为,一个人必须首先拥有了大量的金钱做基础心里才踏实,心情才快乐,然后才可以随心所欲地去做其他的事情,比如四周走走,打盹等等,只有这样他才感到快乐;而渔夫则认为,一切财富都是身外之物,与其被财富所累,倒不如两手空空来得潇洒,如钓钓鱼,晒晒太阳,一副天之骄子的模样,你能说他不快乐吗?这就解释了我们为什么终其一生营营役役,狗苟蝇营,放弃了身边无数有形无形即时可以享受的宝贵资源,而在追求财富的同时,心灵的快乐享受却与我们渐行渐远。中国有句成语,叫做“安贫乐道”,这位渔夫才真正领悟到了“安贫乐道”的精髓,比起满身铜臭味的游客,渔夫是何等地洒脱!
四
有人认为,名誉、爱情和金钱能给人带来快乐。可是,为什么有的人有了名却很烦恼,有了爱情却很痛苦,有了金钱却很忧虑呢?其实,名誉要服务于大众,生活才会感到快乐;爱情要忠贞不渝,才会更加美丽;金钱要布施给穷人,才会感到真正的快乐。金钱、名誉只能带来浅层次的生活态度。君不见,有许多人只知一味地沉湎于争名夺利之中,而忘却了做人的信念,到头来,即使他们获得众多的名和利,结果依然是烦恼缠身,终日不得开心颜。其实,快乐是一种自身的体验,有的人把快乐的标准定得太高,所以他很难获得快乐;有的人并不企望生活给自己带来太多的回报,他因此而常常快乐。
正如古人云:“羁锁于物欲,觉吾生之可哀;夷犹于性真,觉吾生之可乐。”无法满足的欲望是人们不快乐的主因,这样的人欠缺的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抛弃你的欲望,你将是一个快乐的人。
叔本华有句名言:生命是一团欲望,欲望不能满足便痛苦,满足便无聊,人生就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生活就是这样,没有的想得到,当你拥有了,你也就彻底失去了。只有知足之心才能创造快乐,我们才可能提高生活的品质,美化及充实平淡的人生岁月。
五
许多人追求着人生终极的快乐,却很少深知快乐没有终极,而只在眼前的这一念间。许多人祈求着生命的完美结局,殊不知完美根本不在结局,只在此刻的圆满与承担。“青山原不动,浮云任去来”,保持一种如如不动而带着喜悦的心情,轻松自在地享受生命的真谛,这才是我们想要的真正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