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原本只是一种内心感受,发现、不断地发现自己的内心世界,也同时能与自己的内心交谈。这种充实的快乐与外在不一定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每一个人都戴着一个微笑的面具,看起来很快乐的样子,所以每一个人都在欺骗他人。你也是戴一个面具出现,所以别人认为你比他们更快乐,你也认为别人比你更快乐,其实不然也。快乐,简单地说是属于内心精神方面的,永久常恒、不随环境变迁的、与大众所共,互不相碍的这种快乐,才是真实经久而值得羡慕追求的。属于肉体物质方面的,暂时而不经久的、随环境而变化的、是一己独享而含有侵夺意味的,这种快乐的里面就有痛苦,这就是“假快乐”。这种依赖物质的快乐,就好比镜花水月,过眼云烟,全是幻妄的。无奈世人大都识不透这种快乐的幻妄,拼命地都向这一边追求,但天地间的物质是有定量的,怎能满足多数人无厌的欲望呢?
先贤圣哲处处劝人节制物欲,不要被物质的假快乐所迷而极力推崇精神的快乐。孔子“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的人生观,天天快活,无一点烦闷气象,这是何等乐的境界。他又叹赏颜回的箪瓢陋巷的乐趣,称赞子路的不耻敝袍的见识,在当时俗人看来衣食不周是很痛苦的。第欧根尼(Diogenes)的故事常令人发笑,同时也着实让人又羡又妒,因为他宣称自己是一个快活的人,原因是他没有任何欲望,当他见了一个小孩子双手捧水而饮,索性把自己的饭碗也摔掉。现代的人们,常觉得自己困扰于许多难题中,而大部分与他的人生有密切的关系,他们一方面羡慕第俄泽泥的逃禅的理想,同时又舍不得错过一场好戏或一部轰动的影片,这就是我们所谓的时髦人物之不安顿的心情,是因为“十岁受诱于饼干,二十岁受诱于情人,三十岁受诱于快乐,四十岁受诱于野心,五十岁受诱于贪婪——人,到底何年何月才会只追求睿智?”
亚伯拉罕·林肯曾说:“根据我的观察,人们唯有决心使自己快乐时,他们才会感到快乐。”第欧根尼不正是决心使自己快乐而后又获得快乐了吗?其实,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有类似的小插曲,这些小插曲正是我们追求快乐的最佳方法。要活得快乐,就必须改变自己的态度。我想这就是快乐的真谛。所以,享受自己,享受独处而不被人打扰的时光;你可以令你自己更加快乐,不再忧伤。
庾澄庆有一首《快乐颂》,“你快乐吗?我很快乐!”其实,歌中从头到尾并没有说明快乐是什么?歌词中说“快乐其实没有什么道理”,对呀!快乐其实真的没有什么道理。若有人问我:“你快乐吗?”“我满踏实的。”诚然,苦乐的人生,快乐虽是短暂的,最重要是踏实的感觉,踏实的过程。如今,我们依然在承担着,承担挫折,承担困境。窃以为自己有力量去承担,所以觉得自己踏实。因踏实而欢喜自在,这就是在享受自我,享受自己。
享受自己,快乐就是这样一种不可言喻、难以触摸、可望而不及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