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49900000020

第20章 戒的境界

戒,为警(警醒)也,备(防备)也,有防非止恶之义。

戒恶扬善,自是传统古义。戒烟戒酒,戒骄戒躁,戒赌戒毒等,告诉人们规范自己的思想行为。戒,就是要破除自己不好的思想和行为,有所破,就有所立。真正懂得戒的人,必然懂得树立良好的思想行为。戒酒,宜茶;戒浓茶,宜清茶;戒过饱,宜适量。戒贪,兴廉;戒浮夸,兴实干;戒保守,兴创造。戒懒,尚勤;戒骄傲,尚谦虚;戒名利,尚淡泊,等等。戒是一种境界,戒也是一种养生之道。又如“豪华食”是时下的流行语,但美食与豪华本来是两回事。食之美到了某个境界,会生出豪华的感觉,但把豪华加到美食身上,充其量只是外在的东西。中国美食批评的经典之作《随园食单》,专门列出一大“戒单”,如“戒苟且”“戒落套”“戒暴殄”“戒纵酒”等,特别强调要“戒耳餐”(浮名)和“戒目食”(大堆头),反对“贪贵物之名,夸敬客之意”,反对“徒夸体面”的“贪”。矫情浮华是一种作派,质朴务实也是一种作派。把“耳餐目食”的奢华戒掉,这也是一种境界,换句话说就是一种质朴务实、修身养性之道的境界。

佛门弟子有五戒、八戒、十戒的说法,规定了哪些行为不能去做、不能去想,一做一想就犯戒,大到杀生,小到说人闲话,都在戒律之内。佛教不但重视戒律,社会上的正人君子也把知所戒惧,作为防禁身心之过的一种道德要求来警醒约束自己。孔子曾教诫他的学生,人生要有“三戒”,每个人在从天真无邪的孩童到饱经沧桑的老人这一段人生历程中,因受环境的影响,个人气质往往会因外界干扰而受不良的影响,过早地因元气衰竭而衰老。所以孔子告诫青少年要戒色,中年人要戒斗,老年人要戒贪。这“三戒”最重要一点就是“戒得”。做到了这三点,人在一生中就会有定力,元气不衰竭而延年益寿。孔子以“气”为主导,解释人生从少到老需要戒备警惕的地方。

看看眼下有上升趋势的官场腐败,想想那些因贪污受贿而身败名裂的迷途老马,大半辈子都干得不错,可是最后几步却误入歧途,陷进泥淖。一个贪字,葬送了多少花甲老翁的晚节英名,足见孔夫子老年“戒得”之先见之明。孟轲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则是另一种意义上的“三戒”。鲁迅先生幼年读书时常迟到,便在书桌一角刻一个“早”字,这也算是一种“自戒”。作家莫言也是另一种“自戒”的典范,他之所以用“莫言”之名,就是告诫自己少说话、多做事。并且不要在作品中写那么多阐释逼着读者去接受,因为好的作品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前段时间我有幸读到《填五戒词》的文章,里面有“戒多欲”“戒浮躁”“戒奢华”“戒空言”“戒媚俗”之说,更是把“戒”充分发挥到生活中的各个层面。

戒的过程也就是觉悟的必经过程。戒的价值不仅仅在规范你不做什么,而是要使你在约束自己不做不想的挣扎、斗争之中,渐渐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驾驭自己的心猿意马之心。

话说有四位修行者相约彻夜打坐,事先说好应专心致志,不能为外界的任何事情所分心,更不可以开口说话。

一盏微弱的油灯,伴着四位修行者的禅坐,整个禅室里,显得格外地清静空灵。

夜半时分,油灯的油越燃越少了,眼看就要油尽灯枯,这时一阵风吹来,使得灯火更加闪烁不定,几乎就要熄灭了。

“糟糕!灯火快被吹灭了。”其中的一位修行者不禁大为着急地叫了起来。

“我们专心打坐,你怎么可以开口说话呢?”另一位责备第一位说话者。

“你还不是讲话了!”不料,他的责备却引来第一位和第三位的不满。

这时只见第四位修行者脸上略带微哂,自言自语地说:“幸好只有我没有破戒。”

“量尽他人长与短,自家长短几曾量。”人总是很轻易地看到别人的缺点,面对自己的过失,却常常无法发觉。你是第四位修行者吗?只缘身在此山中。其实,戒是自控的一种表现,调控为了适应,进而控者生存。善于调控自己的人,才懂得戒的真谛。他们为自己定下戒律,或写条幅悬于墙壁,或写座右铭压于玻璃板下,或列若干条于日记本中,或若干点牢记心里,来规范自己、约束自己、提醒自己、警策自己,也就是说自戒、自律,来提升自己人生境界。其实那四位修行者没有懂得戒的真谛,当然也没有达到“戒我两忘、戒我一体”的境界,这是戒的层次境界,你的持戒修为达到某种层次,那么你的人生也便投靠了某种境界。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生命是可贵的,生命不分大小,佛教五戒中就有不杀生之戒,这是对生命的尊重。其实,这条不杀生戒也能验证出一个人持戒修行的境界。《杂譬喻经》中就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一比丘,到一家化缘,女主人便以丰盛的饭菜款待他。这家主人是有名的富商,男主人喜欢收藏,经常以高价收购来自世界各地的珠宝。

这天男主人拿着一颗刚买来的珠宝回家,进屋后见有比丘独自吃饭,便随手将珠宝放在桌上,就到内室更衣去了。他刚转身离开,家里养的一只鹦鹉飞过来,张口就把珍珠吞到肚子里去了。

不一会儿,男主人和女主人一起出来,发现桌上的那颗珍珠不见了,便问吃饭的比丘:“那颗珠宝哪儿去了?”

“什么珠宝,我没有看见啊!”比丘略微一愣说。“那么有人进来过吗?”

“没有看见有人来过。”

“明明放在桌上,这里除了你之外没有别人,珠宝不见了,这不是明摆着的事,那你说会是谁偷的呢?你还是老老实实地交出来,我就饶你一命,不然的话,我就把你活活打死!”

“我没有拿,绝对没拿!”比丘并不慌张,只是坚定地说着。

男主人听了大怒,抄起一根木棒朝比丘打去。比丘被打得头破血流,倒在地上。

这时鹦鹉飞过来饮血,正好撞在挥舞着的木棒上,当场气绝身亡。这时,比丘才开口说出事实真相。

男主人不信,令人将鹦鹉的肚子剖开,果然见到那颗珠宝。

男主人不解地问比丘:“你明知事实真相,为何不早说出来,就会免遭皮肉之苦,何苦呢?”

比丘答道:“我遵守佛门戒律,不得杀生。本来想告诉你真相,可又担心鹦鹉会遭到剖腹之祸,所以我才这样做。现在它死了,说出真相也无所谓了。”

男主人听了深感惭愧,连忙向比丘赔礼道赚。而比丘却像什么事没有发生过似的,脸上既无怨色也无怒色。

另一个故事是关于圣徒的。有一天他在祈祷的时候,正好一只画眉鸟飞过来,在他的手臂上产下了一窝鸟蛋。圣徒为了保护鸟蛋,克服着常人无法想象的痛苦,一直保持着祈祷的姿势,直到小鸟慢慢地孵化、成长,他也因此成为全世界所敬仰的圣徒。一九九五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爱尔兰诗人希尼在他的受奖辞中讲过这个圣徒的故事。作为一个出家修行者更要像故事中的那个比丘和圣徒一样,凭着坚定的宗教信仰,承受令人难以想象的屈辱甚至危及生命,和克服各种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和痛苦。持戒比丘和那位圣徒境界之高,这是他的宗教信仰使然;且不说他们这样做值得不值得,但他们持戒的境界之高是令人折服、叹赏的。事虽小,却能见微知戒的境界。

有朋友说,效仿佛家那种刻板的戒律,苦行僧的生活方式,毫无自由可言,他喜欢随心所欲。随心所欲,在一定条件下可行,一定条件下又陷入误区,关键是你的“心”是否符合客观规律。孔子说:“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一些人只注意到了前半句,没有注意到后半句“不逾矩”,那即是戒“超越规矩”。可以说,你对戒律了解越多越深刻,生存的自由才会越大。

戒使我们避免陷入人的泥潭,或出污泥而不染,给予我们冷静的理智,澄定的心灵。因为你心中有戒,不做不想那些为非作歹的事情,你就由局中跳到了局外,成了一个清醒的旁观者,对世间的一切悲剧、闹剧、丑剧,从上场到结局都看得通透。当我们看到一些人由于放荡不羁,为所欲为,受到党纪国法的制裁,回过头再想想自己因之警戒,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办事,活得虽平凡却无大起大落的悲哀,虽平淡却无骤喜骤悲的困扰,而更重要的是任何时候都无愧于人、无愧于心,活出了做人的尊严,没有谁指着你骂娘,或戳你的脊梁。从而更加觉得自己戒得对,戒得好,无怨无悔,并更为自觉地遵循做人的种种道德规范,使自己从低层次的不越轨,到高层次的遇事不惑。

戒是长鸣的警钟,戒是醒心的药石,也是反躬自省的正舟之舵,不欺暗室的定心之魂。戒字常存心间,就能约束并激励你“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踏踏实实跨出人生的每一步,在放纵与节制中处理好消长、平衡的关系,实现人生价值的升华。

同类推荐
  • 云岳诗选

    云岳诗选

    本书是作者的韵体诗作品集,作品有:拐杖吟、读《史记》随感、赞玄奘大师、读散文杂感、惦念、长征颂、咏松、庆澳门回归等。
  • 积累而成的世界

    积累而成的世界

    本书试图建立一种统一解释生命现象和社会现象的综合性理论,并把发展的本质定义为信息的积累,进而把“结构”定义为信息的一种类型。思想者所面临并必须要解释的一个重要事实——有史以来所有的人类社会都是等级制的——在本书的理论探索中也得到了合理的解释。
  • 被召唤的传统:百年中国文学新传统的形成

    被召唤的传统:百年中国文学新传统的形成

    本书主要研究百年中国文学的“传统”,内容包括:中国文学的创造机制及其现代意义,外来文化资源与中国新文学“传统”的塑形、现代体验与中国新传统的形成、被误读的新文学传统。
  • 梦回“诗唐”:唐诗经典品鉴

    梦回“诗唐”:唐诗经典品鉴

    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鼎盛时期,诗歌数量之多、质量之高、普及之广泛是空前绝后的。作者宏观分析了唐诗的总体成就,精选几十首经典唐诗佳作,从时代背景、思想内涵、艺术技巧等各个角度品评鉴赏,深入浅出,别具韵味。
  • 书香飘过20年:心迹

    书香飘过20年:心迹

    本书内容言真意切,感触点颇多,是山西经济出版社历经20年的珍贵回忆录与成长录,其主要内容为:矻矻征程、浓浓真情、孜孜求索等。
热门推荐
  • FATE星之永恒

    FATE星之永恒

    本文以型月动漫作品Fate作为历史构架,延续其世界观衍生出的作品。主要讲述了以英雄王吉尔伽美什为主角与原创女主展开自神话时代到圣杯战争的冒险旅程。
  • 唐宗之小唐门

    唐宗之小唐门

    古罗大陆,浩瀚无穷,大陆之上,皇朝宗门数不胜数,强者林立,犹如过江之鲫,万年前,本是一名山野樵夫的“唐林”,在上山砍柴时,发现一古洞,好奇心的驱使下使得他进入此洞,却意外的发现一本名为“八门弑神术”的古籍,以及八炳名唤“不世八炼刃”的古刀,,,待到百年后,一股新势力悄然而立,实力之强,不可言喻,是当时所有最强势力中凤毛麟角的存在,甚至更为强大!但是不知为何,,,在某一年,或者是某一月,某一天,这股强大且神秘的势力,突然在古罗大陆上销声匿迹,,,时至今日,人们已经忘记在古罗大陆上有过它的存在。而如今,万年过后,突然在大陆的某一处,出现一个名为“小唐门”的宗派势力,而一切,都将从这里发生,,,,
  • 女汉子撞上男汉子

    女汉子撞上男汉子

    “喂,那啥啥,你知道我的在哪个班吗?”吕寒子用近乎卖萌的表情说,“喂,童鞋,鬼知道你在哪个班,还有,把你的个性‘咸猪手’拿开。”吕寒子尴尬的看了自己一眼,随机大怒起来………
  • 寻忆又迷离

    寻忆又迷离

    某天醒来,她突然想不起来曾经的种种,为了生活的奋斗让她筋疲力尽,却又遇到了一个纠缠不休的男子……
  • 魔扇鬼步幻影刀

    魔扇鬼步幻影刀

    黎明前的一场血腥剿杀,使雁门镖局遭受了灭门之灾。全镖局上上下下二十口人中只有一位老镖师带着襁褓中的一个婴儿侥幸逃脱,剩下的十八个人全部血洒当场……十三年后,那个襁褓中的婴儿从深山里走了出来,开始了闯荡江湖和寻访仇人的艰难生涯。在漫漫的人生旅途中,在邪恶的江湖里,他历尽了人间的沧桑,也感受了种种的江湖险恶。但他是一个福娃,每每能逢凶化吉,遇难呈祥。在饱尝了少年的孤独和心酸苦辣后,终于有幸成为了恒山三怪的徒弟,将江湖上人人羡慕的三大绝技魔扇、鬼步、幻影刀囊括于一身,成为了一代枭雄。他铲平了幽香谷,剿灭了天魔教,威震了飞狐帮,终于手忍了杀父仇人九指神魔,为死去的父母报了仇,雪了恨。他亦黑亦白,亦正亦邪。不管江湖规则,不顾规章礼制。我行我素,唯我独尊,是一个黑白两道又喜又愁的小煞星。但在面对三个心爱的女孩子突然都出现在自己的面前时,他却是那样的笨拙和不知所措……
  • 星义世界

    星义世界

    从异界传送来的失忆者“神射”,在迷茫中结交了黯伤,蛋蛋,楠,之后与他们展开了冒险。
  • 法医毒妃

    法医毒妃

    一定是她醒来的方式不对:身处墓地,棺材里还有婴儿啼哭声!正蒙圈呢,就被某人当成了盗墓贼!几个情况?居然敢对她这个现代法医动手动脚!混蛋,接招吧!【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血荆棘之一剑凌云

    血荆棘之一剑凌云

    血荆棘,北荒大漠的独有之物,自幼苗起,不淋雨露却经风沙,不见暖阳寒冬却受烈日苦寒。天不待它,时不与其,伴血荆棘一生的或许只有磨难。可那又如何?它自坚韧逆生,风沙砺了它的尖刺,烈日苦寒染了它的殷红。待到尖刺如针,殷红如血,血荆棘便会开花,而其一生的磨难也正是为了此时的花开。
  • 康德的智慧

    康德的智慧

    康德(Immanuel Kant1724~1804),启蒙运动时期德意志著名思想家、哲学家,被誉为“人类哲学界的哥白尼”。今天,我们来学习和研究康德哲学,并非是附庸风雅,而是为了训练我们的思维,改进我们的思维习惯,扩大我们精神生活的视野。康德哲学是我们了解西方理性精神的一个关键,为此,我们思考再三之后,从康德思想中精挑细选了最具影响力,对我们的思维方式最具冲击力,对我们的观念最具启发性的篇章组成了这本可以雅俗共赏的案头藏书。本书包含有批判哲学、美学、伦理学等内容,力求将康德最具影响力的作品展示给读者朋友,希望读者能在闲暇之余走近康德,了解康德,从中有所收获。
  • 妃夜山川

    妃夜山川

    穿越重生,用尽今生,来续前缘……雪奴和思夜能否再来相爱,他们能否用今生来弥补前世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