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48800000027

第27章 二里头遗址与夏文化

在中国早期国家的探源中,夏代扮演着一个极为重要的角色。殷墟发掘后,商代的史实被确立为信史,论证夏代的真实性自然被提上议事日程。早在20世纪中叶,著名史学家范文澜先生根据《竹书记年》中的传说和《史记》的记载,将夏代列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然而,单靠文献资料研究夏代历史,许多问题很难,甚至不可能得到解决。而考古发现无疑对认识夏代历史有着重要的意义。二里头遗址的发现,为研究夏文化提供了极其重要的线索。

寻夏之旅

二里头遗址位于河南偃师境内洛水南岸的二里头村南。遗址以二里头村为中心,其范围包括洛水以南的四角楼村、北许村和喂羊庄之间,东西约有2.5公里,南北约有1.5公里,总面积约4平方公里。遗址依山临水,东阻成皋,西挡崤函,自然条件优越,地势十分险要。古人有云:“建都设邦,皆凭险阻。”又云:“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在广川之上。”二里头遗址两者兼而有之,在当时具有得天独厚的建都优势。

二里头遗址的发现,著名历史学家徐旭生先生功不可没。他首先从文献资料来估计夏氏族活动的主要区域。他粗略地统计了一下:在先秦史书中关于夏代并包含地名的史料大约有80多条,其中有30多条是关于夏后氏都邑的记载。然后,在研究这些地名的基础上,他认为有两个地区应该特别注意:第一是河南中部的洛阳平原及附近地区,尤其是颍水上游的登封和商丘地带;第二是山西西南部汾河下游一带。1959年,徐旭生亲自率人赴河南进行考古调查,经过一个月的活动,果然在河南偃师发现了遗址。同年,中科院考古所开始进行发掘工作。从1960年至1964年,洛阳考古队在二里头先后进行了8次发掘,先后发现了作坊遗址、陶窑、窑穴、水井、墓葬、铜器、玉器、陶器等。根据这些发现,考古学家断定这是一座早期城市遗址。然而至于是哪朝哪代的城市,则有两种说法:一是商代成汤建的都城西亳;一是夏代的都城。如果与偃师尸乡沟商城相比较,后一种意见应该是比较合理的。后来考古学家又发现不同时期的陶器呈现出不同器物特点,从而断定二里头遗址的文化特征大约介于河南龙山文化与郑州二里冈商代前期文化之间,在考古学上通常称为二里头文化。

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二里头遗址发掘又取得新进展。该遗址的主要宫殿基址重现天日。1974年,二里头发掘队发现一号宫殿遗址。1977年,又发现了二号宫殿遗址。一号殿略呈正方形,东西长约108米,南北宽约100米,高约0.8米。基址上面保留有排列整齐的柱子洞和木骨架墙基,柱子洞垫有卵石作为柱基。在基址中部偏北方是正殿,下面是长方形基座,厚3米多,底部平铺3层卵石,基础坚固。在基座上面有22根廊柱,每根廊柱外侧有2根擎檐柱,用以支撑屋檐。这样大的宫殿建筑,应是当时王权的象征。二号殿位于一号殿东北150米左右处,形状与一号殿基本相同,呈长方形,南北长约73米,东西宽约58米,面积较小,不过保存得较好。在基址北部中间也有一座殿堂。它建在一个正方形的平台上。沿基址的东西边是走廊,在南边也有一条走廊,南大门是庑式建筑。由殿堂和廊庑形成了庭院。在庭院下有一个由陶管构成的排水管道。从这两座宫殿基址的出土文物来看,还未发现使用瓦的痕迹,只有少量的木柱灰烬和草拌泥块。据此可推断,宫殿的建筑材料应是以木头、草泥为主。

迄今为止,二里头遗址的发掘仍在进行,所以还不能得出一张比较完整的遗址布局图。不过,二里头的宫殿遗址肯定远不如后世宫殿豪华壮观,但它坐北朝南和封闭式的布局,以及高基台、木架结构等特点,都为后世宫殿所沿用。二里头的宫殿遗址,开创了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先河。

文化分期及内涵

二里头遗址的扑朔迷离之处在于它的分期和它与夏文化的关系问题上。就遗址的分期工作而言,可以说是众说纷纭。早在二里头遗址发掘初期,有人就根据出土陶器类型把二里头文化分为早、中、晚三期。然而,1974年,二里头考古队根据宫殿遗址的发掘资料,提出了二里头文化的四期划分说。近来又出现两种新的分期说法,有人根据1979和1999年对河南新密新砦遗址的发掘,将“新砦一期”划为河南龙山文化晚期遗存,将“新砦二期”归入二里头文化,命名为“新砦期二里头文化”或者“二里头文化一期遗存新砦型”。还有人根据二里头二号宫殿遗址的资料提出二里头文化四期之后应该还有一个第五期,并称之为“二里冈下层期”。对于二里头遗址的分期,我们相信,随着以后对二里头遗址的进一步发掘,问题会相对明朗化。现在仅介绍较为普遍、为人公认的分期法,即二里头文化四期说。

二里头文化四期说虽为多数人所接受,然而,在二里头文化与夏文化的关系上又存在许多分歧,几种主要的看法是:一种是二里头文化一至四期都是夏文化;第二种是二里头文化一、二期是夏文化,三、四期属于商文化;第三种是二里头文化一、二、三期为夏文化,偃师二里头遗址即是夏都阳城,四期为商文化。不过,尽管各家说法存在诸多分歧,大多数学者还是一致认为二里头文化是探讨夏文化的主要对象。

首先,二里头文化第一、二期,在遗址方面,第一期发现有灰坑和烧灶。第二期发现有小型屋基、铸铜遗址、水井、灰坑和墓葬等。在遗物方面,生产工具中的磨制石器占有很大比例,有铲、斧、刀等。部分石刀和石镰中部有孔。另外还发现骨锥、骨铲、骨刀、陶纺轮和陶网坠,也有少量的铜刀和铜锥。陶器的陶质以砂质灰陶、泥质灰陶和灰褐陶最多,也有一些黑陶和白陶。陶器表面装饰以篮纹和绳纹为主,并有方格纹、弦纹和划纹。常见的陶器有砂质罐、甑等炊具,豆、碗、钵、盘等食器,爵、杯、觚等饮具,盆、瓮、缸等盛储器,但还没有见到陶鬲。从陶器来看,二里头文化一、二期应是承袭了河南龙山文化的晚期特征。

其次,第三、四期,在遗址方面,发现有小型屋基、中型屋基以及大型宫殿建筑基址以及灰坑和墓葬等。在遗物方面,多数生产工具仍为磨制石器,种类有铲、斧、刀、镰等,也有骨锥、骨针、骨刀、蚌刀、陶网坠等。这两个时期的生产工具中只有少量的青铜器,但从铸铜作坊遗址出土的陶范来看,当时青铜工具已被频繁使用。陶器出土数量较多,陶质以砂质和泥质灰陶为主,还有少量的白陶和印纹硬陶。陶器表面除素面与磨光外,主要纹饰是绳纹和一些划纹、云雷纹等,篮纹与方格纹已较少见到。在器形上也有较大的变化,如盆、罐等陶器腹部内收,花边饰表现出衰退的趋势。这时期还出现了一些新的陶器,如鬲、大口尊、小口直领瓮等。这些陶器的形制与二里冈文化的同类器物已很接近。

夏代国家的形成

关于中国古代国家的起源,是一个比较复杂和困难的问题,随着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和考古发现,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二里头遗址文化内涵丰富,而且发现了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的宫殿遗址,成为我们研究夏代国家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资料。

那么,从哪些方面能够说明夏代国家的形成呢?这需要从国家产生的条件说起。恩格斯指出:“国家是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产物”。列宁也说:“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在阶级矛盾客观上达到不能调和的地方、时候和程度,便产生国家。”也就是说,国家是阶级斗争的产物。二里头遗址的发掘,证实了夏代已经出现了严重的阶级分化和国家的组织形式。

1.遗物

国家的出现及发展,从来都不能脱离社会经济的发展。从二里头遗址的遗物来看,二里头的社会经济较以前已有了显著的进步。在农业经济方面,有扁平石铲、蚌铲、木耒、石刀、石镰、石斧等,而且这些工具数量众多,制作精致。人们使用这些生产工具耕地和收割,劳动效率较龙山文化时期已有了明显提高,说明农业生产的发达程度。在手工业制作方面也出现了细致的分工,如分成了铸铜、制玉、制陶等不同工种。在遗址中,发现有铸铜作坊及铜器,如爵、刀、鱼钩等。有些铜器做工比较粗糙,铸造比较原始,而有些铜器器形非常规整,制作较为精致,说明这一时期已处于铸铜的初级阶段了。又如制玉,不但种类繁多,如有玉制的管、琮、圭等,而且这一时期制玉水平很高,雕琢精细,线条流畅圆熟,抛光光洁,甚至看不出被雕琢过的痕迹,如果没有专门的匠师是制作不出来的。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制玉已成为当时一种专门的手工业。这些珍贵的玉器,数量虽少但质量甚精,应是专门为奴隶主贵族制作的。再如在遗址中发现了酒器,其制造工艺也相当高超,同时也表明当时已有较多的剩余农产品,否则酿酒是不可能实现的。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便出现了以交换为目的的生产活动,即商品生产和交换。二里头遗址三期出土的文物说明当时商品交换和贸易也发展起来了。在遗址中发现了一种贝。这种贝有两种职能:一是装饰品,二是行使货币职能。而海贝产在沿海地区,离中原地区较远,说明当时各地之间的联系和交往已很广泛,贸易和交换已有了较大的发展。

从对二里头遗物的简单分析来看,不但农业和手工业已经出现分工,而且手工业本身也有了细致的分工,而且已经出现了商品流通,这些特征应是属于阶级社会的。

2.房基和墓葬

私有制的出现和阶级的分化在二里头遗址的房基和墓葬中表现得更为明显。房基有的长达9~10米,宽5米左右,地面坚硬,铺有薄层石面;有的屋址还发现了四边磨光的石柱基和柱子洞,已与原始公社时期的地穴式或半地穴式房屋完全不同。这些屋址应是当时奴隶主贵族的。

而墓葬也很能说明贫富和阶级分化的出现。墓葬分大、中、小三型。大型墓只发现一座,墓口呈正方形,面积达25平方米,可惜曾被盗过,具体随葬品的情况不得而知。中型墓皆为长方形,长约2米,宽约1米,随葬品物一般10件左右,最多达20件,有玉铲、铜戈、绿松石饰等。这些墓很可能是奴隶主贵族的墓。小型墓数量较多,长约2米、宽约0.7米,随葬品在4~10件之间。这些墓很可能是平民的墓。此外,还有一部分墓没有随葬品,而且墓主有的似是捆绑埋葬的,有的身首异处,有的四肢被分解,这些墓很可能是奴隶的。

总之,从房址和墓葬来看,当时已有不同等级的划分,随葬品的数量十分悬殊,也说明当时已经进入阶级社会,有可能就是奴隶制国家了。

同类推荐
  • 北与国

    北与国

    北国,从一场战争开始,描述了三兄弟之间的爱恨情仇,以及小人物与大环境之间的悲和喜。
  • 混到了三国

    混到了三国

    一个打工仔,一次偶然中,用花尽三个月工资买来的智能手机刷微博,无意间收到了一条奇怪的私信,内容是:快到许昌来,我等你。许昌?是今天的许昌市?还是……过去看私信用户,居然说用户不存在!他越来越怕,于是早早睡了,可是,一觉醒来,出现在眼前的是古代建筑,是自己疯了,还是在做梦?可自己,真的来到了古代吗?又是谁?
  • 异世大秦

    异世大秦

    一个大秦帝国的少年,一步步走上人生巅峰的故事。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武技仙术横行,阴谋暗斗汹涌。展现一个完全不同的异世大秦帝国。PS:想说一个我心中的故事,带些玄幻色彩的历史架空争霸小说,我知道很小众,可能两边不讨好。不过,我想写,希望你喜欢!
  • 佞臣贼子

    佞臣贼子

    一个英雄辈出的朝代,一轴改朝换代的画卷,一段乱臣贼子的传奇。闹事屠狗辈,一脚入了皇城,风云十五载,天下终归李家。感谢创世书评团提供论坛书评支持
  • 大唐的那些年

    大唐的那些年

    一朝梦回大唐,三生顾盼回首。李亮作为历史车轮下的一颗小石子,却使大唐偏离一个既定的轨道。与时代格格不入,却吸引众蛾扑火。给你一个不一样的大唐,一个繁荣昌盛,万世来贺的鼎盛王朝。
热门推荐
  • 喜欢是选择

    喜欢是选择

    生命中来过的每一个人都在教会你学会如何去成长让自己成为更好的人去遇见对的人
  • 青豆养成记

    青豆养成记

    从小没有得到过爱,也不知道什么是爱,穿越到那个地方,一帮美男献心示爱,可爱的女主能‘情窦初开’嘛!让我们去看看一帮美男如何养成小青豆的*^o^*
  • 智慧毕现(一生必读名家精品)

    智慧毕现(一生必读名家精品)

    在人生无以反复的过程中,只有那些历史上最具天赋的作家才能使我们的灵魂受到一次又一次的震撼,只有那些超越了时空的经典文字才能把无数的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我们,指引着我们远离浮华虚空。
  • 异世文豪

    异世文豪

    重生?原来是穿越!穿越到异世变成了大文豪,把文化在这里发扬光大《白发魔女传》《射雕英雄传》开启武侠新篇章。我抄我抄《搜神记》《聊斋志异》还有四大名著绝不能忘,且看异世文豪如何给《红楼梦》一个完整的结局。
  • 九世等待换来一世情

    九世等待换来一世情

    喝了九碗孟婆汤,还是不能忘掉对方。就连阎王爷都不忍心拆散他们,他的九世等待是否能夺得一世真爱?
  • 独乱万古

    独乱万古

    万古天地,岁月匆匆,一位又一位惊才绝艳的天骄逆天而上,与天地争道。一片被世人唤为绝对禁地的荒林,一个白发男子走了进去……
  • 盗墓匪帮

    盗墓匪帮

    盗墓这个行当内也分三六九等。一等自不用说,以摸金、发丘、搬山、卸岭四大门派为尊。而二等盗墓贼则被那些几辈传承、以盗墓为生的大家族占据着。末等盗墓贼指的就是那些既无门无派、也无家族照应、更没啥子技能不会观星寻脉,只靠着道听途说或是运气,偶尔挖挖小墓的人,这类人被盗墓同行们贬义的称之为“墓匪”顾川,一个90后小混混,一个偶然的机会令他成为了盗墓前辈们嗤之以鼻的“墓匪”。就是这小小的墓匪不仅没在大浪淘沙中淹没,反而冲破艰难险阻、钻缝盗洞、死气掰咧的站到了连四大门派都得仰望的高度。
  • 七曜虚空

    七曜虚空

    少年白风是白家千年不遇的奇才。在一次探险中被大千界煞神寄宿,又机缘巧合解开麒麟封印。一人体内共存三种元神,少年白风不得不寻找共生之法,为此,踏上了一条通向至尊强者的道路……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呓语成皇

    呓语成皇

    龙一祖,不是一个废材,也不是一名君子,在一次意外事件中巧合地穿越了。作为一名来自21世纪的多元化发展的穿越者,来到一个乱世纷争的年代,结局不是注定的,却是给有准备的人而准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