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48800000024

第24章 原始图腾崇拜与龙凤文化

龙和凤作为一种文化的凝聚和积淀,已深入到了大部分中国人的意识中,与中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联系,在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如中国人经常以龙和凤为名;衣饰中有龙袍凤冠;食物中有龙虾、龙眼、凤爪;得意的女婿称乘龙快婿;男女成婚可谓龙凤配;新生儿可言龙儿凤女。在民间传统节日活动中,端午节有赛龙舟,元宵节有舞龙灯等等。龙和凤在中国文化中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甚至于可以这样说:若不了解中国龙凤文化,便不能真正了解中华古老的文明。而要了解龙凤文化,这还得从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说起。

图腾起源

“图腾”(totem)一词源于北美印第安人奥季布瓦部族的方言,意为“他的亲族”,是产生于原始时代的一种奇特的文化现象。在原始社会它作为种族或氏族血统的标志,多被人类当作祖先来崇拜的动物或植物。远古时期,面对自然条件的险恶,凶禽猛兽的残暴,原始人类呈现出一种屈服状态,处于束手无策的境地。而且当时人类的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原始人对自然现象的变化迷惑不解,在万物有灵的观念支配下,便开始向大自然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于是形成了自然崇拜。原始人认为本氏族的祖先是由某种动物、植物衍生而来,或同它们有特殊的亲缘关系。于是,他们就把这种形象刻画在氏族的旗帜上,刻画在祭祀的器物上,乃至刻画在自己的身体上,当作本氏族的徽标。这种形象,就是本氏族所崇敬的图腾。图腾对氏族成员来说是神圣的,因为他们认为本氏族的图腾对氏族成员都有一种保护作用,人们尊敬自己的图腾,图腾就会为他们消灾除难,反之就会带来灾难。因此,人们对之常怀有一种敬畏心理加以顶礼膜拜。同时,在氏族林立的原始社会中,每一个氏族都会要求有一个区别于其他氏族的特殊标志。而最能标明这种区别的,也就是各氏族的图腾。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氏族标志的图腾也就应运而生了。图腾既是整个氏族的标志,也是每个氏族成员自身的标志,图腾成了氏族成员在处理内外事务中的“身份证”。

图腾在世界大多数民族的历史上都曾存在过,在中国也不例外。中国的图腾文化丰富多采,源远流长,从原始社会到今天,都发现有图腾的遗迹。无论在考古学资料中,还是在历史学资料中;无论在文字学资料中,还是在民族学资料中,都随处可见。在中国历史上,各民族的图腾物可谓种类繁多。被奉为图腾物的,有动物、植物和虚构生物,甚至还有以人为图腾的,但以动物居多。

据国外图腾文化研究的结果表明,图腾文化应发生于旧石器时代早期,繁荣于旧石器晚期。但中国旧石器时代还未发现确凿的图腾文化遗址。这可能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这些遗址没有留存下来。图腾文化在新石器时代开始衰落,但在这一时期的中国考古遗址中,却发现了许多图腾文化遗迹,如马家窑文化遗址中彩陶上的蛙纹和鸟纹,以及由蛙纹和鸟纹演化而来的象征性图纹;半坡遗址的彩陶上绘有的人面鱼纹、变体鱼纹、鹿纹等。这些彩陶上的动物纹样很可能就是氏族部落的图腾标记。总而言之,中国远古时代曾经存在过图腾文化,这一点是无庸置疑的。

寻本溯源

龙凤是虚构的神物,这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是一个尽人皆知的常识。它们作为华夏民族的图腾,出现的时代比较晚,大约是在原始社会末期到阶级社会的过渡阶段。据文献记载,当时在中国形成了三大主要的氏族部落,即华夏集团、东夷集团和苗蛮集团。黄帝和炎帝是华夏集团的两个最大的部落,主要活动范围在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东夷集团的活动范围是以泰山为中心。苗蛮集团的活动范围是以洞庭湖、鄱阳湖两湖为中心。它们都有各自的图腾物。如黄帝部落除了有熊、虎等图腾物外,还有以龙为图腾的。据《山海经·海外西经》载:“轩辕之国,……人面蛇身,尾交首上。”《史记·天官书》载:“轩辕,黄龙体。”显然,不但黄帝的族人有龙图腾崇拜,黄帝本人似乎就是龙的化身。据考古发现,在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的各种龙形玉雕中,有熊龙合体玉雕,这种玉雕既具有龙的形象,又兼有熊的特征。又如属于东夷集团的太、少有各自的图腾。少部落有凤鸟氏、玄鸟氏、伯赵氏、青鸟氏、祝鸠氏等;太部落有飞龙氏、潜龙氏、居龙氏、降龙氏、青龙氏、白龙氏等。上述这些名号都是以氏族部落的图腾名称代指部落名。这些部落集团为了扩大领土,相互争战,经过多年的争战之后,在阪泉一战中,在黄河一带奠定了以黄帝为首的部落联盟的新秩序。黄帝在继续东扩的过程中,与强大的东夷集团的蚩尤部发生冲突,在涿鹿之野战败蚩尤,渐而征服了整个东夷。苗蛮集团以三苗为主,生活在五岭山脉之间,最终也被华夏集团吞并。各部落之间经过多年征战,终于形成了以炎黄集团为首的部落联盟,从此华夏民族初具雏形。

在部落冲突和结盟过程中,不同的文化间相互吸收、融合,使内容和形式都发生变化,逐渐融合形成一个新的文化体系。这些反映在图腾崇拜中,也出现了自然的整合形式,即综合性的图腾崇拜。华夏民族的原始图腾崇拜—龙凤便是这样塑造出来的。龙与凤不是任何一种实体性的动物,是各种动物的综合体,是不同的氏族部落融合成新的文化共同体后创造出来的共有图腾。

群龙并立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在陆地上能行走,在空中能腾飞,有着巨大的力量而不伤害其他物类,是善良而万能的化身。在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中的“曹操煮酒论英雄”一回中,有一段关于龙的精彩描述:“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活灵活现的龙跃然纸上。而对于每一个华夏子孙来讲,龙的形象更能够激励他们的思想、情感、意志,以至于世界各国人民干脆将中国文化称为“龙的文化”,将中华儿女称为“龙的传人”。然而,龙究竟是什么呢?令人欣慰的是,在中国众多的古史记载中,我们可以发现许多有关龙图腾的蛛丝马迹,倘若将它们一点一滴地汇集起来,就可以构成一幅群龙并立的画面。

祝融族是上古传说中的一个较大的部落。据《国语·郑语》记载,祝融之后有八姓,其中与龙有关的姓有董、夔、巳等姓。据《左传》记载,董姓是豢龙氏。它说:“昔有叔安,有裔子曰董父,实甚好龙,能求其耆欲以饮食之,龙多归之。乃就畜龙,以服事帝舜。帝赐之曰董,氏曰豢龙”。在《尚书》记载中,夔和龙是通称的。至于祝融族本身,据学者杨宽的考证,也是属于龙族。炎帝是华夏族的祖先之一,在传说中,炎帝是神龙感应而生的,所以在古史记载中炎帝的形象中也含有龙的形象。如《路史》:“炎帝……龙颜而大唇。”《诗含神雾》:“龙首,颜似龙也。”共工族是炎帝族的后裔,因此共工也带有了龙的形象。《山海经·大荒西经》记载:“共工人面蛇身朱发。”《神异经》说:“西北荒有人焉,人面朱发,蛇身人手足,而食五谷,禽足顽愚,名曰共工。”上述记载都说共工是人面蛇身。龙蛇在古人观念中形象是相似的,说明共工族也是龙族,何况共工的一个儿子名字就叫“句龙”。

上面我们仅简单地介绍了3个与龙相关的氏族,其实,在远古时代,这样的氏族还很多,如黄帝族、尧、舜、夏族等,都有以龙为图腾的部落。可见,以龙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不是偶然的。龙的身影经常出现在部落氏族中,真可以说上古时期是一个龙的世界了。

龙虽然不是自然界中的真实生物,但它也不是凭空虚构,而是有现实原型的。现在,有人认为最早的龙是鳄鱼;有人认为,龙是蛇身添上其他动物特征而成;有人说,龙长着梅花鹿的角、骆驼的头、蛇的脖子、蛇的眼睛、鱼的鳞片、老鹰的爪子、老虎的脚掌、牛的耳朵。这些显然是原始社会后发展了的龙的形象,比最初的龙更加复杂了,被综合进去的图腾也越来越多。那么最初龙的造型是怎样的呢?这要从考古发现来考察。

目前,上古时代较典型的龙形象介于新石器时代末期到青铜时代初期之间,并且都饰在玉器和陶器上。如内蒙古赤峰赵宝沟遗址发现了刻绘在陶器上的猪首蛇身图象,被认为是北方地区最早的龙图形。到红山文化时期,开始制作精致的玉龙,玉龙为环形身躯,猪形,无足,被称为猪龙。其中最著名的一件玉猪龙,高26厘米,出土于内蒙古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是难得一见的精品。距今约4000年的内蒙古赤峰夏家店下层文化陶器有两种彩绘陶纹:一种绘于黑陶上,身体直伸、昂首,身为白色,眼点朱色,吻长突。另一种绘于陶鬲上,为一头二身,身呈“几”字形分开,上饰“U”字形鳞纹。在距今约3900到3600年的二里头文化中也发现有两种龙:一种为带爪龙,龙首上伸,巨目侧视,有趾爪,身躯左曲右盘,蜿蜒上行。另一种为一首二身龙,龙头近圆形,无角,吻短而尖,眼作目字形,躯体饰满鳞纹,似蛇。另外在距今约5000年的浙江余杭瑶山的良渚文化墓中,也发现了饰有龙纹的玉镯、玉牌。在玉镯上,龙裂嘴露齿,鼻部宽扁,眼球突出,头上有一对短角。细看起来,眼和牙似牛,鼻如猪,角非牛非鹿,与商周时代的饕餮非常相似,很可能为饕餮纹的早期形态之一。

总之,上古时代龙形象不仅在各地区存在较大差异,而且在形象上都是由几种动物组合而成,表现出多样性和多元性的特征。这说明这一时期龙的形象正处于发展时期。当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后,龙的形象走向了成熟,才出现了我们现在所说的完全意义上的龙了。

凤的原型

在以黄河文明为主体的中华文化内涵中,凤是仅次于龙的一种中华民族的图腾。它与龙文化同时并存,成为华夏民族的代表形象。凤在中国象征着吉祥,又是崇高爱情的化身。这种凤文化在艺术形式上,就有了“百鸟朝凤”的吉祥图案。这里面寄托着对凤的尊崇之情。

凤凰是神鸟,鸟中之王。它是百鸟风采的综合与升华,当它被神化、人格化以后,就成为一种图腾,成为人们崇拜的对象。在神话传说中,凤凰在飞翔的时候,由于有至高无上的德性,以至于雷不鸣,风雨不兴,河水不涨,草木不摇摆,非梧桐不栖息,非竹食不吃,它自歌自舞,见到它就意味着天下太平。又说凤凰为群鸟之首,追随者数以万计。后来凤凰死在一座山上,每年的七八月,百鸟都到这里来吊唁。这一故事在《水经注·叶榆河》中有详细记载:“叶榆县西北八十里,有吊鸟山。众鸟千百成群,其会鸣呼啁哳。……雉雀来吊。夜燃火伺取之。其无嗉不食,似特悲者,以为义,则不取也。俗言凤凰死于此。故众鸟来吊,因名吊鸟。”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1956年和1962年在此地相继发生了百鸟吊凤这一奇特现象。《云南日报》(1956年12月2日)和《文汇报》(1962年5月11日)都作了生动地报道。这一现象在科学上还是一个谜,或许与生物习性有关,或许与地球磁场有关。不过,从凤的起源来看,这些神话传说恰好反映了凤与百鸟之间的紧密关系。

凤应该是几种禽类图腾的综合体,其原型有以下二类:一是鸡类。凤的祖型源于鸡,确切地说是山鸡(锦鸡类)。俗语说“鸡窝里飞出了凤凰,”在某种意义上道出了凤与鸡的“血缘”关系。从造型上来看,凤尾宛如山鸡的尾巴。在卜辞中的一些象形“凤”字与“鸡”字也难分伯仲。良渚文化吴县草鞋山墓葬中的带盖贯耳壶上,刻有鸟纹,整体形象似鸡。鸡被作为图腾后就变成了凤凰。二是鸟类。传说凤是从东方原始殷族的鸟图腾演化而成。在新石器时代,东南地区居民制作各种鸟为主题的工艺品,似乎表明了那里比较流行鸟崇拜,凤的起源也有可能是源起于某种鸟的崇拜。鸟类原型又可分几支:第一支是燕类,在仰韶彩陶中出现的燕子图形,可能是当时凤崇拜初期形式的表现。燕子也还曾作为商族先人的图腾。第二支是孔雀,从造型上看,凤凰确实很像孔雀。《山海经·大荒西经》中也提到有一种五彩鸟,有3种名称,叫皇鸟、鸾鸟及凤鸟。除以上两类鸟外,还有以鸷、鹳、鹭、鸳鸯为原型的。以上禽类原型,经过长期的交融汇合,渐渐地有了鸿头、麟臀、蛇颈、鱼尾、龙纹、龟躯、燕子的下巴、鸡的嘴,最终在明清时期定型下来,成为今天我们所见到的凤的形象。

龙凤的演进史一方面表现了先民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真、善、美的追求,展现了华夏先民们高超的艺术创造能力;另一方面说明独具特色的龙凤崇拜习俗的形成史,也是华夏文化由多元渐趋统一的历史。龙和凤的形象塑成以后,它们已经不是代表某一个部落或某一个氏族了,而是成为华夏民族的标志和象征,成为民族精神的象征,起着凝聚华夏民族的作用。

同类推荐
  • 权倾天下

    权倾天下

    后主刘禅被迫迁到魏都洛阳,一日权臣司马昭请他赴宴,极尽戏耍,由此引出“乐不思蜀”典故。回到后宫之后,因伤心哭倒于地,头痛欲裂,精神恍惚,差点被人夺舍。后经努力,基本守住一丝清明,与对方,来自现代的府兵,被枪决的吴仁义(无仁义)展开殊死搏斗。数载之后,两个魂魄既斗争又联合,各取所长,终于搞出了一些奇异光怪,歪打正着之下,收拾了权臣司马氏,恢复了大汉王朝的辉煌。
  • 逆日宁海

    逆日宁海

    这是一段充满血泪的挣扎史!这是一曲赞颂英魂的赞歌!这是一部恢弘史诗巨著!二战开战之前,美籍华人杨振海,是美国安纳波利斯海军学院的学生。他和当时留美的中国海军学院张凌霄、王文昭成为好友兼死党。毕业后,他陪家人吃了最后一顿饭后,便不辞而别和二位好友回国参军了。回国不久,杨振海救下了海军上将陈季良将军的女儿陈文钰,四人便聚齐了。从此,四位青年成为中国海军。且看作者如何以他们四人的视角,还原中国海军悲壮抗战史。写作风格倒叙,绝非穿越,真真正正的历史纪实小说。
  • 这样读资质通鉴(第2部)

    这样读资质通鉴(第2部)

    青年学子亦可从中学到有别于课堂上的历史讲述,一部一直放在毛泽东床头的大书,一部曾经让毛泽东读了17遍的大书,《资治通鉴》是中国人的管理智慧。这样读《资治通鉴》,是为官者的管理智慧,是企业家的MBA教材,是奋斗者的行为指南。
  • 中华上下五千年7

    中华上下五千年7

    《中华上下五千年》记述了中国从原始社会到中华民国成立的历史进程,对历代重大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都做了详细、准确的介绍,以便读者能够有效、快捷地了解更多、更确凿的历史资料,而且全书语言通俗易懂、生动有趣,是一部特别适合孩子们阅读的历史知识普及读物,是帮助他们了解祖国历史文化的最佳版本。
  • 世界上下五千年2

    世界上下五千年2

    历史是人类活动的结果,其间浸润的腥风血雨,崛起与衰落,壮丽与悲怆,无不充盈丰富着五千年的世界文明史。今天的世界是过去世界的延续和发展;历史记录了人类的过去,更展示了世界的未来。当前,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接踵而来的人们观念认识的变化,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了解世界显得日益迫切和重要了。
热门推荐
  • 异界之超级召唤

    异界之超级召唤

    “这位小兄弟,我看你这宠物不错,不知有没有兴趣跟我换换呢?”猪脚带着他的神兽队,阴森森的跟他面前的一位霸主说道-------看猪脚怎么在异界用他那特殊能力称霸异界。
  • 休闲农妃:战神王爷太倾城

    休闲农妃:战神王爷太倾城

    高高在上的雇佣兵突然穿越了醒来一睁眼家徒四壁,连口做饭的锅都没有!这个是要饿死宝宝的节奏么?她梅七朵是谁?那可是雇佣兵,在野外生存,在行!上山找野菜,种田,发家致富,那豆,是小菜!摘野果也能摘到一个重伤病患,还是一个超级大帅哥,并且是一个王爷级别,王爷的衣服一定很值钱,扒下来拿回家,王爷的钱袋拿回家。姑娘,你拿了我的钱,是不是应该养活下我这个大活人,某男一脸的邪笑。
  • 奥运历史上的女性书写

    奥运历史上的女性书写

    因为“平等、发展、共赢”的奥运精神之光里,两性的平等、发展与共赢也是题中应有之义。在中国社会提倡“和谐发展”、“全民奥运”的背景下,探讨女生与奥运的丰富话题,是研究者与行动者、决策者与执行者的共同期待。在热火朝天的迎奥运的活动中,作为性别视角看奥运的先例,《奥运历史上的女性书写》必将成为奥运与当代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亮点!
  • 撫安東夷記

    撫安東夷記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网游之铁血之路

    网游之铁血之路

    老作者回归,质量可以保证,而且这是一本必须完本的小说,可以说存稿马上完本了。一个如真如幻的游戏世界,不同与以往的任何游戏,这是一个看似公平,却需要努力的网游小说。其中不乏热血,美女,暧昧!
  • 道德玄经原旨发挥

    道德玄经原旨发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玄天魔皇

    玄天魔皇

    他只手擎天、霸道绝伦,他纵横八方、万界来朝。”英豪纵横今古、谁堪与我争锋,败尽万界霸主,高处不胜寒“他不求仙神不求天,笑看众生世事,历经风霜雪剑只为求那天之极处、地之渊深,笑傲风云,成那玄天界皇。皇朝并立,门阀世家群起,且看天雪枫如何逆流而上,灭皇朝,踏世家成就万界神皇。
  • 璁珑记

    璁珑记

    身为武林名门世家宗子,现任家长独子,尹峻因生来经脉缺陷,无法修炼内力,在家族中地位处境暧昧,受到同辈中武功最为出众者尹岳轻视嘲笑,后者欲取代其宗子地位,并在同辈中颇受支持。尹峻于机缘巧合下在家族藏武阁获无名武诀,好奇携出偷练,功法初见其效之际,家族内乱,父死母散,被迫流落江湖。江湖飘泊中巧遇各种机缘,武功大成,爱情初至,之后挟仇复返家族,在族内同盟者帮助之下,夺取家长之位。时武林风波迭起,家族面临重重危机,尹峻整合家族实力,全力对抗风波,情形渐转之际,孰料身世之谜被揭出,引起族内轩然大波。尹峻内心迷茫痛苦,再次离开家族,流落江湖,又遭遇奇变,功废失忆。后揭露身世真相,恢复武功,再次夺回家长之位
  • 我不占理

    我不占理

    任性野蛮女浪荡狂野,纵横华丽都市。美女才子有缘无份,在交错的时空里各自起落着他们的际遇,茫茫人海之中,他们是走向早已经注定的结局还是要展开不可预知的前程。
  • 白色眷恋

    白色眷恋

    因为不满皇马6比2的比分,中国青年律师沈星怒砸啤酒瓶,结果电光火石间,他穿越成了佛罗伦蒂诺的儿子,且看来自09年的小伙子如何玩转03年的欧洲足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