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47500000008

第8章 茶道(3)

吃肉骨茶的习俗,原来是从我国福建南部和广东潮汕地区传入的,多少年来已成为新加坡众多小吃中的佼佼者。新加坡虽只有600平方公里,200多万人口,然而是由多民族组成的国家,华人、马来人、印度人的祖先从原籍带来了本民族的精华。肉骨茶就是他们传统的奇妙饮食,不仅香味可口,别具风格,而且吸引了大批外国游客,给风光绚丽、婀娜多姿的岛国,增添了许多异彩。

(2)毛里塔尼亚饮茶习俗

毛里塔尼亚,是一个以畜牧业为主的国家,全国领土90%以上是沙漠地带,因此素有“沙漠之国”称号。

干旱酷热的沙漠气候,及其以牛羊肉为主食的生活习惯,使毛里塔尼亚人民对茶叶有特别的爱好。他们都喜欢喝茶,而且要喝好茶,这个人口不足一百五十万的国家,每年消费茶叶三千多吨,即使在大旱年份,畜牧业大幅减产,居民生活遇到很大困难,但茶叶消费量却不见减少。毛里塔尼亚人喜欢喝中国的绿茶,他们进口的眉茶和珠茶,均由我国供应。

伊斯兰教是毛里塔尼亚的国教,几乎人人信奉。在首都努瓦克肖特,每天黎明时分,全城响彻向真主祈祷的广播声,人们在向真主的祈祷声中开始了新的一天,祈祷完毕,人们就开始喝茶。他们煮茶、喝茶的方法也别具一格,一般是将茶叶放入小瓷壶或小铜壶里煮饮,将煮好的茶水,加入白糖和鲜薄荷叶,然后将茶汁注入酒杯大小的玻璃杯内,茶汁色如咖啡,茶味香甜醇厚,带有薄荷的清凉味,食后许久,茶香和薄荷香还留在咽喉里。毛里塔尼亚人饮茶一般每日三次,每次三杯,逢节日或休息在家,饮茶的次数可多达十次以上。煮一次茶,需茶30克,一盒100克装的茶,只能煮三次,故毛里塔尼亚茶叶消费量很大,在城市一户人家,每月要消费茶叶6千克左右,他们买茶大多数是一次买5千克、10千克。对茶叶质量的要求是味浓适中,多次煮泡后,汤色不变,并喜欢汤色深的茶,故茶叶贮存时间略长,反而受欢迎。喝茶在毛里塔尼亚已成为人民的一大嗜好,不可一日无茶,饮茶风习之盛,堪称罕见。如何透过饮茶习惯的现象,认识人们必需饮茶的内在原因呢?通过多方面的了解,得到普遍的解答是,日常多食牛羊肉和骆驼奶,饮茶有助消化;天气炎热,人们疲劳,饮用浓糖茶,能振奋精神,消除疲劳。增强体质。如果三天不饮茶,就感到头痛难受,全身疲软无力。看来人们已到“尝茶成瘾”的程度了。生理的和精神的需要,可能是人们不可缺茶的主要内在原因。

对毛里塔尼亚人来说,茶也是招待客人的必需品,每当朋友来访,好客的主人总是以甜茶招待,称作“见面一杯茶”。章 茶味爽口的浓糖茶,饮后有愉快的回味和清凉感。这种独具风味的浓糖茶,堪称毛里塔尼亚人的一种民族传统饮料,也可说是中国远洋绿茶在国外的一种主要饮用方法。

从这种对浓甜茶需求来看,出口绿茶除了外形规格和香气条件外,重要的是滋味要浓厚,要耐泡,但茶的浓度又与嫩度有关。从商品贸易角度来看,归根到底,只有产品质量好,适销对路,物美价廉,才是长期的稳固的消费基础。

(3)土耳其喝茶风情

举杯邀明月,香茶迎故人。亲友熟人来访,捧出一杯清香的热茶共叙情怀,其乐融融,其益无穷。在当今汽水、咖啡、可口可乐等各种饮料竞争市场的时代,茶依然是世界上第一大饮料。而土耳其人喝茶,则别有情趣。

土耳其人喝红茶,他们使用小玻璃杯、小匙、小碟,并加上白糖,使茶带浓郁的茶香和绵长的甜味。不少土耳其人,早晨一起床,首先是一壶茶,然后刷牙、洗脸、吃早饭。

在土耳其的大街上走,到处可以看到茶馆,不少点心店和小吃店也兼着卖茶。茶馆的服务员,手里提着一个很精致的托盘,上面放着一满杯滚烫的茶,串街走巷,挨门挨户,给周围的店铺送茶,在茶馆对面或附近工作的人,只要吹个口哨,或吆喝一声,打个手势,茶馆的服务员就心领神会,立即把茶送到。在长途汽车站里或码头上,卖茶的人就更多了。他们边走边喊:“刚煮的茶!刚煮的茶。”学校、机关、企业和公司里,都有专人负责煮茶、卖茶、送茶。在教师办公室里还备有电铃,每当公务员一听到电铃时,就忙着提茶盘和杯子赶到按铃的办公室去,而学生课间都在学校的茶室里喝茶。

土耳其人的煮茶很有风趣,他们使用一大一小的茶壶。煮茶时,大的茶壶盛满水放在炉子上,小的茶壶装上茶叶放在大壶上面。等水煮开时,把大壶里的开水冲入装上茶叶的小茶壶里,然后再煮上片刻。最后把小壶里的茶,根据每个人所需的浓淡程度,多少不均地倒入小玻璃杯里,再把大壶里的开水冲到小杯里,加上一些白糖,搅拌数下便可喝了。

在我国,当主人递上茶时,有时会介绍说,这是西湖龙井,或是祁门红茶,或是茉莉花茶等等。而在土耳其,主人从来不提什么茶叶,却往往总是夸奖自己煮茶的功夫。土耳其的煮茶很有学问,煮得恰到好处时,色泽透明,香味扑鼻,饮时可口。如果煮出来的茶呈黑暗色,喝起来就不纯香了。他们去商店买茶叶,也只问有没有茶叶,却不问有什么茶叶。只要有茶叶,就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而事实上,土耳其茶叶品种也不算多。

在土耳其,考究一点的,煮茶应该用铜壶和木炭。在旅游胜地的露天茶室里,常常能见到用木炭和铜茶壶煮茶的。当旅游者来到这种露天茶室里一坐下,服务员便立即端着铜壶和木炭过来,放在桌上,点着木炭,表演煮茶方法,然后由旅游者自己去拨弄,学着煮茶,等茶喝完而准备离开茶室时,旅游者也差不多学会煮土耳其茶了,真是又喝了茶,还学会了一点土耳其人的“煮茶技能”。

(4)巴基斯坦饮茶风俗

巴基斯坦位于南亚次大陆的印度河流域。东邻印度,东北与我国接壤,西北与阿富汗为邻,西部毗邻伊朗,南濒阿拉伯海,面积八十万平方公里,人口约八千五百万。那里气候旱热,万里无云,雨量稀少,终年几乎没有真正的冬天。

巴基斯坦是个伊斯兰国家,95%以上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居民多食用牛肉羊肉和乳类,因此长期以来,人们为了解渴、消暑、提神生津和消食除腻,饮茶形成风习,受到普遍爱好,无论城市乡村、男女老少,几乎家家必备、人人皆饮。在家庭,主妇每天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为全家烹煮红茶。人们上班后的第一件事也往往是喝茶。一些大型企业还常由专人为职工烹煮红茶,职工一上班,便由专人分送到每个办公人员的办公桌上。城镇上虽然没有什么茶馆茶室,但所有饭馆、冷饮店几乎都有茶叶供应,需要都可以随时点饮。还有一些露天茶摊,收费低廉,人们投钱取饮。在农村,人们除了在家里饮茶以外,就是在田间劳动,也常常由主妇将茶烹煮好送到田间,作为劳动间隙休息时的一种享受。

由于巴基斯坦原来是英属印度的一部分,1974年独立以后直到现在,饮茶风习仍然带有英国色彩。人们普遍爱好牛奶红茶,而且喝得浓,喝得多,一般每天要饮茶5-6次,即起床一次,早、中、晚饭后各一次,临睡前一次,有的在上午11-12点还要加饮一次。每次饮1-2杯,每杯5-6克红茶。全国的茶叶消费量很大,平均每人所消费量在1.5千克以上,不少老年人差不多每月就要消耗一斤茶。人们喝红茶,都添加牛奶和糖。沏茶方法,除有些机关、商店有时候采用冲泡以外,大都采用烹煮的方法,即先将红茶放在开水壶中烹煮几分钟,然后用过滤器将茶渣滤出弃去,茶汤注入茶杯,再加入牛奶和白砂糖搅拌后饮用。

饮茶使用的茶具,一般需有开水壶、茶壶、茶杯、茶托、过滤器、糖杯、奶杯和茶盘等。开水壶和茶壶均用铝制成,茶壶形似我国常用的茶壶,呈椭圆形,上小下大,茶杯无盖,但多有茶托,茶杯和茶托均为瓷制,杯面多饰有巴基斯坦民族特色的蓝色花纹。过滤器呈船形,系铝制;糖杯和奶杯、茶盘以及瓢也全用铝制成。

与我国一样客来敬茶,章 蛋糕之类点心,主人陪着客人,一边交谈,一边品茶用点,大有我国广东某些地方那种“一茶二点”的饮茶风习。

绿茶消费集中在西北高地,主要是三个省会(即西北边省的白沙瓦布,旁遮普省的拉哈尔市,以及俾路支省的奎塔市)和靠近阿富汗边境的游牧民族。这是因为巴基斯坦人对茶性的看法与我们通常的理解不同,他们认为绿茶是偏温的,红茶是偏凉的。因此一到冬天,一些习用红茶的消费者也有临时改饮绿茶的。巴基斯坦的绿茶饮法,口味既不同于我国的清饮法,也不同于北非人的薄荷茶饮法。通常习惯加糖,但不加薄荷和其他调味品。沏茶方法是:将绿茶4-5克置于有柄茶杯内,用沸水冲沏5-6分钟,然后将过滤器放在另一只茶杯上,再把茶汤倒入过滤器,滤去茶渣,茶汤加白砂糖搅拌。少数地方还有添加牛奶的,这与沏制牛奶红茶没有什么两样了。

(5)俄罗斯饮茶风习

俄罗斯对茶的记载,始于公元1567年。对这种俄国未知的中国奇妙饮料作了首次描述的,是哥萨克首领彼得罗夫和亚历山大。然而茶叶正式出现于俄国,则差不多又过了一个世纪,有位名叫瓦西里。斯达尔高夫的驻外大使用以货易货方式,从一位蒙古可汗处换得了64千克中国茶。该饮料大得宫廷和上层贵族的欢心,17世纪70年代起,茶叶遂成为重要的消费品出现在莫斯科的商场店铺。茶的普及速度,无论从哪一个角度看,均快于其他欧洲国家。不过开始时消费还局限于城市居民,首先是莫斯科人的圈子内。直到18世纪末,人们仍只能在莫斯科的某些著名商场比如尼尼。诺芙格拉商场,即现今的高尔基商场里购得茶叶。

不过,为时不久,茶叶风靡了整个俄罗斯帝国。可资佐证者如:19世纪中期始茶叶产区不断扩大;“茶仪茶礼”场景在俄罗斯文学及美术作品中的广泛出现,“茶”一字构成了不少日常用语-例如俄文里至今仍称“小费”为“茶钱”等等。

提起俄式茶,就少不了谈到俄国茶炊“沙玛瓦特”。这种独特的茶炊有着典型的俄罗斯风格,其历史可追溯到18世纪前半叶。最初的“沙玛瓦特”诞生在欧亚交界处的乌拉尔——当时该地区已经是重要的冶金中心。

同类推荐
  • 三天读懂希腊神话

    三天读懂希腊神话

    希腊的神,就是镜子中的我们。读希腊神话,就是读人和人性。全书图文并茂,文风诙谐明快,带您进入希腊神话的奇异世界,让您快速读完希腊神话故事,了解西方传统历史文化,开拓思维想象空间。
  • 老子

    老子

    本书包括道经、德经两部分。介绍了道家学派的主要哲学思想和主张,并对其进行精要翻译。
  • 中华歇后语(第四卷)

    中华歇后语(第四卷)

    歇后语是俗语的一种,也称俏皮话。一般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引子”,是一种具体的描述,或为现实生活、自然界的现象,或为历史上、文学中的典型人物,或纯粹是一种离奇的想象;后一部分则是从前一部分引申而出的、作者要表达的对事物的看法。它运用比喻、想象、夸张、借代、转义、谐音等手法,构思巧妙,生动形象,幽默俏皮,运用得当,常常会产生强烈的喜剧效果。在平时的言谈或文学创作中,如果能够使用恰当的歇后语,就会有助于交流思想、传达感情,使语言充满生活情趣,产生很强的感染力。
  • 中国古代体育习俗

    中国古代体育习俗

    本书共八部分,叙述了古代体育习俗的形成、军事色彩浓厚的春秋战国体育习俗、粗具规模的两汉体育习俗、大起大落的两晋南北朝的体育习俗等内容。
  • 走过风雨:转型中的俄罗斯文化

    走过风雨:转型中的俄罗斯文化

    经历苏联解体、政体更迭与经济震荡的当今俄罗斯文化表现出鲜明而复杂的转型特色,这种特色深刻体现在俄罗斯文学、艺术和传媒的发展进程之中。正因为这样,本书将分别从上述三个方面对此作一描述。内容包括:转型中的俄罗斯文学,转型中的俄罗斯艺术,转型中的俄罗斯传媒三方面。
热门推荐
  • 医医小草

    医医小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穿越之妖娆小萌妃

    穿越之妖娆小萌妃

    一曲清歌一段愁,一生情悠一世绕。今生,我踏遍千山万水,只为与你相遇,但愿时光不曾将你的身影催逝;今世,我追随天涯海角,只为与你相守,但愿尘嚣不曾将你的清心磨灭。落花间,此岸彼岸,不见良人归。碾尽落花饮,红颜独瘦,醉笑红尘。独舞花枝秀,白衣轻扬,只为梦一场。君不见,纵使风波险恶,年华拘限,亦倾心陪君醉颜三生三世,离殇永不诉。花依旧,人事非,怎奈良宵苦短,梦断情空。空寂寥,人飘渺,谁人伴我红尘笑?穿越之妖娆小萌妃群号:604546961
  • 长生祸记

    长生祸记

    人们愚昧,贪生而畏死,为求长生不灭,故修仙而求道。然,修仙求道真得能够长生不死吗?所谓长生......最是荒谬!可笑!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异世狙击手:零度领域

    异世狙击手:零度领域

    唉,自从我们成为「狙击手游戏」全球第一名之后,好像就遇不到什么像样的对手了,现在的日子还真是闷……啊?要转移阵地,去征服另一个游戏?哥!你、你说什么?那个游戏是你跟你们那群「变态工作小组」制作的?不会吧!我、我可不可以不要玩...
  • 异世之恋:我的老婆是只猫!

    异世之恋:我的老婆是只猫!

    你是否想过这世界上存在着来自异世界的人他们以各种动物的形状在这世界活动,然而你有没有想过死神是以什么姿态在这世界上活动呢?和死神谈一场恋爱会是怎么样呢?她在外人眼里和普通人没什么两样,可是她的真实身份是为无数灵魂引渡的死神,她身为死神必须靠引渡灵魂而存在,而她却救下了已死少年,从此少年与死神结下了不解之缘!
  • 异界之王者逍遥

    异界之王者逍遥

    出身于古武学世家的他,携家族顶级武学来到异界,这是一个未知的世界,猪脚的身份也变成了一个叫花子,探索着未知的世界对猪脚这个武痴来说是一种最大的诱惑,独驰异界战场,孤入魔兽深林,猪脚的爱好。
  • 寻仙记

    寻仙记

    小石头,带着自己的爱宠,为寻仙问道,修得仙法。学符咒妙法平天下,画封印八卦定乾坤,天下之大何处为家?云游四海彰显英雄豪杰真气概!
  • 九天魂帝

    九天魂帝

    这是一个天才崛起的时代,少年从上古魂石中走出,一怒为红颜,带着前世的一缕残魂苦苦追寻!红尘碎,天地乱,今生无敌只为你!如果有来世,我愿化作一只白鹤,凌驾九霄,与你共度逍遥!
  • 我的天使我的人

    我的天使我的人

    老海去了趟城里就再也没有回来,于是我就成了孤儿。后来两辆军车出现在曾经老海亲手编的篱笆墙外,军车上走下来几个大黑熊一样的男人,带着我离开了大山,去了个我从来不曾接触过的世界……我叫小海,我是一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