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吸引力的下降,有优惠政策的问题,但我觉得这不是主要问题。现在我们要忧虑的不是优惠政策的减少,忧虑的是我们良好创业环境和创业意识的丧失,我觉得这是可怕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省委书记汪洋在广东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讨论中,接过省科技厅厅长关于如何吸引创新型人才的话题时告诫道。他还说:“一个地方能不能成为吸引人才的洼地,创业的环境、创业的意识,这是非常重要的。很多有作为的知识分子,并不全是冲着待遇来的。如果你那里有一个比较好的创业环境,有一种创业氛围,他在你那里艰苦的付出将来可以成就自己的事业,他宁可艰苦!”(《新快报》2008年3月6日)
都说汪洋书记敢于“揭短”。这不,“揭短”都揭到京门去了。在全国“两会”的讨论上,敢于如此公开自揭广东的短处,魄力和勇气实在可嘉。这正是汪洋书记带头解放思想的生动注脚。感慨之余,让笔者思考更多的是,我们该怎样去解决汪洋书记提出的忧虑——在吸引和留住创新型人才方面,关键要靠什么?
广东的进一步发展,要突出抓自主创新,实现自主创新要靠人才,人才的吸引要靠创业环境,对这一逻辑关系,相信大家都很清楚。但是,什么环境才是人才最看重、对人才最有吸引力的?在对待这个根本问题上,我们往往会出现认识上的偏颇。过去,我们更多强调的是依靠待遇这一经济条件招徕人才,对此,汪洋书记特别引用奇瑞汽车创业的例子来说明,“很多有作为的知识分子,并不全是冲着待遇来的”。
顺着汪洋书记的思路,我们可以讨论,有作为的知识分子在选择单位时,是冲着什么来的呢?在笔者看来,以下这三方面才是他们最为关注的。
首先是创业的平台。创业平台或者工作条件是人才施展才华的舞台,真正的人才,最看重的就是一个地方、一个单位能不能给自己的工作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在此,我们可以举一个广州市属高校的例子:据笔者了解的情况,广州大学本校培养产生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周福霖教授,在广州大学合并组建前就已经在华南建设学院西院(2000年合并组建广州大学)工作约15年,当时该学院还是一所名不见经传的高校。但为什么周福霖一直能留在学院呢?正是因为20世纪90年代初学院为推动其所领衔的工程抗震学科的发展,成立了工程抗震研究中心,购置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地震振动台设备。这一研究中心和先进设备,成为这些年来紧紧维系周院士的一个重要平台,推动了他的科学研究,也成就了他当选院士。可见,吸引人才首要的问题还是把条件搞好、把平台搭好,让人才来了有大展身手的舞台。
其次是要有创业的带头人。一个产业一个学科要能招徕人才,还须有优秀的带头人。笔者在接触一些人才引进工作时,常常听到一些人才在讲起应聘感受时都会说“慕名而来”。这个名除了地方或者单位的名气外,就是其所选择的学科带头人的影响。再如上述所说的广州大学工程抗震研究中心,很多人才的加盟,正是冲着周福霖院士在学界的名气及其研究方向的潜力而来的。还有,看看当前发展火热的国内几大门户网站,其创业者的影响力正是网站在竞争中吸引人才和创业发展的重要本钱。最近备受汪洋书记赞赏的马云,带领团队创办阿里巴巴之初,靠的也正是自己的个人魅力和创业战略。
再次是要有创业的发展机制。过去人们都说广东是创业的热土,“孔雀东南飞”,人才看中的不仅是南粤丰厚的经济条件,还包括改革前沿地带充满活力的发展机制和充满机会的创业环境。上面所说的华南建设学院西院当年并没多大实力,但正是靠灵活的机制,走与外资企业合作的道路,引进外资,才能购买当时高达300多万美金的振动台设备。但是这几年,这种优势在广东已不断弱化。大家经常说到的一个现象就是广东的地区优惠政策已经不再明显,而用工的压力和生产成本的增加使企业的生存更加艰难。这一现象表面说的是政策问题,实际上还是发展机制缺乏适时的转变,缺少了前进的活力。就拿高等教育的发展来说,广东在这方面的发展就与本身经济实力的地位极不相符。现在,我们提及广东高等教育发展与江浙一带的差距,更多只是说毛入学率的指标,实际上包括人才的引进、科研的奖励、干部的任用、管理的革新等,都已经不及人家。而这实际上还是涉及高等教育的发展机制问题。
因此,回到汪洋书记所告诫的话语,广东要吸引创新人才实现新的发展,不能再靠什么优惠政策和优厚待遇这一老本,而是要突出延续良好的创业环境,保住“创业热土”的地位。在解放思想的热潮中,我们就应在这方面破除思想障碍,杀出改革新路。
(2008-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