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陪读”一词甚为流行。在城市的各个中学附近,一些家长舍家弃业,把孩子送到外地一些名校学习,他们每天的生活重心就是照顾孩子。不久前热播的电视剧《陪读》真实地再现了陪读家庭的酸甜苦辣。剧中“陪读妈妈”为了帮助女儿学习,不惜辞去工作,在陪读村一住就是八年。为了遏制女儿朦胧的早恋,她花钱请“侦探”,在房门上安装猫眼,甚至对女儿实行24小时的贴身跟踪,以至母女反目,夫妻不和。
陪读主要是因为当今社会独生子女在学生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很多家长对孩子去外地求学不放心,怕孩子生活不好而影响学习,或是对孩子的自觉性不够信任,想在身边督促检查子女学习。同时,他们认为陪读节省了孩子住校的打饭、打水、洗衣服的时间,这样孩子就多了一些学习时间,而且孩子的吃、住都有依靠。
一、陪读加大了孩子的思想压力
对于那些家庭困难的孩子,父母白天辛苦打工,晚上陪孩子,往往能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孩子目睹了父母为了能让自己安心读书而终日辛勤劳作,激起了感激之情,自然而然地化为一种动力,这确实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对孩子来说,这种家庭教育模式的影响并不一定就是积极的和正面的。陪读会带给孩子一种无形的心理压力,孩子担心考试考不好,怕自己对不起陪读的父母,容易产生一些情绪,比如失意、内疚、消极,甚至是愤怒的极端化情绪状态。很多陪读生认为父母这样做并非有助学习的提高,他们一想到父母是为了自己放弃一切来陪读,自己背负着两代人的期望,一旦达不到父母的要求,无法面对为自己牺牲那么多的父母,失落的是整个家庭,心理压力就特别大。所以,陪读既苦了父母,也难为了孩子。
二、陪读不利于孩子独立人格和自理能力的养成
家长陪读虽然为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一些方便,但孩子是需要锻炼和学习长大的。集体生活最能培养一个人的独立与健全的人格,集体互动中的知识远比书本上的知识要多得多。陪读使他们失去了独立的精神、自由的思想,以及对生活本身的切身感受,不利于学生的自理能力、适应新环境能力的养成;对于生活自理能力、自制力较差的孩子,家长的这种行为只会让他们的能力变得更差。此外,陪读这种现象不利于学校对学生的教育,易养成孩子的依赖心理。
三、陪读家长本身起着不良示范作用
一些家长放弃事业、辞掉工作来陪读本身就是对孩子的误导,使孩子认为自己将来也可以像妈妈这样生活,这不利于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陪读家长大多只是照顾孩子的生活,关心孩子的学习,闲时则以打牌或其他娱乐活动打发,再次对孩子起到了不良示范作用。同时还使家庭教育带上了功利色彩。
四、陪读易限制孩子发展的空间
父母的再多努力无论如何也取代不了社会这个大课堂,而且易限制子女自我发展的空间。陪读家长由于切断了与社会的联系,很难为孩子提供广阔而全面的视野。孩子,只有独自放飞,才能学会与人相处所需的宽容和忍让,学会自律和坚强,从而发展出完善的人格。对于陪读的父母们来说,适时地选择退出,对孩子的成长可能要更好。
做父母的都爱自己的孩子,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顺利成长。家长有责任有义务关心孩子的学习,但是,前提必须是以尊重孩子自主性的学习态度为主,听听孩子自己的意见,而非包办代替似的陪读。孩子终究是要长大,离开父母的怀抱,独自去面对生活。如果不能让孩子从小锻炼独立生活能力,那么孩子将来如何能很好地在社会上生存及立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