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像崇拜现象在中学生中普遍存在。偶像崇拜已成为中学生学习之余的一种精神活动。中学生以崇拜影视歌和体育明星为主,他们通过收集、评价、模仿、交流等形式来进行崇拜。
处在花季的少男少女崇拜青春偶像是很正常的,但由于他们的生理、心理尚未成熟,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之中,他们的偶像崇拜多少带有几分盲从与狂热,在这个问题上一旦处理不当,将会影响他们的正常学习和生活。尽管大多数人能理智崇拜,但还是有极少数人感性大于理性,冲动大于热情,不能对事物包括对自己的崇拜者作多方面的认识,往往忽视偶像的缺点存在,甚至还把缺点当做优点或者所谓的个性来崇拜,看不到明星奋斗的过程,只看到成功的一面。个别中学生盲目地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追星,从而影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如兰州女孩杨某,因崇拜刘德华16岁就停止学业,为达成其“追星”目的,父母倾家荡产,最后父亲自杀。
其实,健康的偶像崇拜,会使人获得精神力量,百折不回,受益终生;不健康的偶像崇拜,则使人产生不切实际的幻想,导致精神意志的颓丧,误人一时或一生。因此,父母对子女偶像崇拜现象既不应简单压制、粗暴干涉,也不应漠然视之、放任自流,而要根据实际情况,以子女的心理发展特点为依据,采取宜“导”不宜“堵”的方式对其进行有效的引导。
一、家长应正确认识中学生的偶像崇拜行为
作为父母,应转变对中学生崇拜行为的刻板认知,以开放的态度多视角地看待中学生偶像崇拜行为,不要对其崇拜对象进行简单的道德评判——认为崇拜科学家、政治家等著名人士就是好的,崇拜影视歌明星就是无益的;不能将成年人的价值取向强加给子女,应适当地加以点拨和引导,充分相信孩子自身的理性选择能力。调查显示,中学生偶像崇拜的人数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
二、教育子女客观认识偶像
父母要充分发掘偶像崇拜对中学生个体的积极影响,巧妙利用偶像的作用对其进行启迪和激励,帮助他们建立有意义并能自我实现的价值观。要引导子女看到明星成功背后的艰辛,学习他们艰苦奋斗、孜孜以求的精神,以此不断激励自己。而不应把视线只盯着他们在台上的风光、灿烂的一面,更不能把偶像身上的缺点视作优点,加以模仿和学习。
三、以偶像教育中学生走向成熟
引导中学生从对偶像表层的感性崇拜向深层的理性敬仰发展,从崇拜“消费型”的影视歌和体育明星向“生产型”的历史人物和科学家等发展,从盲目的认知和情感投入向缩小差距的实际行动转化,让偶像真正成为其前进的动力,将对偶像的崇拜与自我发展相联系,实现从认知到行动、从情感到理性模仿的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