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在同一个岗位或者同一个部门工作久了,到了一定的年限,也难免会对现有的岗位与部门产生厌倦情绪,从而出现“职场之痒”现象。
伊索寓言:
有一个樵夫,靠砍柴为生。由于风吹日晒,十分辛苦,他渐渐厌倦了这种生活。
有一天,这个樵夫终于不堪重负。在极度伤心与失望的驱使下,他把砍柴的斧子扔在了地上,悲观地感叹道:“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才能结束呢?死神啊,你如果恰好路过这里,听到了我的诉苦,就请您大发慈悲,马上把我带走,让我脱离这个苦海吧!”
死神被樵夫的话语打动,马上出现在樵夫身边,将他的生命取走了。
樵夫在咽气之前,眼前涌现出了家中冒着火苗的温暖的火炉、虽然破旧但还是用了大半辈子的酒壶、没有喝完的异常甜美的蜂蜜……这一切都是那么亲切,那么温暖,让他神往不已、恋恋难舍。
樵夫开始后悔了,不满地责备说:“可恶的死神啊,先前我对你说的那些话语,只是我在不理智时的想法,你怎么能够把它当真了呢?”
白领攻略:
我们通常把婚姻上的危机成为“七年之痒”,意思是:经过7年左右的婚姻后,夫妻双方的感情由炽热趋于平淡,在这个阶段最容易发生感情裂变事件。
婚姻有“七年之痒”,职场同样也有“N年之痒”。一个人在同一个岗位或者同一个部门工作久了,到了一定的年限,也难免会对现有的岗位与部门产生厌倦情绪,从而出现“职场之痒”现象。比如,在这则故事中,樵夫所患明显就是“职场之痒”。
陷入“职场之痒”的员工,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情绪及行为总是极度失常,或者悲观失望,或者牢骚满腹,感觉这也不满、那也不行,干起工作来消极怠工、被动应付。而且,这种情绪及行为还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极易将同类员工感染,出现“传染病”,造成大面积的“群体恐慌”。
出现这种状况以后,一方面,陷入“职场之痒”的员工本人要积极调节心态,对个人职场生涯重新进行正确的评估与规划,勇于开展自救,不断超越自我,谋取更大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企业对员工的“职场之痒”,不应当视而不见,而应主动帮助员工化解和释放积郁在内心的不良情绪。可以适当考虑将挫折教育、“忆苦思甜”活动列为一种工作常态,通过日复一日的文化渗透,增强员工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促使员工摆脱负面情绪的消极影响。
另外,对患有“职场之痒”的“樵夫”,为其调换一个新的工作岗位,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