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离自己的本性,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对方的长处,反而会迷失自己的本性,连自身固有的长处也会丧失殆尽。
伊索寓言:
相传鹞子这种鸟,在最初的时候,叫声非常美妙、动听。
可是,有一天,鹞子遇见了一匹骏马。这匹骏马发出了一阵阵的嘶鸣。鹞子听见了这匹骏马的嘶鸣,觉得非常好听,打那天以后,它就开始不断地去模仿骏马的嘶鸣声。
结果,鹞子最后不但没有学会骏马的嘶叫声,反而连自己原来的叫声也不会了。这就是现在鹞子的叫声非常难听的原因。
白领攻略:
本性,是指一个人在成长与发展的过程中所形成的较为固定、具有明显个性的行为特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本性,本性在使一个人成为与他人显著不同的个体的同时,也注定了个体发展所必然存在着的局限。
《庄子·秋水》中有一个“邯郸学步”的故事。这个故事讲的是:燕国寿陵有个少年,听说邯郸人走路很好看,就到邯郸那里跟着人家学习走路,可是最后,他不仅没有学会邯郸人走路的步法,反而把自己原来走路的步法忘记了,只好爬着往回走。“鹞子学叫”与“邯郸学步”这两则寓言故事,在行文、构思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它们所蕴含的寓意都是:脱离自己的本性,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对方的长处,反而会迷失自己的本性,连自身固有的长处也会丧失殆尽。
职场新人在刚刚步入职场的时候,对一切都比较陌生,不论是做业务,还是做人,最初都是从模仿身边的人与事开始的。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模仿是创新的第一步,没有模仿的推动,创新就不可能实现。所以,对职场新人而言,模仿是成长与成熟的必经之路。
但是,从综合的层面来分析,模仿看似简单,实则不然。在职场中,不论怎样模仿,都要遵循一个原则。这个原则就是:不要过于偏离自己的轨迹、过于脱离自己的本性。因为,与个人本性迥然有异的事物,是很难同自己融会贯通、合而为一的。如果能够认清自己的本性,知道自己适合干什么、不适合干什么,然后针对自己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模仿对象,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立竿见影的效果。
所以,模仿是讲策略、有技巧的,一定不要弄巧成拙,出现“鹞子学叫”、“邯郸学步”的结局。